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全力推进重拳治水 “水润天府”胜景逐步呈现

2017-12-24 07:4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1

“水润天府”的胜景正逐步呈现,图为整治后的摸底河

2

河长巡河,与河道清淤者一起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本报资料图片 张青青 摄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呼唤新作为。不久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提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深入实施“三治一增”,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用最严格的制度、最坚决的举措保护好绿色家园,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而治水是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践行绿色发展的必经之路,是描绘美丽中国画卷中的重要一笔,在成都受到高度重视。面对新时代新使命,成都在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全面实行河长制管理工作、实施“成都治水十条”,全力推进重拳治水,“水润天府”的胜景正逐步呈现。

3

郫都区杨泗堰,整治之后水流清澈

4

整治后的河道重新焕发生机

水质之变

完成绕城内53段黑臭水体治理 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

中心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全面完成,完成绕城高速内53段黑臭水体治理,市级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污水处理能力达到356万吨/日……

“不久前,我们收到了一组水质监测数据,可以说算是今年成都重拳治水的成绩单,同时,这组数据也为我们新的一年治水工作提劲鼓气。”站在水质已全面达标的鸡公堰旁,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为记者点开了手机上保存的信息。数据显示,1-11月,岷江、沱江成都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67.3%。岷江内江黄龙溪出境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5.6%、21.6%,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Ⅴ类;岷江外江岳店子出境断面总磷浓度同比下降11.3%,水质由Ⅳ类改善为Ⅲ类;沱江宏缘断面氨氮、总磷浓度同比分别下降34.4%、21.4%,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中心城区、各区(市)县城市、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100%、98.2%。

那么,这组数据是如何实现的?据了解,成都有序推进黑臭水体综合治理,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工程措施基本完成,治理下河排水口719个,新建污水管道115公里,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290吨/日,清除河道淤泥13.7万吨,新建配水工程16处,关闭养殖场(户)29家,关闭违法排污企业12家,规范整治排污企业3家。通过水质检测,53段水体水质达到了住建部、环保部规定的消除黑臭标准;郊区(市县)243段黑臭水体综合治理目标任务已全部下达,各责任区(市)县正按计划有序推进。

同时,成都全面启动农村污水综合治理试点项目,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对新都区龙桥镇山水村、新都区军屯镇五灵村、郫都区新民场镇金柏村整村生活污水、养殖废水和农家乐餐饮废水因地制宜地实施收集处理、达标排放。据悉,新都区已于今年6月13日与中标公司升博建设公司签订了施工合同,6月22日动工建设。目前已铺设主管网16公里,完成工程量41.5%,预计年底前完工。郫都区已办理完成立项、国投、规划等前期手续,施工和监理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准备进场施工。

值得关注的是,饮用水源通道徐堰河、柏条河流域下河排水口综合治理工作已全面展开。“目前,已对都江堰市、郫都区行政区域内汇入徐堰河、柏条河的污染排口全面实施综合治理,2017年底前,实现徐堰河、柏条河沿岸污水不下河,全流域所有水系实现无污水、无淤泥、无垃圾、无水面漂浮物,保障饮用水源达标率100%。”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郫都区已办理完成立项、国投、规划等前期手续。施工和监理单位已通过招标确定,准备进场施工。都江堰市前期已完成部分重污染点位污水治理和非工程治理措施,整体项目已挂网招标。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施工。

模式之变

推进智慧水务建设 构建河长信息平台

“作为基层河长,我们要对自己负责的河道开展定期巡查,每周至少一次,而我们办公室距离河道比较近,所以每天都要巡一次河,这样才放心。”冬日清晨,沙河沿岸寒意袭人,金牛区沙河源街道政通路社区党总支书记、社区网管员梁琴和往常一样,沿着负责的河段步行。

记者翻开梁琴手中的“河长日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每次巡查情况。巡查起止时间、巡查人员、巡查路线、发现的问题等都写得清楚明晰。

在实干中看变化,在实干中抓落实。据了解,自全面实行河长制以来,成都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原则,建立覆盖市、县、镇、村“三级党政领导、四级河长管理”的河长制管理组织体系,通过建立党委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社会公众广泛参与的统筹协调、督促指导、检查考核、失职追责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全市江河湖库治理与管护,推动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水网体系建设、防洪能力提升、行政执法监管,保障供水安全、防洪安全、生态安全。

