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飞驰百万公里不换“底盘” 复兴号的秘密在这里

2018-05-02 08:0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戴光泽(右)正与工人交流 摄影记者 王效

开 栏 语

科技创新,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更是城市发展新旧动能转化、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对城市而言,一个个走在科技最前沿的实验室、研究院、科研团队,就如同一个个“最强大脑”,为新一轮技术革命和经济进化汇聚智慧和动能,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驱动力。

今日起,本报将推出“走进产业最强大脑,发现城市创新之源”系列报道。跟随记者的脚步,一起走进成都最顶尖的研究团队,探索这座城市“千年之变”的动力之源,敬请关注。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

第一站:

“大脑”速读

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位于金牛区,项目占地约482亩,总规划建筑面积约96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约38亿元,将打造一个整合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产业链优质资源的覆盖勘查设计、建筑施工、设备制造、运营维护等功能的具有行业示范和引领作用的、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与服务的高端平台。项目建成后,将吸引超过300家高科技企业入驻,吸引超过3万人的高层次人才就业,年产值将达到350亿元。

4月25日下午,成都城北的中铁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内,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的组装车间里,44套轴端接地装置整装待发,即将飞往长春,进入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的生产车间。

转向架相当于汽车的底盘,轴端接地装置是动车组列车转向架电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其性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动车组列车电器系统能否正常工作和整个动车组的行车安全。

2016年1月在成都诞生、同月在世界首列高寒动车组上装车考核、2016年9月装上首列“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样车——到今天,这款成都研发、成都制造的轴端接地装置已实现了在“复兴号”上全装配,不仅有“跑100万公里不用换”的底气,更有帮助高铁列车关键零部件实现国产化的民族自豪。

日前,成都商报记者走近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戴光泽团队,揭开“复兴号”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在成都诞生、长成的故事。

临危受命

3年试验出成品

事情得从2009年说起。那时,中国造高铁动车组列车零配件主要依赖进口,但在金融危机阴影下,一个国外供应商申请破产保护,关键部件之一的CRH5动车组转向架铝合金推杆断货。对于动车组列车来说,铝合金推杆就如同小腿肌肉对于人体一样重要。

戴光泽团队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产品的研发任务,保障当批次CRH5型动车组列车按时下线交付。到现在,戴光泽教授团队研发、生产的铝合金推杆已完全替代了进口产品,安全应用在动车组列车上长达8年之久。

2013年,繁忙的京沪线上,在役的动车组列车的进口轴端接地装置出现问题。经检查,问题出在轴端接地装置的关键部件上。“转向架系统就如同汽车的底盘,它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动车组的性能。”

在公司的陈列柜里,戴光泽还保存着当时拆解下来的进口故障件——运行了不到10万公里,但轴端接地装置上,厚厚的铜盘已被严重磨损。

回到成都,戴光泽教授和团队成员就钻进了实验室。因为要进行大电流载流磨损实验,他们需要在数百安培电流的环境下工作。而众所周知,照明电的电流还不到1安培,难度和危险可想而知。“我和当时团队成员雷兵、韩靖、徐磊等一起,没日没夜24小时不间断试验、验证,现在想起来,还挺值得怀念。”戴光泽教授感慨地说。

“3年时间,我们对轴端接地装置的整个材料体系做出了革命性改变。”到2016年1月,样件出来了,被试装上了世界首条高寒客运专线——哈大线上的高寒动车组列车CRH380BG,在哈大高铁上奔驰。

多重考验

“复兴号”上大批量装车

样件出来了,能不能经受住考验呢?

第一关:

高寒客专上运行30万公里

1月,哈尔滨滴水成冰。戴光泽教授和团队成员均不敢放松,深夜守在哈尔滨随时待命,等待运行一天的动车组深夜返库的维护作业。装上动车组列车的轴端接地装置在行驶到1万公里、5万公里、10万公里、15万公里等不同里程时,都要拆开研判其试用状态并记录相关数据。好在产品品质过硬,“原计划的考核期是截至2016年10月,但到9月份,就已经基本可以提前认定考核没有问题了。”

第二关:

复兴号上运行60万公里

2016年9月,时速350公里、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首列样车即将下线,戴光泽教授团队研发的轴端接地装置作为当仁不让的选择被装上了车,同时也接受第二关考核。“到2017年初,‘复兴号’首列样车就完成了60万公里整车运行考核,我们的产品也经受住了寒冬到酷暑的考验,没有出一点故障。”

第三关:

复兴号上运行100万公里

“后来生产的所有‘复兴号’动车组列车都用上了我们的产品。”戴光泽保存着一套完成100万公里运行里程的轴端接地装置样品,其摩擦盘的铜盘上只留着几道划痕,就像钥匙划过手机壳留下的印子。“其实,我们的产品设计运行里程可以达到更长的240万公里。”说这句话时,戴光泽的语气里有了掩饰不住的骄傲。

打造品牌

轴端接地装置实现产业化

在成都城北的金牛区北部功能区,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一楼,迎面而来靠墙立着的是一排包装整齐的纸箱,上面标示的产品名称为“350公里标准动车组轴端接地装置”。“我们之前刚发了一批,这44套是才生产出来的,马上也要发货。”公司总经理、西南交大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韩靖介绍说。

样件出了实验室,如何实现产业化?在2009年研制出铝合金推杆时,戴光泽团队就面临着这一难题,“在西南交大科技园的支持下,2010年2月,四川城际轨道交通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正式注册成立,并通过了严格的供货资质审查。”

戴光泽团队攻克动车组列车零配件材料难关的几年也是成都轨道交通产业蓬勃发展的几年。这几年,成都形成了以西南交大为依托、以金牛区为研发总部、新津和新都为制造基地的“一校一总部两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

“复兴号”所需的轴端接地装置就是在“总部”的中铁轨道交通技术产业园内实现了产业化,这也是成都为我国高铁发展做出的贡献之一。

“我们每天可以组装近百套产品,完全可以保证主机厂新造和维修、路局备件等需求。”韩靖介绍,“今年初,我们公司还顺利通过了IRIS认证,执行世界上最严格的铁路质量管控专用体系。”

轨道交通发展日新月异,且正在成为最受欢迎的交通方式。在拿下“复兴号”动车组列车转向架系统轴端接地装置之后,戴光泽又将目光瞄准其他类似零配件,计划尽快让公司产品线丰富起来。他介绍说,团队研发、生产的其他零部件正在北京地铁线上试运行。

成都商报记者 刘友莉

原标题:飞驰百万公里不换“底盘” 复兴号的秘密在这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