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2)

2018-05-18 07:56   来源: 四川日报   编辑: 王雪意   责任编辑: 马兰

3

新经济积蓄起巨大市场和动能

迈入2018年,成都新经济在快速发展中实现了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3月,成都新潮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新潮传媒)以15亿美元的估值入选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

有望成为“独角兽”的成都新经济企业不止“新潮传媒”一家。“今年我们提出了新增独角兽企业2家的新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现在已经完成了一半。”成都市新经济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正在梳理新经济企业基本情况和区域分布,建立新经济企业库,动态掌握企业发展现状,大力发展产业链上的“头脑企业”。据了解,该委已梳理了30余家“潜在独角兽”名单。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大数据、互联网+智慧医疗、互联网+智慧物流、智能硬件、人工智能、文化娱乐、VR/ AR等领域。

除了新潮传媒,成都还诞生了一大批蓬勃发展的新经济企业。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新经济企业总量已达9.3万家,新增新经济企业3.57万家,具有新经济特征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占比达六成,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9%……目前,成都市新经济总量指数、发展指数、竞争力几项主要指标,以及大数据、云计算、数字金融等新经济代表行业在全国城市位居前列。

坚持以创新需求和企业发展壮大为导向,成都加快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政府公共资源和城市优质要素投放到可以充分发挥优势的高增值行业,促进各类要素向新经济领域优势企业和优秀人才倾斜流动,有效集聚,为新经济发展培育丰厚土壤。

在营造新经济发展环境上下功夫——纵深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动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在生态圈打造上发力——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更多新的市场主体健康发展、迅速成长。

在新产业平台和载体建设上做文章——以功能区的方式聚集生产要素,通过打造一批聚合工艺流程、产业场景、创意设计等符合新经济特征的新生产要素,形成新经济聚集区。

在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上下力气——为新业态新模式的不断涌现创造条件。

4月26日,美国独角兽企业爱彼迎在北京和成都推出40项由本地达人开展的当地体验,面向中外旅行者开放预订,用全新的方式解锁一座座熟悉的城市。

凭借成都共享经济的发展土壤以及短租业务的快速成长,爱彼迎在成都的业务也逐渐丰富。

多次参与《成都市关于推进共享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讨论的侠客岛CEO王宏波说,自己是从北京来成都创业的“蓉漂”,感受到成都推动新经济发展的力度很大,速度也很快,“我越来越为自己、为公司来成都创业感到荣幸。侠客岛总部在成都,下一步将继续立足成都,做大成都优势,往全国各地发展,成为成都市共享经济的领军企业。”

拥抱大时代,成都正奋力推动新经济加快发展、高质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强劲支撑。

【观点】

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大力推动下,成都有望成为全国新经济发展中心、策源地和新引擎。

具体而言,首先,成都因其地理、资金、产业基础和商业环境等优势,在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明显的禀赋优势;其次,近年来成都以天府新区、高新区等为抓手,在新产业培育、大项目引进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再次,以“成都产业新政50条”为核心的产业政策,有效推动成都新经济的快速发展。

——工信部赛迪研究院城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高翔

成都是一个非常有活力的城市。成都的经济结构也正向好的方向快速推进。

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就在成都周边布局了大量“三线建设”企业,积累了雄厚的工作基础,工业体系较为完备,在飞机制造、电子产业等方面,成都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优势。

成都提出构建“七大应用场景”,实属接地气之举,任何新经济、新产业从来都不是从天而降,而是与传统产业有着千丝万缕联系,既要考虑到其突变创新的方面,又要考虑其继承和延续的一面,新产业与传统产业、消费升级结合非常重要。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战略新兴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吴金希

新经济时代是重塑成都产业标签的时机。

对成都来说,优势产业主要聚集在医药制造、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等领域,成都要以绿色经济为战略引领、智能经济为技术突破、以创意经济为需求升级。

——成都新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周涛

在米尔肯研究所亚洲中心发布的“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全国经济之星”的2017年度报告中,成都凭借在多元化和高附加值产业的积极发展,对创新和创业精神的鼓励,人才储备丰富,和较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当选“中国最佳表现城市”。

成都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关键就在于寻求渐进发展的同时,保持城市的个性和文化。成都在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是一座追求休闲的慢生活城市,成都对于人才的吸引,除宜居优势外,更重要的是能找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这一张一弛的结合,吸引了人才聚集。

——米尔肯研究所亚洲中心研究部董事黄华跃

原标题:成都,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