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专题稿源  »  正文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特点与创新(2)

2017-12-12 10:4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四个转型

关键词一

城市发展定位转型

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继往开来,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勇担使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争先进位,在人本逻辑中回归城市本质,科学确定城市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着力打造城市动力引擎,以城市功能之强带动城市发展之兴,实现成都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国家中心城市的跨越转型。

(一)科学确定城市战略定位。

对成都战略定位是: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

(二)明确“三步走”发展目标,落实“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十九大提出的分阶段目标。按照未来5年、2035年、本世纪中叶三个时间节点来安排。2020年,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2035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全面建成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

(三)强化“五中心一枢纽”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

建设全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科技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金融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文创中心;建设全国重要的对外交往中心;强化综合交通及通信枢纽,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

关键词二

城市空间结构转型

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全面增强城市能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构建与国家战略、城市目标、资源禀赋、环境条件、人口布局、产业形态相适应的差异化空间功能布局。调整城市空间结构,推动城市东进,引领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互补发展迈进,形成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空间发展模式。从空间布局角度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夯实空间基础。

(一)构建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

遵循城市发展规律,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布局,具体包括高起点规划东部区域,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高水平发展南部区域,打造区域创新发展新引擎;高标准提升西部区域,探索城市绿色发展新模式;高质量改造北部区域,增强区域一体功能新支撑;高品质优化中部区域,开创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新路径。

(二)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 网络化空间结构。

构建 “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一心”即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两翼”即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三轴”指南北城市中轴、东西城市轴线、龙泉山东侧新城发展轴;“多中心”为28个国家中心城市功能中心。

关键词三

城市发展方式转型

贯彻新发展理念,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推动城市发展方式从“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型。坚持“以水定人、以底定城、以能定业、以气定形”,科学划定“三区三线”,构建空间适度、生态宜人的绿色发展体系;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城乡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坚持四定原则,科学配置要素,实现精明增长。

以水定人:以水资源确定城市人口规模上限。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控制在2300万人。

以底定城:锚固全域的绿色空间底限。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全域划定“三区三线”,其中“三区”为生态空间占市域面积41%,城镇空间占22%,农业空间占37%;“三线”为生态保护红线占11%,城市开发边界占18%,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线占34%。

以能定业:以能源资源的供给约束和节能减排为前提,确定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

以气定形:根据大气环境特征,优化空间形态,改善通风环境。

(二)构建创新驱动、集约高效的现代化经济体系。

打造产业生态圈,提升参与国际分工的比较优势;构筑以五城区、高新区和科学城为龙头的创新生态链;大力发展新经济;规划建设产业功能区,创造产城一体、职住平衡的新模式。

(三)深化城乡统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完善新型城乡体系,建立城乡发展新格局;创新城乡融合机制,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建设城乡统筹示范线、示范片。

关键词四

城市整体形态转型

依托传承千年的历史文化和山水形胜,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风貌特色,推动形成和谐优美、特色鲜明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形态。构筑“三轴、四心、多片”的整体景观格局,加强对城市天际线、眺望视廊、公共空间等的城市设计,诠释成都别样精彩的城市魅力。

(一)依托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蕴,塑造“蜀风雅韵、大气秀丽、国际时尚”的城市风貌。

(二)串联历史性景观、融合天府新景观,构筑“三轴、四心、多片”的整体景观格局。“三轴”是延续千年历史文脉,构筑三大景观轴。“四心”是市域中重要的景观核心,包括老城中心、天府新区中心、空港新城城市中心、简州新城城市中心。“多片”指展示天府文化形象、体现时代特征的重点景观区域。

(三)形成“透风见绿、簇群错落”的城市空间秩序。

合理确定开发强度、建筑高度,重点强化对临近山体、河流、公园、历史文化片区的“四边”区域建筑高度管控;营造四类城市标志性天际线;依托全域总体形态格局,沿重要开敞空间、城市节点、历史古迹等景观重点构筑29条观山视域廊道,构建“望山见水”的城市景观眺望系统,再现“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盛景。

四个进阶

关键词一

生态进阶 山水田林城相融

保护市域内“山、水、田、林”自然生态本底。构建多种类、多层次、多功能、成网络的高质量绿色空间体系,重塑城市与自然山水的关系。构建“两山、两网、两环、六片”的生态安全格局;通过绿道串联生态区、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建构城乡一体、全域覆盖、通道连续、生物多样、功能丰富的五级绿化体系;全域增绿,实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盛景。

关键词二

民生进阶

增进人民福祉

规划坚持以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推动城市发展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从工业逻辑回归到人本逻辑,增进人民福祉,提升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实现公共服务更加优质均衡;推进就业与居住更加平衡;完善租购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实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关键词三

文化进阶

发展天府文化

成都是古蜀文明重要发祥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加大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与保护,构建历史文化保护体系,传承巴蜀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发展天府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建设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打造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

关键词四

治理进阶

完善治理体系

健全城市管理体制,创新城市治理方式,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构建逐级传导的规划体系;建立“多规合一”的空间治理体系,提升行政效能;建立规划实施监督问责制度,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推动城市治理进阶。

专家访谈

新一轮成都总规

具有三大亮点

专家名片:李晓江,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国务院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此轮新总规具有三大亮点——规划专家李晓江表示。

亮点一是突出发展价值观转变,治理“大城市病”,让城市更宜居。新一轮成都总规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建设高品质的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把满足成都居民快速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放在突出位置。

亮点二是突出高端高效绿色发展,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新一轮成都总规在落实国家提出的“五中心一枢纽”功能的同时,进一步突出成都在推动国家全方位对外开放中的国际门户枢纽价值,突出成都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社会主义特色文化中的作用,明确提出了“四川省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的战略定位,不仅有利于彰显成都的战略地位和魅力特质,更有助于推动成都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

亮点三是强化区域协同,促进成都与周边互动发展。新一轮的成都总规从成渝城市群、四川省和成都平原城市群三个层面,针对性提出了差异化的区域协同目标和策略,加强成都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促进成渝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本报记者 袁弘

本报制图 曹劲松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