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驿区扶贫“精准”发力 内外兼顾助全面攻坚

2017-12-19 20:51  来源: 红星新闻网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雨)12月19日报道 今年以来,龙泉驿区“内外兼顾”助力扶贫攻坚,对内构建扶贫攻坚“四大机制”,对外深入实施“六个精准”,大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切实完成对口帮扶任务,努力将扶贫开发工程建成为群众谋福祉的民生工程、凝聚社会共识的民心工程。

贯彻精神,创新引领,构建扶贫攻坚“四大机制”。一是“党建+扶贫”工作机制。将基层党作为扶贫攻坚的“红色引擎”,落实精准扶贫“责任书”,整合资源促进全产业融合,打造富民增收的“钱袋子”。二是“1+1+5”扶贫攻坚领导机制。自上形成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自下设立协调推进组,各工作组领导干部带头安排部署、带头深入挂钩联系点,扑下身子开展扶贫工作。三是“挂包帮+转走访”工作机制。按全区12个乡镇组建专项工作机构小组,明确“第一责任人”,共有164名干部职工有挂钩帮扶任务,“挂包帮”实现了全覆盖。四是“项目+资金”联动管理机制。构建项目包保机制、项目公示公告制、资金管理机制,成立以纪委和政府督查室为扶贫攻坚工作监督小组强化扶贫攻坚工作执行力度,项目所在相对贫困村负责组织成立5-7人的村组扶贫项目质量监督、项目验收评议和廉政评议小组完善项目监督机制。

提标扩面,过程创新,深入实施“六个精准”。一是精准确定帮扶对象。确定了相对贫困村42个、识别2017年相对贫困119户、429人,提高脱贫退出标准,制定《龙泉驿区相对贫困户脱贫六条标准》《龙泉驿区相对贫困村脱贫二十条标准》;二是精准制定扶贫措施。结合实际制定针对性的脱贫措施,充分保障帮扶资金,区级财政2015年按照户均2000元标准落实到户帮扶资金69.92万元,2016年、2017年按照户均3000元标准分别落实资金94.25万元、35.64万元。同时各街镇乡结合工作制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扶持办法,以等额或更高标准匹配帮扶资金。三是精准安排扶贫项目。找准扶贫攻坚“突破口”,扎实推进基础设施、特色产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五项工作”。推动9个相对贫困村实施旧村改造,推动1个相对贫困村实施“小组微生”,推动20个相对贫困村实施生态移民。至2017年6月累计完成就业项目28个,创业项目15个。产业和集体经济发展、道路设施、公共服务、水利设施、文化体育、乡村旅游、医疗卫生、就业创业、居住环境改造九大类三批次扶贫开发项目796个,累计投资31857.72万元。四是精准使用资金。制定6个扶贫专项工作方案,累计为67695人次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保障金2326.88万元,为4368名城乡困难群众发放临时困难救助金699.15万元,为10858人次落实医疗救助资金456.06万元,为17316人次城市“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供养金1119.44万元,为270人次孤儿发放生活费35.13万元。开展医疗卫生扶贫,累计完成相对贫困户、城乡低保户及五保户健康体检3844人次。开展教育助学扶贫,深入实施“阳光宏志”“教育圆梦”等助学工程,累计资助各类学生73428人次,资金6119.63万元。开展就业创业扶贫。2016年至今累计帮助74人就业(其中符合就业奖励条件36人)、20户创业(其中符合创业奖励条件19户),拨付奖励资金58.53万元。开展居住环境改造帮扶,帮助39户农村分散供养五保户、低保户、相对贫困户完成居住环境改造。五是精准因村派人。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主阵地,每年“精准”且“有针对性”地选派优秀年轻到基层挂职锻炼,最大限度地让选派干部发挥自身优势,实现了每个贫困村由双联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科技特派员和乡镇驻村干部组成“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工作队。六是脱贫绩效精准。坚持在项目管理中采取项目申报,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群众监督;项目验收,群众评议。做到脱贫不脱政策,为龙泉驿区514户相对贫困户全额购买扶贫保保险。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动态识别,纳入1户相对贫困户。开展相对贫困户走访工作,对2017年剩余的119户相对贫困户逐一入户回访,及时解读帮扶政策,介绍贫困住院患者区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办法,查找脱贫存在的现实困难,征询群众意见建议,答复群众反映的问题,疏解群众情绪,传递各级关怀与慰问。运用信息公开、第三方评估、群众评议、民意调查、社会监督等多种手段,让群众对扶贫工作成效进行全面评价。2014年至今,龙泉驿区累计识别相对贫困户517户、1760人,累计实现399户、1334人脱贫,聘请第三方机构对扶贫开发工作进行评价,群众满意度达98.32%,确保了扶贫开发资金投向科学、使用精准、管理规范、取得实效。

扶志治愚,培育主体,大力提升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一是加强精神扶贫。着力思想、智力、教育、科技、法制扶贫,通过驻村帮扶让贫困群众走出发展的根源性困境,实现科学扶贫的目标。二是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充分调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了成都龙泉长松水蜜桃专业合作社、成都市桃王家庭农场、四川三联家禽有限责任公司等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的“龙泉驿”水蜜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获得了世界园艺博览会银奖、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金奖,获得了四川省著名商标,品牌价值达70.6亿元。建立项目效益与相对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农民合作社219个,其中培育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14个,市级示范社19个;家庭农场174个,其中培育市级示范家庭农场5个;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共29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3家、市级9家、区级15家。2014年精准扶贫以来新增合作社78个,新增家庭农场169个。三是加强致富带头人培育。注重通过换届选举,切实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培养农村致富带头人,促进乡村本土人才回流,涌现出了“根之源”家庭农场李盛根等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爱农村、专农业的致富榜样。全面充实一线扶贫工作队伍,共派驻43个驻村帮扶队,164名帮扶干部,贫困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发挥得到群众认可,一支能征善战的干部队伍正在扶贫攻坚实践中得到锤炼与考验。

上台阶,出经验,切实完成对口帮扶任务。一是对口援甘帮扶。加大专业技术人才支援力度,继续选派教育、卫生、科技、项目管理、旅游文化、农牧林业、工程技术和政法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到甘孜县境内乡镇及村挂职工作。加强旅游、特色农牧产品、民族文化、金融、科技、人力资源和劳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二是结对简阳帮扶。立足龙泉驿区伏季水果产业优势,帮助扶优新产业、培育新主体、完善新机制,帮助平息乡、普安乡、施家镇高标准脱贫发展。扶优新产业,建成平息乡、普安乡伏季水果示范基地2800亩、稻虾共作示范基地300亩。培育新主体,指导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7个,累计培训农户2500余人次,培养村农业技术带头人队伍82人。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帮助100余人就业,定期向帮扶乡推送岗位信息。协助完善基层治理机制,落实5名乡镇干部挂职锻炼;确定14个定点帮扶单位开展贫困村精准帮扶。三是助力兄弟区县帮扶。协助定点帮扶都江堰市、金堂县、大邑县8个市级相对贫困村制定2017年帮扶工作方案,完成实施项目调研会商及帮扶资金方案的制定。

编辑:董乐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