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到2022年 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

2018-02-08 07:10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董乐   责任编辑: 马兰

林盘院落

林盘院落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朱海丹)2月8日报道 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演化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乡村聚落营造经验,创造了多样性的承载特定地域农耕文化的乡村景观。作为川西地区代表性的乡村景观,川西林盘以其“随田散居”的形态和具有的景观、生态、文化等价值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我们身边川西林盘的现状和发展如何?记者近日采访了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和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万忠。

林盘带有明显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特点 

据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屈军介绍,林盘遍布于四川平坝、集中分布于都江堰灌区(即都江堰扇形冲积平原)。林盘是自流灌溉农耕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川西地区农耕生产生活条件及社会意识所驱动自然形成的居住形态。林盘的形成及演变过程都带有明显的地域自然环境和农耕文化特点。

成都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区域,成都平原因此得名。在这种自然环境中生产生活,其居住生活形态必然受其影响,人们顺应其自然环境并融为一体,受恩于自然又维护自然环境,林盘在自然形成过程中成为天地一体生态循环系统中的要素之一。从林盘的分布状态,可发现前人居住选址是根据自然条件和方便农耕而定点,前人居住选址的规律,是逐水而居、逐田而居。

川西林盘还具有包容多样的传统农耕文化,川西林盘的形成与传承根植于鲜明的地域环境和生产方式所产生的独特地域文化,这就是川西农耕文化,林盘居住生活形态是这种地域文化的集中表现。因此又有人将川西传统农耕文化称之为“林盘文化”。

江南庭院、徽派建筑形态…… 建筑形态多样化、独具特色 

作为一个常年研究川西林盘的专家,上海同济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彭万忠向记者讲述了林盘文化,以及其包含的文化特征。彭万忠告诉记者,古蜀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耕生产条件使人们崇尚自然、敬奉土地,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农耕生活,这种“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小国寡民简朴自然生活方式,孕育出了“崇尚自然,道法自然”的道家思想,并将此作为道家推崇的理想化的生活方式,因此蜀地成为道教的发源地。

同时,包含同宗与同乡融合的社会文化习俗:“四川多移民,陆续迁徙而来的移民,不断地与当地原住民和先期移民融合,一起居住一起耕作,使林盘内不只是一个家庭或家族聚合,很多林盘虽以某姓氏得名,实际居住着多姓氏多家族人员。各地迁入的移民既接受和融合当地文化习俗,又注重保持自己原有文化和生活习俗,林盘生活形态展现出多样化的移民色彩,形成同宗与同乡融合的社会形态。最直观的表现是林盘院落建筑形态的多样化,有些以江南庭院、徽派建筑形态采用川西建材来建设,有的则在川西民居基础上融合江南庭院、徽派建筑的方式来建设,变化多样独具特色。”彭万忠说。

生态物种丰富多样 拥有独特而历久弥新的文脉传承 

那么,成都独有的川西林盘,到底有什么特点呢?屈军表示川西林盘有着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物种、宜居的地域性独立小气候、独特而历久弥新的文脉传承。

在丰富多样化的生态物种方面,川西林盘包含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复合体维持着群落和物种形成的稳定性。林盘结构所具有的林、田的生产格局和林、院的居住模式很类似森林与草地和灌木群落之间的过渡区域,这一线性区域的生理机制等同于群落交错区,由于群落交错区中种的数目及一些种群密度比相邻群落大,使林盘具有更丰富的物种。

在宜居的地域性独立小气候方面,成都平原农家常采用一字形、L形住宅,大多各户独门独院,20-30户组成一个大林盘,3-5户组成一个小林盘,周围有高大乔木和竹类围合以避风,林盘内部除建筑外的活动空间,是一个过渡性质的半开敞空间,春秋宜人,夏天遮阴,冬季挡风,空气含氧量和洁净度都较高,为生活其中的居民创造了温润适宜的小气候,且点状分布的林盘所形成的绿岛网络结构,对地区小气候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调节作用。

在独特而历久弥新的文脉传承方面,川西林盘衍生于成都平原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之间,是古蜀农耕文明的直接产物。这种人群随田散居的大格局,创造出基于川西传统农耕文明而又独树一帜的内陆生产生活模式。林盘中的居民生产生活皆可依托林盘资源开展,形成以小农经济为主的自给自足的“自养生态系统”,这种生产生活模式也易于产生并传承如地方美食、节庆习俗等独具特色的川西传统文化体系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有林盘约12.11万个、总面积54185.37公顷 

成都现在川西林盘的现状到底是什么样?据彭万忠介绍,川西林盘的形成和传承,有其深厚的地域环境和文化渊源,是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是先辈留下的宝贵财富。

