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荣获“2017年度民生示范工程”第一名!同时,我市金牛区、郫都区分获“2017年度民生示范工程”第10名、第16名——记者12月28日在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公益慈善论坛上获悉。
据了解,此次活动是由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杂志等联合主办,其中“民生示范工程”是从过去一年中记者、专家实地走访调研或各地政府、企业自荐的数百个民生项目中筛选出,并经网上公示投票后,由专家终审推出。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关注的光圈变大了,问题的对焦却更精准。民生工程是民生实事,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把改善民生工作抓紧抓实抓牢,人民的美好生活就更进一步;让老百姓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就是最大的政绩。
近年来,成都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的讲话要求,不断创新思路,通过网络打理政务,实现“网上访民意、网下解民忧”,推动城市争先进位与人民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相得益彰,助推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
“目前,我市互联网普及已超过70%,网民超过1000万人,其中手机网民超过820万人。无论是中央级还是地方级的大小网站,便成了民意汇聚的集散地。网络平台确实为群众问政、了解政情提供了便捷,但始终以务实的心态、迅捷的回复、热情的态度保持网络互动的,却屈指可数。如果网络问政仅仅成为一种摆设,受冷落也是必然的结局。”据市大数据和电子政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围绕全面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要求,按照“基础在网、关键在理、核心在为民”的工作思路,以建设全市统一的网络理政平台为突破口,重点在政民互动、政务公开、办事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动网络理政工作,积极构建网络理政成都模式。
“把网络作为理政载体,充分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围绕公众诉求、审批服务、信息公开和网络门户四大矩阵构建形成‘四张网’,筑牢网络理政的技术支撑体系。”该负责人介绍,我市依托12345“一号通”服务平台,搭建集市县乡三级2732个各级领导网络信箱、12345热线、服务企业信箱于一体的全市网络理政平台;建立以市长为群主、市级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蓉城纤夫”“蓉城挑夫”微信群。同时,逐步形成网上大厅、实体大厅、自助服务终端三位一体的政务服务模式。并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所有行政机关的政务公开网络体系和市县乡村四级一体政府网站统一技术平台,形成网上政府总门户。
“依托这‘四张网’,我们便能,高效处理公众诉求,全面公开政府信息,及时提供政务服务,让民生诉求事事有着落、件件有答复。”
记者了解到,我市网络理政通过实施透明理政,建立受理、办理、结果“三公开”机制,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机密和个人隐私事项外,实时将网络理政平台上群众诉求、办理过程和办理结果向社会公开。市大数据和电子
政务管理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网络理政平台各级领导干部与广大群众能够7×24小时在线沟通交流,并通过部门联动和开展社会评议、真情面对等线下活动方式,架起了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桥梁,使群众反映诉求更便捷。此外,围绕线下线上互动,通过网络理政平台汇聚民生诉求大数据,通过市长办公会定期通报制度、民生诉求回访制度和回应解决机制,还能及时改进政府管理服务方式,努力寻求政府治理与民生诉求最大公约数。
据悉,截至目前,网络理政平台处理群众来电来信233万余件,全市各级各部门领导批示7849件,群众来电来信回复办理率99.21%(较上年提高了0.21个百分点)、诉求解决率84.01%(较上年提高了1.31个百分点)、群众满意率86.59%(较上年提高了2.34个百分点)。
让生活更美好、让市民更幸福是城市治理的目的所在,如今网络理政已经向回应民生诉求的前沿阵地迈进。我市通过网络理政主动了解社情民意、主动释疑解惑,积极解决合理诉求,推动了执政理念、工作作风和服务观念的转变,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挖掘群众聚焦的热点、政府管理的痛点和民生服务的短板,科学评价区(市)县、市级部门的行政效能,逐步构建起多元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网络理政辅助决策体系,有效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本报记者 文豪 摄影 张青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