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餐桌礼仪:夹菜不过盘中线 敬酒必须双手端

2018-02-11 09:44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敬酒的礼仪

在一桌吃饭,应先给长辈倒酒,在左边用右手倒酒,在右边用左手倒酒。

喝的过程中要照顾到左右两边尤其是长辈的酒杯,空了要立即斟上,但给别人斟酒时不宜太满也不宜太少,白酒八分满,红酒一般是杯子的1/3处。

敬酒有序:一般是主人敬主宾、陪客敬主宾、主宾回敬、陪客互敬。

敬酒动作:站起来,右手握杯,左手垫杯底,自己的杯子永远要低于别人。

敬酒时最好要有敬词,切不可比对方喝得少。(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视对方情况而定,比如对方酒量、对方喝酒的态度,但不可比对方喝得少。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随意”,方显大肚。)

不能一人敬多人,但可几人敬一人。

如果没有特殊人物在场,碰酒最好按顺时针顺序,不能厚此薄彼。

吃饭的礼仪

待主人举杯示意开始时,客人才能动筷子。

家族团年,座位一般是按照辈分高低、年龄大小排位,辈分最高或年龄最长者,要坐在最里面面向门口的显要位置,接下来可按辈分或年龄依次一左一右地排列。

吃饭时手要扶碗,决不许一只手在桌下,也不能将两肘都放在桌上撑着。

盛汤时一定要把筷子放下,不然很不礼貌。

夹菜时,不能在菜里翻来拣去,碗里的饭必须吃得一粒不剩。

暂时不用筷子时,应将筷子放在筷架上,或放在自己用的碗或碟子边缘。不能将筷子插在碗里,也不能将筷子长短不齐地放在桌面上,也不要横放在其他器皿上。

尽量不夹离自己很远的菜,而且夹菜不过盘中线。

吃饭不要吧唧嘴,喝汤不要咕噜出声,如果出现打喷嚏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记得说声“对不起,不好意思”。

问别人是否要添饭时,不能说“要饭”。

如果主宾没有离席就尽量不要提前离席,实在要提前离席,须和在座的人打招呼,解释原因,然后请他们“慢用”。

吃饭若是旋转餐桌,夹菜时等菜肴转到自己面前时再动筷子,不要抢在邻座前面,更不能不管不顾把自己喜欢吃的菜直接转到自己面前。

时近新春,又逢佳节。春节,是团聚的日子。既是聚会,就少不了宴请,亲朋好友,少长咸集,推杯换盏,其乐融融。请客吃饭的时候,主人往往都爱说,“随便吃,不要讲礼!”但真的能随便,可以不讲礼么?

其实,在中国,饮食从来都是一个重要的事情,作为礼仪之邦,礼的产生就开始于饮食,《礼记》就有“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慢慢的,餐饮习俗变成餐饮礼仪,坐有坐相,吃有吃相,想必很多人从小就被长辈不断提醒着。

但一段时间以来,餐桌上的礼节却被疏忽了,许多老规矩逐渐被淡化甚至抛弃,还没等大人来齐小孩就开吃、遇到好吃的就吃着不松手、长者下桌追着小孩喂饭……

殊不知,餐桌礼仪不仅反映了个人修养,更决定了以后能走到多远的远方。

所以,趁这个春节,让我们重温餐桌上的规矩,让我们在合家团聚的同时,把这些传统的礼仪,传给我们的孩子。

“敬酒不能当哑巴,要有祝词”

过年团年,免不了要喝上两杯。但喝酒也是有规矩的,虽然能喝几杯的人都比较豪爽,不怎么注重小节,但一些起码的礼节,喝酒的人自己还是要注意的。我就因为这个,在我都工作了还被我爸说过。

那是正月初三,按多年来的习惯,该我家请客。来了很多亲戚,因为我很早就外出读书,对很多亲戚都不太认识。作为一个大学生,基本的礼节还是得有噻,加上我遗传了我家的优势,还有点酒量,于是吃饭的时候,我主动提出去敬一下长辈们。

我爸一看我这么懂事,自然很高兴。领着我,他介绍一个我敬一个。哪知才敬了两个人,就被我爸批评了:“你走起来就敬,这咋个要得呢。你首先要给长辈把酒斟起,不能你端着酒,等长辈自己给自己倒酒噻。”啊,还有这些讲究啊?