据介绍,成都市林盘分布范围发广,形态各异、规模大小不一。据2014年统计,共有林盘约12.11万个,林盘总面积54185.37公顷,林盘内居住人口362.56万人,人均占地面积150平方米,其中居住10户以上,形态完整的大中型林盘约1.02万个。2014年《成都市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从12万个林盘中优选出大中型林盘规划保护点6645个,其中:聚居及乡村旅游保护点3567个、特色农业产业利用林盘保护点3078个,林盘保护面积15616.97公顷。现具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林盘仅存5600多个。

屈军表示,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近十年来,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川西林盘保护利用工作。成都市以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和依托林盘建设美丽新村两种方式开展林盘保护利用。一批传统林盘综合整治利用项目,一批依托林盘实施土地整理建设的组团化、院落式、林盘型新农村综合体均做出了示范。先后共投入小城镇建设专项资金3亿元,完成350多个林盘整治,命名了两批“成都市林盘保护利用示范点”共100多个,充分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保护和利用林盘来建设新农村,已成为社会发展和趋势和全社会的共识。

以绿色田园为本地 强化“可游、可观、可居、可业”的保护利用理念 

中共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总体目标和建设世界历史文化名城的总体定位,为此,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定了2018年我市的“十大工程”,其中之一就是“实施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至此,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一轮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全面启动。

在林盘修复方面成都又将做什么?屈军表示,首先要提高保护修复理念意识,并制定保护修复原则,遵循“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按照“尊重自然,传承文化、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保护、修复利用”的原则,制定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总体方案,修编川西林盘保护利用规划和建设技术导则。

除此之外还将明确保护修复目标,系统打造一批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体现天府记忆乡愁、独具天府文化魅力,可参与可体验的林盘聚落和旅游目的地,实现成都平原地区生态环境的整体保护与修复,努力使川西林盘成为成都旅游的靓丽名片、展示天府文化的地理标识和田园景观的璀璨明珠。

实施保护修复工程方面,一是坚持以绿色田园为本底,以自然山水为映衬、以天府文化为内核、加强外部风貌塑造和内部功能提升。充分依托林盘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天然的地形地貌,彰显“山、水、田、林”自然景观,保护好林盘周边环境景观要素的完整性和空间格局,形成“沃野环抱、密林簇拥、小桥流水人家”的川西大地田园景观。

二是加强对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的指导,强化“可游、可观、可居、可业”的保护利用理念,开展以“整田、护林、理水、改院”等为主要内容的川西林盘整理、保护、修复利用,统筹实施山水林湖院整治,突出对林盘景观形态、林木、川西民居建筑的有效科学管控,通过修复林盘生态环境、恢复林盘植被群落、优化提升林盘生态功能、植入现代产业功能,分类打造旅游型、商务型、文创型、博览型、宜居型等现代特色林盘,

2018年—2022年 成都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 

据屈军介绍,2018年—2022年,将完成10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其中: 2018年启动林盘建设300个(20—30个川西林盘作为试点示范);2019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0年启动林盘建设200个;2021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2022年启动林盘建设150个。

将开展川西林盘调查摸底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全市林盘资源,摸清现有林盘数量、规模、面积、人居状况、民居建筑、古树名木、原生树木、河道沟渠、沟渠湿地、文物古迹、古井古桥等,分类甄别出具有一定规模和保护利用价值的林盘。

制定林盘保护修复利用规划建设方案。开展“现代特色林盘建设模式课题研究”,对传统林盘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系统解析,现代林盘建设的目的、定义、特征及建设模式深度分析研究,形成研究成果,编制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建设方案和技术导则,指导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工作。

开展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结合全市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特色镇建设为抓手,全面保护修复川西林盘生态环境,植入现代产业功能,通过“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特色林盘。“整田”就是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田规模化、景区化改造;“护林”就是保护林盘生态,实施景观化改造提升;“理水”就是依托都江堰自流灌溉水系,彰显水文化,提升水景观;“改院”就是按照“乡土化、现代化、特色化”的原则改造和建设林盘建筑,打造体现天府“乡愁”记忆,功能复合的现代林盘院落。

建设一批试点示范特色林盘。按照“特色镇+林盘+农业园区”、“特色镇+林盘+景区”、“特色镇+林盘+产业园”三种类型分类推进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利用,做到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结合都江堰精华灌区保护,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大熊猫公园、土坯房改造行动计划、农业产业功能区的建设,2018年选择20—30个左右的特色林盘先行试点示范建设,努力建成一批集“山、水、田、林、院”美丽田园风光和现代功能集聚的川西特色林盘。

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林盘保护修复。“川西林盘是我们生活的共同家园,也是建设我们美丽家园的需要。要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资源,积极引导和撬动社会资金参与林盘的保护利用及修复工程,共建共享共爱我们的绿色家园,为林盘保护修复再续新辉煌。”屈军说。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