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振兴”的成都乡村 活力四射 热得爆棚

2018-02-23 07:31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曾俊菠   责任编辑: 马兰

游客在战旗村拍照留念

游客在战旗村拍照留念

备了5天的汤圆粉,一天就搓完吃光;“爆款”唐昌布鞋销量翻了几倍,毛边槽眼布鞋一度断货……这个春节,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成了一个热门旅游目的地——7天假日,小小的村庄迎来了近10万游客,这让村里的每家每户都忙碌了起来。不仅村委会每天10多人在岗,连全村老小都纷纷将煮汤圆、做麻饼的祖传绝活儿亮了出来。

小小的战旗村,只是成都市万千新农村中的一员,可因为春节前夕总书记的到来,让这个距离成都市区数十公里的村庄热闹了起来。市民们蜂拥而至,不单单是因为战旗村优美的风光,更是因为大家都想来体验一下,总书记关心的新农村,到底过上了什么样的好日子。

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走访了成都的部分乡村,一探究竟。

田园像公园

美丽新农村成景区

满眼青翠欲滴的绿色,麦地、薰衣草田、苗圃和平缓流动的河水,织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田园风景画。一幢幢小“别墅”构成的农村新居,与旁边一条集购物、餐饮、娱乐、酒店、文化、创意为一体的特色商业街交相辉映。这个春节,阳光明媚,正是近郊游的好时节,记者也随着一拨又一拨慕名前来的游客走进了战旗村。农民安居,市民流连,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幅春意盎然、充满现代气息的乡村画卷。

从村口的广场到锦鲤池、休闲亭,一路全是举着自拍杆的游客,随意采访了10来个,竟然都是冲着看新农村而来的。来自重庆的刘星宇边走边拍,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连称“颠覆了对农村的印象”。“这次来成都,不去挤景点,而是来看看新闻联播里的战旗村,新农村新貌果然名不虚传!”9幅美景配上文字,这条朋友圈一个上午便收到30多个点赞。

推进乡村绿色发展,让美丽的新农村成为新景点,这个成都市乡村振兴的“主旋律”,在此次记者探访的每一个点位都体现得淋漓尽致。

从战旗村出来,记者沿着沙西线来到三道堰镇青杠树村,这里的生意同样火爆。三五成群的市民在花海中拍照,在湖中泛舟,在绿道上骑行,在白墙青瓦的小“别墅”院子里吃农家菜,喝茶晒太阳,享受着悠闲惬意的假期。

走进村民邱应章家的院子,八张桌子全部坐满了游客,一家人全部上阵招呼客人,忙得脚不沾地。“我们都是4A景区了!环境越来越好,人气也一年比一年旺,这几天人均最低消费60元,每天毛收入至少在6000元以上!”邱应章笑着说。

“我们依托原有林盘、河流等生态资源,再分析游客们的喜好,把这些资源变成乡村旅游的资本,渐渐打造出了现在‘林院相依、院田相连、田水相映’的川西生态田园风光。”青杠树村村委会主任钟家旭告诉记者,按照成都市的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该村用好“两河环绕、半岛天成”的环境优势,规划打造沿河生态带,依托现有林盘布局安置点,内部通道随弯就弯,利用沟渠引水进院,并将连片低槽田改造成生态湿地,村子里绿道相连、沟渠环绕,形成一个原汁原味的生态家园。“在改造建设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生态作为最宝贵的资源来保护和利用,现在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对的。”他说。

产业再升级

为乡村振兴提供动能

穿行在战旗村拥挤的人潮中,就像赶集一样喜庆热闹。“几乎每个周末都有2000人左右。”但是今年春节近十万游客来访,这让战旗村党支部书记高德敏意外又兴奋。这个春节假期,郫都区唐昌街道战旗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村庄,摇身一变成为成都乡村游最热门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从单一的传统农业,到一三产业有机融合,是什么促成了战旗村的华丽转身?说起战旗村的“逆袭”,高德敏有些感慨。2015年,历史性地敲响“农村土地入市”第一锤,战旗村将原有的村办复合肥厂、预制厂和村委会老办公楼用地以705.9675万元的总价入市拍卖,“沉睡”的土地开始被唤醒。

“我们将入市后获得的资金投入到产业发展当中,改善村上的面貌,乡村旅游也有了发展的基础。”高德敏告诉记者,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不仅释放出土地改革的红利,更成为助推村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动力源。这其中,有着成都“小普罗旺斯”之称的“妈妈农庄”是四川第一家规模化薰衣草种植基地,就是“一三联动、以旅助农”的典型代表。