继续。结果又被我爸批评了:“哎,你敬酒的时候还是要说几句话噻,祝福、感谢都可以,你不能当哑巴尽让我帮你说噻,你又不是小娃儿了。”哦……天哪,作为一个大学毕业没两年的人,我的脑子里还真没装太多祝词,最后只好以“祝您新年快乐,身体健康”这一句一成不变的祝词走完了全场。

(祝云飞)

酒杯举得比幺爸还高,被罚三杯

18岁考上大学后,我获得了家里的“饮酒权”——在全家最重要的那顿团圆饭上,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坐到父亲叔伯那片“饮酒区”了!

在我们这个大家庭里,所谓的“饮酒区”就是以爷爷为中心的位置。所有喝酒的人都坐在这一边,以家族里的成年男性为主,配菜也多以下酒的香肠腊肉、凉拌猪耳朵、油酥花生米、盐烤银杏等为主。

大一那年寒假,是我第一次坐进“饮酒区”。对此,我爸很慎重,专门交代了我敬酒的规矩和敬酒词。我也按老爸教我的酒桌礼仪,认真实践。刚开始表现得很不错,稳重又得体。可几轮酒下肚,我有点飘飘然了——从来没有喝过这么多酒,我的动作不知不觉就变了形,就像和大学的哥们儿喝啤酒时那样随意地碰起杯来。

我爸当即就从桌子底下伸腿给了我一脚,我一抬头就看到他瞪得溜圆的眼珠。“咋个给你幺爸敬酒的?杯子举那么高干啥子!”我一看,可不是吗,我举起的杯子比幺爸的酒杯还要高半杯。杯子端得比长辈还高,这可是大忌!

我马上站直身子,恭恭敬敬双手举杯,给幺爸作了个揖赔罪:“幺爸对不起哈,我规矩没整好,我先自罚一杯!”堂兄表弟在一旁起哄,“一杯不得行哦,起码要罚三杯!”

三杯酒下肚,胃里一阵翻腾。从此以后,我人再醉,脑壳里的规矩也都还是清清楚楚的。

(大胖)

给长辈盛饭, 怎么能一只手端碗呢?

记得我读小学时有一年除夕,我开开心心领了压岁钱,坐上板凳开始盼着美味丰盛的年夜饭。爷爷把我叫过去很严肃地说:“我们家吃饭有个规矩,晚辈要给长辈盛饭,以前你还小,没让你添饭,从今天开始,你就要给长辈添饭了!”

还有这样的规矩?我想了一下,好像以前一大家子吃饭,确实基本上都是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盛饭。明明都可以自己盛饭,为什么一定要让别人盛嘛!我虽然心里嘀咕,但是万万不敢说出来。

年夜饭,并不是一开始就要盛饭,因为菜很丰盛,一般是先喝点酒,吃点菜,最后才是加饭添汤。爷爷最先把碗递给我:“以后你要主动问长辈是否需要米饭,不能等着别人把碗给你。”额,我心里又一阵嘀咕:“我怎么知道你们什么时候要米饭嘛!”

第一次给长辈添饭,我动作熟练地盛了满满一碗,走到爷爷身边,递给他。本以为会换来一句表扬,结果却是一阵呵斥:“你这个样子是打发叫花子吗?有你这样添饭的吗?”见我一脸疑惑,爸爸接过话:“给长辈盛饭,怎么能一只手拿碗呢?应该双手端着送到长辈面前。”

说实话,小的时候我真不喜欢这种添饭的礼仪,你要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喝汤,要吃多少饭,要添多少汤,自己挪两步就可以了啊,为什么一定要折腾我嘛?但现在,我慢慢体会到了这种餐桌礼仪的意义了。

是啊,一年到头,能陪长辈的时间有几次?无非是用这些小小的举动,表达对他们的感恩和尊敬。只是年纪越大,长辈越少,爷爷、奶奶、外公都走了,现在双手把一碗米饭递到外婆面前、递到舅公面前,看到他们长满皱纹的脸上笑意盈盈:“哎呀,谢谢你哟!”心里就觉得暖烘烘的。

(花椒)

不要在碗里面翻翻翻, 你是不是不懂规矩!

