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国内国际  »  正文

200多个95后 甘当“电子保姆” 免费提供随叫随到服务

2018-01-13 08:00   来源: 广州日报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柳琼香陪老人散步。义工们向老人展示新拍摄的全家福。

寒潮来势汹汹,可汕头市龙湖区的200多名“95后”义工,却用自己的行动温暖了整座城市。这群被老人们亲切称为“电子保姆”的年轻人,一年365天都在无偿为老人们提供服务,从救助危难到陪伴聊天、从上门理发到水电维修,事无巨细,他们随叫随到,用爱心和耐心筑起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他们是来自汕头“呼援通”的青年义工团体。从初期遭到服务对象的冷眼相看到如今被老人家视为“孙子孙女”,5年来,这群任劳任怨不计报酬的年轻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文明的力量,也成为汕头这座城市的爱心使者和文明担当。

“呼援通”:

4年挽救155名长者性命

为应对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趋势,汕头市龙湖区早于2013年10月就创新了家居养老模式,以“互联网+”的方式,在粤东西北率先实施了长者呼援服务,让老人在突发疾病、突遭意外的时候能够及时得到救助。

四年多来,“呼援通”已成功构建起了具有潮汕本土特色的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机制,开创了远程呼叫智慧养老的“龙湖模式”。截至目前,该项服务已经覆盖了汕头市龙湖区75周岁以上户籍老人1.2万人左右。

四年来,“呼援通”公益服务里程累计达到233万公里,为长者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19.8万人次,成功挽救长者生命155人,接到长者家庭表扬感谢4000多次。

此外,“呼援通”还为5000名高龄老人拍摄幸福照、检查身体,为110位低保鳏寡老人安装自动报警装置。

2017年,“呼援通”荣获“广东省青年文明号”集体荣誉称号。2018年新年伊始,“呼援通”又获得汕头市首届“十大品牌社会组织”荣誉称号。

用心:老人们当她是“亲孙女”

柳琼香是汕头潮阳人,坐在记者面前的她谈吐得体、举止大方,一头短发显得很干练。谈到“呼援通”,柳琼香说这还得从4年前说起。

当时柳琼香还是一名大专在校生。一次偶然的机会,她从网上得知了“呼援通”这一团体,所有的义工几乎都是“95后”,除了解决老人的突发状况外,他们还是老人的生活小帮手:剪头发、换灯泡、修电视等。

能为老人出点力,这深深吸引了柳琼香。家里的奶奶已年过九旬,柳琼香深知老年人有多需要照顾。没有半点犹豫,她便申请成为其中一名义工。就这样,当时还未满18岁的柳琼香,加入了“呼援通”的大家庭。

4年来,柳琼香几乎对每一位老人的情况都烂熟于心,求助电话一响,看到来电者的名字她就能大概猜出求助内容。柳琼香说,一看到是金谷庄杨伯,就知道要么是理发,要么是上门清通;长平路的张伯总觉得心累,走路不方便,来电要么就是上门买菜,要么就是送医院看病……

正是因为这份用心,柳琼香得到了不少老人的信任,甚至被视为“亲孙女”。家住金谷园的谢姨,打电话求助时第一句话永远是问“你是不是琼香”。老人们对柳琼香的信任,还体现在将她个人的手机号码当成“倾诉热线”。对于柳琼香而言,深夜接听电话、陪老人唠嗑已成家常便饭。

去年某天夜里12时左右,柳琼香早已进入梦乡,此时手机突然响起。柳琼香拿起一看,是金涛庄80多岁的王姨打来的。王姨患有幻想症,经常怀疑80多岁的老伴“有情况”。虽然知道王姨来电多半又是重复此前的内容,柳琼香仍按下了接听键,并耐心倾听王姨内心的“苦水”。等到她挂断电话时,已是凌晨两点多。

柳琼香说,义工生活中让她感受到了各式各样的冷暖人生,她觉得对待老人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

坚持:曾遭家人和老人冷眼

尽管有一颗善良的心,然而对于柳琼香而言,并非每次援助都很顺利。

柳琼香至今还清楚记得自己第一次出任务时的样子。当时的任务是为一户老人家清通洗手盆下水道。“因为下水道堵塞,老人家里的地板都是水,我们只能拖鞋赤脚上阵。”柳琼香告诉记者,在清通的过程中,不断有茶叶等残渣涌出,半小时后,老人家里已是污水横流,臭味冲天。她和队友们忍着恶臭,替老人清通了堵塞的下水道。看到老人脸上的笑容,柳琼香觉得一切都值得。

工作中除了会遇到脏和臭,还会遇到一些质疑。柳琼香回忆称,新溪镇十一合的低保户谢伯对义工们上门就很抵触。有一次,谢伯的老伴在家里打点滴时,灯突然灭了。柳琼香和其他两位义工到场后帮其修好了灯,可谢伯却说,修个灯要兴师动众来这么多人吗?面对这些质疑,柳琼香从不试图争辩,而是通过一次次的上门服务,让老人们感受到“这些孩子是真诚的,是真的来帮助我们的”。

而对于柳琼香成为义工一事,家人一开始并不理解,“父母觉得女孩子天天和老人打交道,难以理解”。不过,经过她长期的讲解,父母已经开始支持她了。

全能:修得了电器剪得了头发

今年22岁的林子业也是“呼援通”的义工。与温柔的女生们不同,作为男子汉的他有自己独特的一技之长。

某一天,他接到了家住潮华雅居的林伯、林姆的求助。由于林伯的子女在国外定居,他们平时只能靠着微信视频与子女“相见”。可是有一段时间,老两口家的平板电脑、手机都不“听话”,老人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

林子业赶到老人家后发现,原来是WiFi连接不上,他立即重设路由器,重新设置网络。一会儿工夫,林伯家的网络又“复活”了。当老人和女儿聊天时,高兴地说:“义工帮我修好了电脑!”

在“呼援通”的办公室内,林子业向记者展示了数十种工具。下水道清通工具、空调消毒剂、清洗剂、水电工具包、针对各个设备维修的电器、血压计、血糖仪、理发工具包……他对它们如数家珍,并一一讲解每样工具的用途。成为义工后,他从一个几无生活经验的“书呆子”,迅速成长为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的“全能王”,修电器、换灯泡、剪头发……“无所不能”。而这一切技能,他都是跟着网络教程自学的。

牵线:70年后抗战老兵终重逢

“呼援通”的义工除了帮老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外,他们还会嘘寒问暖,了解老人的其他需求。而正是在一次闲聊中,义工吴晓丹和柳琼香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并最终促成两位抗战老兵阔别七十载的久别重逢。

家住汕头龙湖区的林野老伯今年93岁,是一位抗战老兵。如今,林野老伯也成为“呼援通”的服务对象,义工们会不定期地对他们进行慰问。

在一次聊天中,林伯缓缓拿出自己珍藏的抗战勋章,向义工们讲述起自己当年的抗战故事,“我的心愿是,能找到当年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老战友杨峰。”林伯说,他与杨峰是昔日同窗,后又一起加入抗战队伍。1948年两人曾见过一面,之后一别竟是七十个年头。

得知林野老人的心愿后,吴晓丹和其他义工便将入户“呼援通”平台的老兵信息与老人提供的信息逐一核对。巧合的是,林伯苦寻七十载未果的老战友杨峰,竟也是“呼援通”的服务对象。

终于,在吴晓丹、柳琼香和其他义工的牵线搭桥下,两位老战友久别重逢。见到彼此的那一刻,两位老人紧紧拥抱在一起。而这一深情相拥,两人都等了整整70年。

原标题:200多个“95后” 甘当“电子保姆”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