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三步走 新都建设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

2018-01-23 07:1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新都拥有宝光古刹、升庵桂湖等历史文化瑰宝,“花香、书香、佛香”三香辉映,素有“天府明珠,香城宝地”之美誉;它是成都北部传统工商业重镇,拥有轨道交通、航空等新兴产业为代表的现代工业体系,同时也拥有电子竞技和音乐文创等新经济产业。

2800余年沧海桑田,新都城址未变,城名未改,从“古蜀三都”之一,到天府之国的繁华之驿;从成都卫星城到中心城区。当前,新都正迎来新的发展形势。

新都正发挥紧邻成都国际铁路港的腹地优势,深度联动“蓉欧+”战略,全面融入“一带一路”,打造面向泛欧泛亚的商贸创新开放门户。

新都围绕轨道交通和航空产业生态圈,以创新驱动和军民深度融合,推动区域协同发展,构建成德绵创新带关键节点。

新都位于“中优”“北改”主要区域,将落实市委战略部署,努力建成“中优”“北改”的典范。

同时,新都地处成都上风方向和东进片区上水方向。守住生态底线,构筑成北生态屏障,新都责无旁贷!

【目标】

“三步走”

第一步:到2020年,在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初步建成现代化国际范成北新中心城区。以轨道交通、航空、现代物流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更加健全,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城市竞争力、宜居度、幸福感显著提升。

第二步:到2035年,加快建设高品质宜居宜业生活城区,全面建成面向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门户枢纽城市重要节点。建成轨道交通之都、航空动力之城、电子竞技乐园、音乐文创基地,国际物流商贸枢纽地位巩固,智能家居研发制造跻身世界一流,实现向高质量发展、生态化城区的全面转型,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达到全国前列。

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实现现代化,建成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典范区。构建全方位国际化融汇格局,智慧智造、文化文艺、生活生态成为城市标签,在全球产业分工中话语权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充分彰显现代化品质、国际范气质,成为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重要一极。

【核心提示】

“154”总体部署

“1”个总体定位

成北新中心城区

“5”大功能支撑

做强现代轨道交通航空装备研发制造中心;做强国际商贸物流中心;做强天府文化音乐文创中心;做强国际智能家居研发制造中心;筑牢成北生态屏障

“4”大发展目标

国际开放新城区、创新智造新城区、品质魅力新城区、生态宜居新城区

【城市空间】

推动新都开放层级、发展质量、

功能品质、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建设成北新中心城区,要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新都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推动新都开放层级、发展质量、功能品质、人居环境全面提升。

建设国际开放新城区。坚持以深度开放推动加快发展,以国际商贸和公铁联运为突破,构建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增强国际资源要素吸附力和整合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打造面向泛欧泛亚的内陆门户。更加密切国际人文交流、友城交往,推进公共设施与国际接轨,全面提升国际范形象,让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人“来不陌生、行无障碍、归有回味”。

建设创新智造新城区。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制造业基础打造创新生态链,汇集创新资源和要素,构建转化通道和平台,以质量和标准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档升级,新经济蓬勃发展,推动“新都制造”向“新都智造”全面转型提升。传承弘扬新都敢为人先、创新求变的精神,营造尊重创新、鼓励创新的氛围,厚培支持创新、包容创新的土壤,让人人争当创客,事事皆可创新。

建设品质魅力新城区。坚持“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精细管理城市各类空间,在老城有机更新中保留历史记忆、亮出文化名片,在香城中心建设中重塑城市肌理、展现时代魅力,打造一批精品建筑、特色街区、魅力空间,让地域特色和国际潮流有机融合、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彰显“古蜀新都、香城宝地、大气文气、精致秀美”的城市气质,成就城市别样精彩。

建设生态宜居新城区。坚持“生活城市”根本追求,以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打造和谐、便捷、舒适的生活环境,强化社会保障,加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发展,让每一个人在新都都能过得体面、得到发展。

【产业空间】

做强先进制造业 做优现代服务业

做精都市现代农业 做大新经济

以高新技术产业园为载体,做强先进制造业。强化轨道航空产业新城载体,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功能配套提升和标准厂房供给,保障项目即签约即落地即投产;加强工业园区低效闲置土地清理,探索工业用地弹性出让制度,为主导产业发展腾退空间。突出发展轨道交通和航空两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推进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建设,全力支持中车成都公司提能升级,抢占动车组高级修市场,加快实现城际动车组本地制造,启动磁浮产业园规划,支持轨道交通质量基础平台、城市轨道交通维保基地、成都轨道交通技师学院、今创大部件制造出口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世界级国际化轨道交通生产基地。加快建设624研发总部,启动航空产业园起步区建设,聚焦大型发动机、中小推力通用航空发动机、无人机发动机三大领域,争取更多国家重大项目布局。积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全面提升新都智造水平。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推动建筑工业化。

以国际公路物流港为依托,做优现代服务业。加快物流园区和北部商城业态提升、融合发展,着力打造服务成都、面向欧亚的“蓉欧新城”。实施城际物流调迁,引导增加过境干线负荷的功能外移,实现空间资源腾笼换鸟,加快安博、京东亚洲一号等项目建设,推动传统物流转型升级。积极盘活专业市场、存量用地和楼宇等资源,构建定制空间、仓储物流和三方服务为支撑的电商生态系统,发展国际商贸、跨境电商、供应链金融。打造跨境电商展示体验平台,实现“在成都,逛欧洲”的全新体验。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七一国际广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布局一批休闲购物、教育医疗、健康养老、家庭服务等高端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支持会展、金融、咨询和信息等产业发展,完善产业生态圈配套。