每年除夕那天,雷打不动的一定是到外公外婆家团年。大人里擅长做饭的那几位,都要跟着外婆进厨房忙碌。咸烧白、蚂蚁上树和清烧什锦,都是我爸的拿手菜,尤其是咸烧白,由于工艺复杂,制作起来相当麻烦,一年他也就除夕这天露这么一手。

外公外婆家面积不大,年夜饭如果全家人都要上桌子是不可能的,于是每年都是在旁边给我们小娃儿专门摆一桌。这样一来,每样菜都要做两盘,一桌一盘。

每年表哥都是守着我们这桌的咸烧白坐。一份咸烧白,一指宽的厚度,最多只够一人拈一片。好在小娃儿的人数比大人少了一半,能一人分到两片。每次外公说完新年祝词,宣布开饭后,我哥一定是立刻就将筷子伸进烧白碗里一撬,再轻轻一夹,一气呵成地先把自己名下的那两片拈进自己碗里。

这碗烧白从上午就开始蒸,等到晚上端上饭桌,真的是已经到了传说中“入口即化”的境界。我哥每次吃这个先要发出一声很大的吸的声音,哧溜一声巨响,我大姨爹就要从主桌上探出脑袋招呼他:“超娃儿!吃饭小声点!吃饭小声点!要说好多次,啊!”

伴随着全家人的哈哈大笑,表哥又是哧溜一声,第二片烧白又进了他的嘴里。这次能明显感觉到他对这片肉的珍惜,随之而来的是“咂巴”“咂巴”张嘴大嚼的声音。这一次,换我大姨发飙了:“超娃儿!你是不是?喊你吃饭不要发出声音,你还要弄得更大声哇?”

我小时候不懂事,觉得哥哥发出声音,说明这道菜好吃噻,大人吼他做啥子嘛。于是有一次,我也吃出了哧溜的声音,结果我妈转身就用筷尾敲到我肩膀上:“你也不听招呼哇?还有没得点女娃娃的样子?”我痛得哇哇哇大哭,从此再也不敢在饭桌上发杂音。

大人们没有我们这么穷痨饿虾,不会像小娃娃一窝蜂把烧白拈完。我哥每次吃完自己那两片,马上拿起筷子就往主桌上的烧白碗里伸。大姨夫作势要打他,外婆慈爱,护着表哥,夹起一块烧白放进他的碗里。

三片烧白也喂不饱一个少年的馋虫。表哥又拿起筷子在那个看起来只剩咸菜的空碗里划拉来划拉去,反复好几次,总能捡到点“边角余料”。他的这一系列动作,必定又会惹得他爸一阵狂骂:“你这个娃娃是不是?要给你说好多次不要在碗里面翻翻翻?你是不是不懂规矩!”眼看大姨夫要动真格了,大家赶紧来劝,“逢年过节的,小娃娃不懂事,姐夫不要动气!”我哥晓得自己错得凶,根本不敢开腔,只有等我爸开口:“超娃儿喜欢吃,三姨爹改天又给你做哈!”他才嘿嘿一笑,开始端端正正地吃起团年饭来。(周浅易)

吃饭不能玩手机, 这是我专为老公订的

“我小时候吃饭不守规矩要挨打。”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外公就常在饭桌上讲这样的话。外公的父亲是教书先生,吃饭的规矩很多。他生在有十口人的大家庭,四世同堂,全家一起吃饭时特别注重长幼顺序,一定要让长辈先坐;大人没动筷子,小孩子就不能动;不能把饭掉在桌上,掉了的要捡起来吃掉;碗里的饭要吃干净不能剩,否则要被长辈批评。

