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年轻地铁人史杰:为成都地铁加快发展贡献力量

2018-05-01 07:42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史杰,一个才29岁的年轻人。2011年加入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从车辆检修工干起,热爱发明创造,如今不仅自己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以他命名、由他作为带头人的“成都市史杰青年创新工作室”还累计完成数十个创新性技术攻关。2014年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第三名、2015年成都市“最尽职的安全操作手”、2015年“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这些殊荣代表着对他成绩的肯定,也展现着以他为代表的年轻地铁人的风采。

广阔舞台

成都地铁多项运营技术指标

跻身全国第一方阵

昨天记者在成都地铁运营公司看到史杰时,他正在修改即将进行的2号线列车某部件大普查的相关文件。“我遇到了成都地铁加快发展的好时代,这为我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史杰对记者说。

就在最近,我市提出,轨道交通是撬动城市格局调整、重塑经济地理的重要杠杆,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严实作风,充分发挥轨道交通引领作用,加快构建全域覆盖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完善双机场综合交通体系,增强国际综合交通通信枢纽功能,助力我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目前,我市地铁线网开通运营里程196公里;开通线路6条,分别是1、2、3、4、7、10号线;开通车站数量136座。随着去年7号线的开通试运营,标志着我市中心城区轨道交通骨干成网,成都地铁正式开启“井+环”线网化运营时代。线路对完善线网运营构架、提高线网可达性,推动城市缓堵保畅,引导绿色出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与线网的日渐加密相辅相成的是客流的日渐增加。截至目前,线网单日最高客运量381.06万乘次(4月4日);线网累计安全运输乘客超过23亿人次;线网最短行车间隔两分钟,准点率99.99%;公交分担率逾40%。

“目前,成都地铁的行车间隔、客流强度等多项运营技术指标都已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史杰自豪地说。而这背后,有无数像史杰这样的地铁人的付出。

发明创造

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创新设计每年节省大量成本

史杰告诉记者,他参加工作后,以本科毕业生的身份在车辆检修工岗位上一干就是5年。“一线这几年,积累很多,也收获很多。”

史杰口中的“收获”,都与他的发明创造分不开。2013年,随着成都地铁2号线列车数量的猛增、检修范围的扩大,客室车门丝杆擦拭耗费人力的问题凸显,且存在导致人员劳动损伤的隐患。史杰带领车间青年创新小组,设计了一款车门丝杆擦拭工装,很好地解决了问题。此工装在行业尚属首创。2014年,面对列车出现空气管路单向阀因共振产生大量噪音,并加速阀体磨损后使铁屑堵塞阀件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他深入研究,不断摸索,将原有单向阀进行改进,并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在提高原有阀件功效及安全性的同时,保持了产品成本的基本不变,用最低的成本达到了最佳的效果,解决了世界性的技术难题。原本需要借鉴日本技术生产的国产元件,实现了自主生产。

这样的发明创造在史杰身上还有很多:他发明的“可任意角度放置的改进型气雾剂瓶”获国家专利,有效改变了传统喷剂瓶浪费液体、不便于多种角度下使用的现状,在列车车底检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他根据车辆检修中的实际情况与特点设计制造的一款多功能测压及调压试验管路,在保留试验质量的同时,将原有一大堆昂贵的试验器材替换成“小型化、一体化、低成本”的自制试验工装,不但节约了昂贵的仪器资金,将笨重的仪器变得轻巧,并且将原有的试验时间缩短了30分钟/列——原来需要4人作业50分钟,现在只需要2人作业20分钟;他设计制作的电客车一系簧高度专用测量工具,投入使用后将测量用时缩短40分钟/列。他的各项创新设计在保证设备功能质量的同时,相较厂家产品总共可节省经费近80万元/列……成都地铁运营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记者提供了一个数据:史杰所设计制造的多种工装工器具及参与编制的规程优化项目,每年为公司节省成本近500万元。

为什么会那么喜欢发明创造,而且屡出佳绩?面对记者的疑问,史杰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我本来就是学设计专业的,平时就特别喜欢钻研这一块儿。面对问题或故障,我也总喜欢比别人多一点执着,那就是我一定要解决它!”

团队作战

成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

培养更多创新维修能手

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但史杰在业务上并未止步。2014年,凭着对轨道交通专业知识的热爱和对自身能力提高的渴望,他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备考西南交大国家重点牵引动力实验室的在职研究生。经过一年的奋战,如愿进入了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深造,继续深入学习探索轨道交通技术知识,为成都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储备高精尖知识。而就在去年,史杰成为“成都市史杰青年创新工作室”带头人。目前该工作室已经累计完成停放制动不缓、车轮打滑、变频空调节能项目等数十个创新性技术攻关,为有力确保电客车质量状态,保障乘客安全、准点出行,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作出了积极贡献。

作为青年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史杰表示,就是要把自己的经验、技术通过师徒带教、集中培训和工作指导等方式倾囊相授,为公司培养更多技术创新能手、维修能手。

2015年,史杰获得成都市“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荣誉称号。“工作室着重培养各专业的精兵强将,积极从工艺方法改进、技术流程优化等方面开展技能强化训练工作,深度培养了一批操作型技能人才,为车辆维保提供了坚强的技术后盾。”史杰向记者介绍,工作室有2人次获得“全国轨道交通维修能手”称号,1人次获得“成都榜样·身边好青年”荣誉、1人次获得“成都市最尽职安全操作手”称号,先后有5人次在成都市百万职工技能大赛取得前3名,24人次获得公司级技能大赛前3名。

有工作主动干、有责任主动担、有难题主动解;在实践中学创新、在创新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这就是史杰在工作中的“三主动、三在”理念。他与许许多多的地铁人一起,为成都地铁实现“三个跨越”、全市轨道交通加快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

本报记者 袁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