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乡村振兴 绘出城乡融合发展新画卷

2017-11-20 07:2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金舒   责任编辑: 马兰

大邑县青霞镇幸福公社,展示文创产品,打造自有品牌

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落实?城乡统筹融合如何深化?肩扛试验区“先行先试”大旗的成都,农业农村和城乡统筹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近日,成都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将坚定不移地落实党中央对“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努力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居民收入均衡化、要素配置合理化和产业发展融合化。

【项目名片】

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确立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标定了“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路径,突出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核心动力,明晰了“构建现代农业三大体系”的重要抓手。

紧扣党中央的要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肩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重任的成都市,响亮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成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将更加注重顺应城乡融合要求完善现代城乡规划体系,更加注重提升宜居宜业品质优化城乡功能布局,更加注重推进全域景观化重塑新型城乡形态,更加注重产业协同构建现代农业生态圈,更加注重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聚焦聚力重大工程和重点改革,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成都落地落实。

【记者走现场】

金融助力

全国首个黄色金针菇工厂化生产基地建成

新浇的水泥地还未干透,一辆辆满载的货车来来往往,在还未硬化的地上压出一道道深深浅浅的印痕。走进位于郫都区唐昌镇的汇菇源生产基地,一排排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乍一看,还以为到了某个食品加工厂的生产车间,可这竟是鲜菇生长的地方。

打开一个车间的大门,温暖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与室外的寒冷空气形成了鲜明对比。门口有一块调节屏,可以控制温度、湿度、氧气、灭菌……这个总投资1.2亿元的工厂化生产基地,便是超越传统食用菌大棚的“秘密武器”。

“装车完毕,出发!”看着最后一座架着十多层高的菌床顺着自动化流水线,进入待装车区域,再由工人用叉车将菌床运送到货车上,汇菇源的总经理李宗堂松了一口气。每天清晨,成吨的黄色金针菇都要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我们是全国首家黄色金针菇工业化生产基地,农业生产设施融资租赁的创举极大地帮助了我们,而成都市大手笔推出的一系列乡村振兴政策,更是让我们有着无限可能!”

李宗堂口中的“创举”正是成都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的重大探索。

据成都市农村产权收储公司业务二部副部长肖代友介绍,利用4幢现代化金针菇生产车间,成都汇菇源公司获得了首笔1100万元融资,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投建二期项目,总规模扩建至128.24亩,建成食用菌标准化、规模化、周年化、智能化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此笔融资租赁业务的标的物是成都汇菇源公司投资3000万元修建的4幢现代化智能金针菇培育车间,经我市创新农业‘新四权’确权颁证,已取得农业生产设施所有权证。”肖代友说,在此次融资租赁业务中,成都汇菇源公司将车间产权转让给市农村产权收储公司,再由农村产权收储公司提供给汇菇源公司1100万元,在5年期内每月以租金的方式归还本息。5年期满,则将产权过户回汇菇源公司,或再次协商继续融资租赁。“二期工程投产后,我们成功打造了全国首家黄色金针菇工业化生产基地,日均产能达90吨,年产值将达1.4亿元。”

唐昌镇汇菇源生产基地

日均生产能力能达到90吨?看见记者将信将疑的神情,李宗堂带着记者走进了生产车间。机械化拌料机翻堆将培养料预湿透彻养分均匀,专业装袋机将菌包重量标准控制在小数点以内,松紧适中给了菌丝培养生长空间。一台台集中的高压蒸汽灭菌一刻不停地运转着。“标准化的高压灭菌器不仅灭菌彻底,而且降低了3/4的能耗成本。”李宗堂告诉记者,汇菇源还采用了标准的GMP净化接种车间进行物理除菌接种,将成功率由传统的85%跃升到100%。“我们全自动气调培育库创造恒温恒氧的菌丝生长环境,完全规避了自然气候的影响实现周年全天候生产,智能化出菇冻库充分保障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稳定性,工厂化的农业生产方式将生产效率至少提高10倍以上,当然能达到90吨的产量,供应更广阔的市场。”李宗堂介绍,目前企业黄色金针菇已作为海底捞指定使用产品进入成都、西安、郑州的各大门店,除此之外还成吨发往全国各地主要生鲜批发市场、农贸商超。

【干中求变】

让人民群众

看得到乡村的变化

感受得到发展的温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紧紧围绕五年的奋斗目标,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大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扎实推进“五项重点改革”,通过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的重大项目工程和改革实践,尽快把乡村振兴战略具体化为物化投资、形象进度,让人民群众看得到乡村的变化、感受得到发展的温度。

围绕“夯实乡村发展基础”,成都市将大力实施十大重点工程:包括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对全域乡村的空间形态、产业布局、生态保护、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进行全面规划、系统设计,提升乡村规划的创意设计、功能统筹、产业融合能力;实施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打破城乡圈层结构,打破原有行政区划和城镇体系,规划建设100个规模在3-5平方公里的特色镇(街区);实施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统筹实施山水林田湖整治,系统规划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到2022年,全面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整治任务;实施大地景观再造工程,以生态修复和节约集约用地为目标,推进全域增绿、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风貌改造提升、特色镇建设和川西林盘整理,重现天府之国壮美秀丽的景色;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大力开展“百镇千村”景观化建设行动,持续推进治水、治土、治霾、增绿行动,加快建设天府绿道体系,努力实现农村景观化景区化,把农村建设成为城市最大、最美的公园;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工程,加强对农产标识、产地、质量、包装、品牌的创意设计,以品牌整合资源、运作市场,把成都建设成为农业品牌的设计之城、以品牌运作资源的农产品集散之城;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构建乡村人才建设长期规划,加快建设“成都农业智库”,打造西部农业人才高地;实施农民增收促进工程,着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促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实施农村文化现代化建设工程,深化乡村公民道德建设,把天府文化深度融入乡村建设和居民生活,坚定农村文化自信,增强乡村文化自身造血功能;实施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程,开展社区服务提升等“五大行动”,深入推进“医联体”“区域教育联盟”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

围绕机制体制创新,我市还将扎实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成为乡村振兴的根本动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为重点优化农业产业体系,以扩大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供给为重点优化农业生产体系,以发挥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引领作用为重点优化农业经营体系;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吸引更多市场主体进入农村。依法开展集体建设用地建设租赁住房试点,探索宅基地依法自愿有偿退出有效路径,完善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服务机制,推动成都农交所与省内市州统一联网,加强与西南省市对接合作,努力打造区域性农村要素交易中心、专业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综合性农业农村改革平台、特色性农村产权金融平台;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综合改革,全面激活农村金融服务链条、打通金融血脉,加快完善金融组织体系,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服务支撑;深化公共产品服务生产供给机制改革,推动财政投入方式改革,聚焦农村现代化和农业产业化不均衡不充分的重点领域,以现代农业主体功能区为主要依托,全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深化农村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管理层级,打破行政区域界限,统筹环境营造、统筹产业布局,高水平促进行政跨区、产业跨界融合发展。

【记者微评】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向,也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的总遵循。而成都市迅速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则是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担当。此番成都市的一系列新思路,新理念,新政策,更是刷新了农业农村改革的新高度:特色镇建设、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大地景观再造工程……十大重点工程、五项重点改革全盘推进,成都的农村会更加美丽,成都的发展会更加可期。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