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之河奔腾不息。成都,这个位于岷江、沱江两大水系形成的冲积扇平原之上的城市,正站在千年之变的全新历史发展拐点。从宝墩遗址到开明王朝,从秦汉隋唐到新中国诞生,这座拥有4500余年城市文明史、2300余年建城史的古老城市,积淀着厚重的历史底蕴,绽放出蓬勃的生命活力。
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此次总规修编,是继2011年版总规修编后我市进行的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
全新背景下的第五轮总规修编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共编制了1954版、1982版、1996版、2011版四轮总规,在引导当时的城市发展各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轮总规修编,是我市的第五轮总体规划。
当前,我市正处于新一轮城市能级上升期。成都正从区域中心城市走向国家中心城市。但是,对标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城市能级差距逐渐拉大,对比武汉、杭州等同级城市,经济规模领先优势逐渐缩小;在全省发展格局中,相对其他市州,仅具有经济总量优势,产业结构和层次较为相近。
同时,我市正处于城乡发展转型期。党的十九大提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按照新要求,成都的发展逻辑正由经济发展导向走向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形成以人为本、生态文明的新型模式。从成都的人类发展指数、产业结构来看,成都城市发展亟待转型。
我市也正处于内陆开放深化期。成都已经是中西部内陆综合开放度最高的城市,全球500强企业281个、国际(地区)航线数量104条、16个驻蓉外国领事机构,数量都居全国第三或第四位。但是,从国际性方面看,对比北京、上海等城市,成都需重点弥补国际中心性偏低的短板,加强全球性总部及机构聚集;从机场建设方面看,对比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机场,双流机场国际客货运量差距较大,国际联系方向也相对局限,同时面临昆明、重庆、西安等城市的激烈竞争。
我市还正处于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凸显期。近年来,成都市域常住人口年均增长50万以上,位居全国第二。2016年成都中心城区城市人口已达936万,即将跨过中心城区千万人口超大城市规模的门槛。但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日益凸显:成都单中心格局还在持续强化;区域建设开发不平衡,龙泉山以东平坝浅丘地区开发强度不到20%,而龙泉山以西地区的开发强度已经达到34.5%。
新征程呼唤新作为
新总规承载重大历史使命
据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轮总规修编承载了多重使命。首先是贯彻中央新理念。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一尊重、五统筹”的城市工作新要求。着力增强城市整体性、系统性、生长性,不断提高城市承载力、宜居性、包容性。其次是肩负国家使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6年4月,国务院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确立成都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成都的国家责任要从立足西南到辐射更广地域,参与国际竞争与分工合作,国家还赋予成都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使命。同时,积极落实全国新一轮总规改革试点示范。2017年8月,成都被住建部确定为新一轮总规改革15个试点城市之一。按照要求,我们要将总规作为落实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统筹各类空间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平台,引领城市发展和建设行动纲领。
落实省委省政府新要求,成都作为四川的首位城市,要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奋力实现“一个愿景、两个跨越、三大发展战略”的总体谋划。落实省委“抓住六大历史机遇”、推进城市发展“五个转型升级”“发挥五个作用”“五个走在前列”“五个全力支持”等重大要求,需要通过修编总规来统筹谋划。
为落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城市、城乡统筹示范城市、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现代化国际城市、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增强“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落实“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等重大决策部署。以上这些,首先要在城市总规上研透、落实。也主动应对我市行政区划调整和发展变化。简阳代管拓展了我市行政区划版图,天府国际机场建设和国家高铁干线引入等重大事项,使我市的发展条件发生了重大改变,需要从战略层面系统性应对。
【愿景】
市民蒋月黎:以前觉得城市总体规划太“高大上”,不接地气,没想到这次的总体规划很接地气,很多内容都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要多设置优质的学校。作为家长,非常欢迎,并且非常希望赶紧落地落实,变成现实。还有会修建更多的公园,这也是让我们群众喜闻乐见的。以后休闲放松就有了更多的选择,生活环境也会越来越好,很期待!
大学生雷家兴:总体规划相当于是一个城市的发展纲领。之前在学校听过最新的总体规划介绍。在西南交大城市规划专业就读的我,一直关注着成都的发展变化,也关注着总规的相关情况。总规中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调整、对产业发展的谋划,这些都与我们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总规后,对成都未来发展更加有信心,毕业后将选择留在成都,期待和成都共同成长。
【专访】
市规划局局长张瑛:
新担当决定新思路
集中体现“12143”
此轮总规有怎样的创新与亮点?市规划局局长张瑛对此进行了介绍。张瑛表示,这次总规的思路集中体现为“1个面向、2个立足、1条主线、4项原则、3个关系”。
面向“两个一百年”和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愿景,立足于落实国家战略要求和成渝相向发展,坚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如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主线,按照“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原则,处理好“舍与得”“增与减”“内与外”3对关系。
舍与得,舍是指疏解转移非核心功能,得是指强化提升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增与减,主要是指建设用地规模总量基本稳定,分布上东增西减,结构上生态生活空间增、生产空间适当缩减。内与外,“中优”区域以有机更新模式为主,外围区域以精明增长模式为主。
“在具体内容方面,本轮规划体现了‘四转型四进阶’。”张瑛表示。首先是城市发展定位转型,其次是城市空间结构转型,三是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四是城市整体形态转型。在“四大进阶”方面,首先是实现生态进阶,其次是民生进阶,第三是文化进阶,此外还有治理进阶。
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王伟:
新版总规体现出
向多维共生状态迈进
“伴随着成都跻身国家中心城市之列,在这样一个亟须新的顶层设计,推动成都实现全面升级的‘拐点’时刻,新版总规体现出成都人居环境建设从城乡统筹向更为高阶的多维共生状态迈进。”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王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王伟表示, 总体规划作为城市发展中一项最重要的公共政策,对其价值的判断首先看战略意识强不强,战略方向准不准,战略路径清不清。国家中心城市,被喻为全国城镇体系“金字塔”的“塔尖”,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而其背后实质是中央在既有城市格局上对某个城市地位的政治认定与使命期望。
未来国家的崛起将为众多中心城市创造出先前根本无法想象的全球机遇,能否主动、有效融入国家发展列车将决定一座城市的命运。本版总规中成都的国际意识与全球视野值得肯定,提出“三步走”战略目标,特别是“五中心一枢纽”的聚焦,是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充分响应与落实,体现出成都对国家战略意图的清晰把握以及新时期国家战略大局中的责任担当。同时针对“五中心一枢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落实抓手,也体现出当前总规改革向战略性“上浮”与战术性“下沉”两端加强的趋势特征,将有助于建立城市发展共识和执行逻辑,从而更好保障一张蓝图绘到底。
与此同时,新版成都总规坚持生活空间宜居适度,提高民生保障和服务水平,协调就业和居住的关系,推进职住平衡发展,完善购租并举的住房体系,实现住有所居、铁腕治霾、重拳治水,全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全域增绿,构建全民体验的五级绿化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新城市治理方式等各方面切入提出策略,将人民的诉求放到最重要的位置,而不仅仅是挂在嘴上,摆个花架子。
本报记者 袁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