以“一带两区多园”为重点,做精都市现代农业。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经营体系、生产体系、产业体系,提高农业单位产出、生产效率和资源效益。突出适度规模经营,推广“农业共营制”“大园区+小业主”经营方式,实施集中连片发展。突出标准化生产,围绕技能评定、特色产品、加工工艺三个标准,推动农业生产职业化、标准化、系统化。突出精品路线,以“六优”“五品”为核心,加快建设“省农科院科技创新示范园”等一批科技创新孵化载体,提升“馫都味”“新都柚”“白玉苦瓜”等品牌价值,让新都农产品引领消费时尚。突出产业跨界融合,培育农业+音乐、文创、体育等新业态,推进新繁泡菜(食品)园区二次创业,推动传统生产向研发中心、展示中心、营销中心转型。探索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以及集体资产等资源要素,为农业发展不断注入新活力。

以“五大行动”为抓手,做大新经济。围绕市委聚焦“六大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总体要求,强化战略研究,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加快构建具有新都特色的新经济体系。重点实施轨道交通航空智造领先区、智慧物流示范区、电竞产业样板区、音乐文创集聚区、智能家居典范区“五大行动”,着力培育新技术新组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整合咨询、营销、评级服务等专业机构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支持建立新经济行业协会和行业俱乐部,鼓励探索股权投资、设立引导基金等多种方式助力新经济企业发展壮大。

【生态空间】

筑牢成都北部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

坚持“生活城市”根本追求

坚守地处成都上风上水的生态安全护卫职责,把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当成“生命工程”来抓,严控城市开发边界,严守成彭、新青两条一级通风廊道,加大全域增绿治污力度,构建自身吐故纳新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筑牢成都北部城市安全的生态屏障。

新都区坚持“生活城市”根本追求,以城乡融合发展塑造“乡村里的都市生活,都市里的乡村景观”,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绿色生态空间、生产方式、生活习惯基本形成,还生态以生机,让乡愁可延续。

【专访】

新都区委书记 许兴国

打造“香城之心” 为这座魅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新一轮的规划中,新都区将着力打造“香城之心”城市新中心,理念是“生态为本、文化为魂、公服为基、形态为韵”。“生态方面,将在新城市中心规划建设3287亩的城市森林公园,以城市森林公园带动片区发展。文化方面,依托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围绕四川音乐学院等艺术资源,打造音乐文创特色街区、香城大剧院和音乐培训中心,以教育培训、动漫游戏、音乐创作和演艺为主要业态,在香城中心和特色小镇遍植音乐文化,打响‘乐创新都’城市品牌,让音乐成为新都城市名片。在公服配套方面,除了学校、医院外,还要建设科技馆、博物馆和体育中心等一批重要功能支撑项目;形态方面,则将布局新都最高的地标建筑,形成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城市天际线。从生态、文态、业态、形态方面,打造一座集生态、文化、产业、宜居功能为一体的现代魅力新城。”

按照成都市产业功能区布局,轨道交通产业是新都一个很重要的支柱产业,我们在石板滩规划了27平方公里的轨道航空产业新城。

按照产业生态圈的理念,以中车为龙头,“九大核心技术和十个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已基本齐备。关于未来轨道产业的发展,我们有三个思路:

一是跟跑高铁市场。因为历史原因,我们在全国高铁布局中,错失了发展机会,目前,正设法抢占高级修市场,并参与城际动车研发。

二是竞跑城轨市场。城轨市场方兴未艾,潜力巨大,不仅有成都轨道交通加速成网的需求,150万人以上的城市都适合城轨发展,我们将依托中车,参与城轨市场竞争。

三是领跑磁悬浮市场。磁悬浮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大方向,目前世界各国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而我们具有先天优势,将依托西南交大、中铁二院等科研院所,把握先机,抢先布局,在磁悬浮领域领跑全球。

通过这三跑,助力成都建设世界轨道交通产业之都。

中国城市规划院规划二所所长 王新峰

“三生”融合 全面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

从规划视角看,新都从“生态、生产、生活”三个维度,按照“三生”融合的理念,全面优化城乡空间结构,重塑经济地理:

一是生态空间。依托“风贯南北、水润东西”的生态本底,严守两条通风廊道,控制城市发展边界,整治6条水系绿廊,构建“两楔六脉、多廊成网”的生态格局,形成302平方公里的生态空间。

二是生产空间。依托毗河创新带轴线,串联轨道航空、国际商贸物流、智能家居三大产业生态圈及若干特色产业园,构建“一带三圈多点”的生产格局,形成77平方公里的生产空间。

三是生活空间。通过提升新都主城区创新活力和宜居魅力,统筹新繁文旅和乡村特色片区,石板滩轨道航空研发制造片区,构建“一城两翼”的生活格局,形成160平方公里的城镇空间。

按照“区域联动,多维助力”的理念,通过四大策略,推动 “产城人”融合,建设27平方公里产业新城。

一是定局。依托12平方公里轨道园区、9平方公里航空园区、6平方公里城市片区,构建“一城三园的空间结构”。

二是理水。通过西江河片区其他的水系,打造丰富的水环境,形成18公里海绵生态景观带。

三是展绿。依托西江河、达成铁路两侧防护绿地,构建城市生态廊道,形成轨道博览、客家文化两大主题森林公园,打造万亩巨型生态开敞空间。

四是塑形。控制西江河沿岸、商务中心、研发中心三大核心区域的开发强度、高度,形成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和良好的城市界面,塑造城市魅力。本报记者 洪继东 文/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