所以我从小就知道,吃饭时要坐端正,幼时我曾因吃饭时把脚放在凳子上被外公责罚过。

如今在家中,饭桌上的规矩虽然没那么多了,但最基本的还是留下来了,连三岁多的儿子都知道:喝汤不能吸溜,吃饭不能吧唧嘴,要闭上嘴细嚼慢咽,不能含着饭跟人说话等等。现在还加了一条新的规矩——吃饭不能玩手机。

这个规矩是我专为先生订的,因为他常常在饭桌上处理工作,不停接打电话看手机,让我觉得非常不礼貌。人们总说工作太忙没时间陪家人,其实是把时间留给手机、朋友圈、游戏了。

(胖萌)

夹起一看是个鸡骨头, 立马放回盘子里……

女友给我摆过她很多年前第一次相亲遇到的奇葩男小赵。

小赵订了一个餐厅吃饭,进入包厢后,他大概是为了在她面前表现一下,大呼服务员点菜,然后自顾自地入座,一点绅士风度都没有。不一会儿饭菜逐渐上桌,因为是下班后急急忙忙赶过来的,肚子大唱空城计,小赵立马拿起筷子就吃了起来。看到一盘红烧鸡上桌,小赵夹起一块,一看是个鸡骨头,立马放回盘子里,挑起一个鸡腿吃起来……

我至今都记得女友那个嫌弃的眼神:“真的,一点素质和涵养都没得!”

真感谢我妈,小时候她就一直告诉我,吃饭要守规矩,不懂规矩就会被人骂。每次吃饭,只要我做得不对,她就会让我放下饭碗,好好说教我一番。“夹菜只能夹自己面前的;不能用筷子在菜里翻来覆去地挑;筷子不能反着夹菜。”

如今结婚嫁人了,过年回娘家,还是会被我妈叮嘱要时刻注意餐桌礼仪。(MOFAY)

吃团年饭不能提前离席, 必须规规矩矩陪完全程

小时候在餐桌上总会莫名其妙就被批评——觉得好玩,拿筷子敲饭碗,会被打手心,把筷子插碗里了更是会被痛批一顿。稍大一些了才懂,用筷子敲碗是很没有教养的行为,把筷子插在饭里则被长辈们认为不吉利。家里的规矩还有,吃团年饭不能提前离席,哪怕长辈们总有叙不完的旧喝不完的酒,哪怕你再急着去放鞭炮看烟花,也只能规规矩矩地坐在那里听完全程。

我妈常常拿我爸当反面教材教育我和我弟——我爸第一次到我妈家吃饭,大夏天的就穿个背心往那一坐,菜刚上桌就给自个儿添饭,只顾着往嘴里扒拉,完全不顾主人。我妈很不满:“要不是因为他人实在,早就吹了。”我爸每每听到我妈提及这些,总是自嘲说:“小时候家里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哪来那么多讲究。”

如今我爸依旧会因为在饭桌上不懂礼仪被我妈数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父母、我、我老公、弟弟一家人聚在一起吃饭,大概是许久不见亲儿子,我爸不时给我弟夹菜,一会儿夹块五花肉,一会来根鸡腿。饭毕当我收拾碗筷去厨房时,不小心听到我妈批评我爸:“你晓不晓得你这样的行为显得很偏心?要夹菜就每个人都夹到,一碗水端平嘛。”(何小棉)

跟他一起吃饭, 对大家都是个考验

小哈是我表弟,每次跟他一起吃饭,对大家都是一个考验。

小哈吃饭,那叫一个投入,桌子上就算再多人,挤得再恼火,也丝毫不会影响他的食欲,更不会让他有半点收敛。他吃饭从来不会端碗,所以每次吃的时候,必定深深地将脑袋埋在碗里,双手自然就趴得特别开,于是乎,他那一方,基本上无人可靠近,因为坐不下嘛,未必你有那本事,能端起一个碗,随时抵挡他步步逼近的倒拐子?

除了趴得宽,他吧唧嘴的声音还特别大,有时候大得全桌的人都不得不停下筷子,看他到底吃了什么宝物需要这么声情并茂?