“我们还将依托‘妈妈农庄’,打造‘第五季香境’项目,建成集餐饮、旅游、酒店、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商业街。”看着来来往往的游客,高德敏有些激动地告诉记者,在入市改革的机遇下,郫都区的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促进了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建立农耕体验园160多家,打造乡村旅游示范村,农用地和建设用地资源被彻底盘活。

离开游人如织的战旗村,同样热闹的还有邛崃市牟礼镇小塘村的田野。“轰……”铲开地面,纵向加深,加固沟壑……村里的年味尚浓,一大早记者跟随种植大户黄翔赶到小塘村十万亩高标准农田核心示范区。放眼望去,伴随着阵阵轰鸣,十几台挖掘机来回作业,起土铲平缓坡,两侧加固沟壑,广袤的田间一派忙碌。挖掘机在稻田四周挖通上宽5米,下宽1.5米,纵深1.5米高的倒梯形水沟,整个稻田形成一个“回”字。与其说是稻田,整个施工现场更像是一个考古挖掘现场。“水沟是用来养虾苗的。”看出记者的疑惑,黄翔介绍,“小春油菜效益单薄,不如调整思路,生产优质高效的稻虾米。”去年,在政府的鼓励和带动下,黄翔将传统的粮食种植改为稻鱼共生发展,一年就增加了超40多万元的收入。尝到了甜头的黄翔决定,将改革进行到底。

黄翔思路的调整正是我市农业供给侧改革成效的缩影。从偏向量的提升,到重视质的飞跃,成都农业正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提振乡村振兴发展。为进一步创收能力,今年,黄翔与中伦农业公司合作,将自己承包的1000多亩高标准稻鱼田在原有的基础上,按照新的标准进行改造再提升,用以养殖小龙虾。“水产加上水稻,亩均收益在原来500元的基础上增至5000元,翻了10倍。”

文化多样性

让新农村别有韵味

从村口的广场向里走,传统的春节喜庆和浓浓的民俗文化氛围次第展开。一张大桌,铺着笔墨纸砚。善于书法的村民杨慧,每日在此赠予游客书法“福”字,递上书法时,还要道一句“新春快乐”。

再往前走的十字路口香气四溢,透过一群群围成半圆的游客,里面正上演着“舌尖上的战旗”——战旗麻饼、战旗豆花、棉花糖、有机草莓……这些摊位用统一的棕色木质专用推车,整整齐齐地沿途排列。游客穿行其中,就像赶集一样喜庆热闹。“这都是咱们农村最原汁原味的小吃,来这里不就是体验传统的民俗文化吗!”村民李大姐一边飞快地包汤圆,一边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来到“精彩战旗”特色产业在线服务大厅,游人更是络绎不绝,唐昌布鞋、蜀绣、先锋萝卜干等当地特色产品早已被抢购一空,尤其是全手工“唐昌布鞋”中的毛边槽眼布鞋早已经断货。唐昌布鞋非遗传承人艾鹏告诉记者,春节期间,布鞋每天的销量在50双到70双,这几天就卖了400多双,比往年同季销量翻了几倍。“这样的千层底布鞋,几乎是每个中国人的记忆”,成都市民唐先生一下子买了5双,“这样的传统手工布鞋,能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要多买几双,不仅自己穿,还要送朋友!”他说。

在“网红”蒲江县明月村,记者再次感受到“文化”让农村变成美好家园的魅力。曾经,这个摘不掉贫困帽的乡村,只是地图上毫无吸引力的圆点,可在“文创”的带动下,它已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梦中田园。穿过连绵起伏的茶山,越过青翠幽静的竹林,清风徐来,茶与竹的芬芳随风弥漫,沁人心脾。租了一辆自行车,记者沿着彩色的沥青路面一路骑行,参观蜀山窑陶瓷艺术博物馆、到谌塝塝微村落吃顿农家饭、在远远的阳光房体验草木染……天南海北的游客在这里,或擦肩而过,或微笑示意,一天的时光很快就过去了。

“我在宽窄巷子就看到过明月村的介绍,没想到现在的农村还有这样的耍法!”成都市民李佳告诉记者,蒲江县甘溪镇明月国际陶艺村绿道是她这个春节最惊喜的目的地。“这不仅是一条生态绿道,还将明月国际陶艺村核心区的17个文创项目串联成一个景观环线,并与城市慢行道、旅游景点、居民社区等相联结,将‘文体旅商’元素在此汇聚,多种功能在此叠加,成为一条集慢行生活、休闲旅游、生态保护及民俗体验于一体的好去处。”明月村项目负责人陈奇告诉记者。

记者 陈泳 李萌 摄影 吕甲

原标题:“振兴”的成都乡村 活力四射 热得爆棚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