目前,市、县、镇、村四级河长已基本到位,合计10932人。联席会议制度、信息通报制度、巡查督办制度等“1+10”制度体系已基本完善。锦江流域、沱江流域、金马河流域的“一河一策”及问题、责任、目标、任务“四张清单”已分别印发和签订。全市区级河长巡河729次,镇级河长巡河25609次。搭建河长辅助体系,配备河道总警长、警长214名,为全市水环境治理保驾护航。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全力推进智慧水务建设,构建河长信息平台。据介绍, 成都依托“互联网+”模式,开设门户网站,将河湖数据、河长档案、巡河信息、管理制度等情况纳入信息管理平台,实行“一键化”管理。

措施之变

强化三水共治 解决十类问题

冬季的杨泗堰水流并不大,几乎是贴着河底缓缓流过,但却干净清澈。“治理之后,杨泗堰的水环境确实变得越来越好了,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在我们老百姓眼里,治理不仅让河道美观,更发挥了实际的效用,这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家住杨泗堰旁的市民刘庆明见证了家门口这条河流在整治后重新焕发生机的全过程。市民深切的体会,由衷的点赞便是对成都治水效果最实在的体现。

今年夏天,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实施“成都治水十条”推进重拳治水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成都治水十条”)。作为成都现行治水政策的加强升级版,“成都治水十条”强化三水共治,致力解决十类问题,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构筑水生态文明、保障水生态安全的坚定决心。

“成都治水十条”出台后,全市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小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等措施,正持续改善着岷江、沱江流域成都段水质,朝着实现“清水、护岸、净水、保水”目标奋力前行。

记者了解到,目前,市水务局牵头承担的各项治理工作正有序推进。2017年计划新建城市污水收集管网601.521公里,目前,已建172.721公里,在建163.4公里,余下265.4公里正在开展前期工作;计划新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78座,设计处理能力共278.03万吨/日。目前,已建成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7.03万吨/日,在建8座(设计污水处理能力共5.84万吨/日),余下65座(设计处理能力共255.16万吨/日)正在开展前期工作;“第二水源”李家岩水库PPP工程已完成社会合作方公开招标公示工作,正在与中标候选人进行谈判;府河、江安河、鹿溪河、杨柳河、南河(新津段)、毗河、西江河7条重点流域水环境治理方案编制已完成,部分项目已动工。

项目之变

强力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 塑造重点流域生态宜居示范样板

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正式启动后,该项目目前有哪些变化?日前,记者在锦江高攀路至南绕城河段看到,水陆两用挖掘机正“大显身手”,在河道浅滩持续作业。在水中前行的清淤船,也正深入河道底部,“吸起”水底沉积物,该河段的清淤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

为强力推进锦江水生态治理,还市民一江清水,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都以锦江绿道建设为载体,以持续改善锦江流域水环境质量为核心,项目化、工程化加快锦江治理,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实现主要河渠“清水长清、碧水长流”,塑造重点流域生态宜居示范样板。

锦江水生态治理行动路径是什么?据了解,成都将分“两步走”。2018年5月底前,锦江干流和重要支流全面完成截污、清淤、补水工程,实现无污水下河。到2020年,锦江堤防整治、闸坝改造、生态修复、景观提升、视频监控及锦江流域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与锦江绿道建设同步完成,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初步呈现。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锦江水生态治理的“第一步”具体将怎么走?

据介绍,成都将推进控源截污工程建设,强化污染源头综合治理、推进排水管网提标改造、实施末端截污工程建设、提升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加快黑臭水体综合治理、排查和整治下河排水口。

同时,成都将全面推进流域清淤工程,对锦江流域内河渠进行清淤整治,彻底清除河渠淤堵物和污染底泥,清捞河渠水面漂浮杂物,清除岸坡和堤岸垃圾杂物,实现河渠水流通畅、水域环境整洁卫生。此外,有序推进清水补水工程,合理配置环境用水、扩大再生水利用量。

本报记者 胡清 摄影 张全能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