当然,他还是个“豪爽”的男儿,每次吃饭,面前绝对堆了一堆骨头。拈菜时也是在盘子里东挑一下西挑一下,然后把喜欢的一股脑儿堆到自己碗里,生怕别人抢了去似的。遇到桌子太大有些菜拈不到,他还会毫不见外地站起身,狠狠地一筷子夹过去。

而且边吃饭还边跟你吹大牛,然后自得其乐笑得乐不可支。饭粒哪经得起这么大幅度的肌肉运动嘛,哧溜一下就冲了出来,不是粘在他嘴巴边,就是射到旁边的菜碗里,“激情四射”得让人完全招架不住。虽说在合家团圆的饭桌上,大家都觉得年轻人还是应该讲点礼数,但对于他,我们所有亲戚都不约而同地展示了特别宽容的一面:幸亏他还不晓得给长辈小孩夹菜哟,不然咋消受得了哦。(林湄)

女儿扭到西米露吃, 我忙掏出玩具打发她下桌

我小的时候虽然住在乡下,但我们家吃饭的规矩是非常严的。

乡下嘛,很多人吃饭都是端个碗到处跑,东家的菜拈一夹西家的菜尝一口,但我家,从来都不准这样,必须规规矩矩地在桌子上吃,而且要吃完才能下桌子,碗里不准剩一颗米。

而且我从小受到的教育是:吃饭必须所有人都到齐了才能动筷子!我和弟弟那时小,经常饿得在桌子边打转也不敢偷吃。还有就是:不做饭的人就没有资格对饭菜评头论足。记得有一次我就说了一句“今天这个四季豆有点咸呢”,话音刚落就被爷爷赶下了桌子:“你觉得咸你就不要吃了,下去!”

至于吃饭不端碗,更是不晓得被我爸我妈骂过好多回“你手杆断了哇”。端碗的姿势太夸张,趴得太宽,也要遭说:“你的倒拐子趴那么宽做啥子?你一个人坐一方嘛,要不要得?我们都端起碗坐到地上去吃?”

现在我自己也当妈了,所以对女儿的要求也很严格。比如盛汤,有段时间她经常拿起筷子去舀汤,有时候筷子就会支到菜碗里,我和她爸不晓得说了好多次,终于让她改掉了这个毛病。还有段时间,她很喜欢蹲在板凳上吃,我就经常要说她:“你是叫花儿嗦。”

还有一次,她三岁的时候吧,也是一大家子在饭店里团年,她对那份南瓜西米露特别感兴趣,扭到吃,别人拈菜时她也不管,非要把这个菜转到自己面前。怎么办?她还这么小,道理她也听不懂。我灵机一动,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一个玩具让她下桌子去耍。其实小孩子喜欢吃什么桌子上的人都看得见,没有人会“虎口夺食”的。待大家都吃好了以后,一盆西米露剩了大半,我忙叫服务员热了,盛给女儿。结果她认真吃饭的模样不仅没让人讨厌,反而让大家喜欢得不得了。(周一菲)

舀汤没用公勺, 被父母当众训斥

前几天公司团年聚餐,有个同事席间离开去洗手间,回来被领导很严肃地批了一顿:“去哪里不知道说一声吗?这是最基本的饭桌礼仪!”这个领导非常注重餐桌礼仪,就连开例会都要跟我们讲餐桌上倒茶和倒酒的区别与讲究。

说到饭桌礼仪,我的父母对饭桌礼仪就十分坚持,一点也不妥协。例如不能拿筷子敲碗、不能跷二郎腿、不能抖动,端碗的时候必须是大拇指扣碗面、其他四个指拇端碗底,筷子不能含在嘴里,喝汤时不能有声音、吃菜时不要吧唧嘴,夹菜的时候不能挑三拣四……我有一次仅仅因为没有使用公勺舀汤,就被父母当着一桌子人的面训斥,很伤自尊,却不敢哭着离桌——因为这是父母认为最没教养的事情。

原标题:夹菜不过盘中线 敬酒必须双手端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