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城市格局 千年之变

2018-05-24 06:39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80524063905

淮州新城通用航空产城单元标准化厂房项目施工现场 本报资料图片 胡大田 摄

2017年4月,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成都城市格局从锦江时代的“两江环抱”到龙泉山时代的“一山连两翼”,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文称“成都城市格局正迎来千年之变”。

格局的千年之变,跨越龙泉山实施东进是起点也是着力点。“山水之隔,本是城市发展天然屏障。实施‘东进’,不仅彰显了勇气和担当,更充满了智慧和力量。”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李晓江认为,“东进”既有利于成都产业和人口合理布局,还能服务全川和西部,发挥好首位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助力成渝城市群建设。

调整格局,成都并不只会“做加法”。着力保护生态本底,成都主动引导人口、生产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合理布局。在西部传统灌区和水源地,调减城乡建设用地183平方公里,修复川西林盘,推动农商旅融合发展;在中部人口密集区,调减规划人口185万人,给市民更多开敞活动空间。

历史正在见证这一历程——格局之变,不仅从根本上跳出了“大城市病”的困扰,更是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承载空间。

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

优化城市空间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坚持完善城市体系与提升城市功能互促共进,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全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性和舒适度;坚持“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成都这一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提出后引起了不少媒体的强烈关注。2017年4月27日央广网刊发《评论:如何看懂成都 “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这手牌》。成都为什么要构建城镇空间四级城市体系,打造“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格局?怎么样才能将城市空间布局这盘大棋下好,让百姓安居与城市发展水乳交融,提升人们的幸福感?文章从成都的历史、过去五年的发展和新的成都空间布局中寻找答案。文章最后这样写道:“‘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格局绘就了成都的发展新蓝图。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成都的东南西北中将依据区域发展定位,实现再次腾飞。”

2017年7月21日人民网四川频道刊发文章《“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破解“资源紧约束”难题的成都方案》。文中说,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增长的旺盛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土地与空间资源的日益短缺。没有承载,产业无法壮大,城市也无法积蓄能量。而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基础在产业,关键靠实力。因而,这一矛盾,不仅成为制约成都城市发展转型各种矛盾中最为突出的矛盾,而且,直接关系到成都能否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如何破题?成都方案是,实施“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从城市空间优化起步,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经济地理,统筹好产、城、人三大关系。成都城市空间优化的战略,不仅是成都开辟与资源环境约束相适应的转型升级新路径的积极探索,也是成都壮大产业支撑、站稳国家中心城市地位、积蓄冲刺世界城市能量的点睛之笔。

众多知名专家围绕成都提出的“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亲身参与上海2035总规编制全过程的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石崧表示,成都提出构建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推动形成“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的空间功能布局,这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城市问题置于区域范畴统筹考虑的基本导向。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戴宾则表示,成都着眼于全市市域,按照“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战略,构建东南西北中差异化发展的五大主体功能区,体现了完善城市空间和功能组织秩序的重大意义。

实施“东进”战略

实现“千年之变”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着眼于区域发展,延续成都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城市空间结构,让成都由“两山夹一城”的逼仄,变为“一山连两翼”的开阔,实现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而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东进”战略,是成都市在发展新时期,为实现国家中心城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国际门户枢纽城市、世界文化名城战略定位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17年7月21日人民网四川频道《“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破解“资源紧约束”难题的成都方案》中写道:可以说,在这套“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的城市空间优化组合拳中,“东进”打法极具开创性,可谓是成都城市空间形态的历史性调整。一来,龙泉山之东无论是人口集聚、产业承载,都大有空间,有利于大产业、大工业的展开,在此开辟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对破解成都城市单中心结构具有战略意义;其次,随着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东移,将大幅度降低中心城区压力,有利于解决雾霾和交通拥挤问题;第三,“东进”重在推动成渝相向发展。这意味着什么呢?这是在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成都意图通过开展区域协作,拓展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的大构思、大手笔。显然,跳出成都发展成都,梯度推进成都平原经济区、成渝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区域合作,扩大成都经济腹地,不仅挣脱自身资源紧约束条件,也是对城市在国家整体发展中战略地位的一个极大提升。

2017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关注了进入新时代,成都如何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实施“东进”战略,建设“新成都”?“过去想都不敢想,我们会由成都的边边儿变为城中心。”站在龙泉山半山腰,远眺满目青山郁郁葱葱,俯瞰成渝高速车流滚滚,龙泉驿区茶店镇党委书记彭天宇连连说最近变化快。进入新时代,成都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强力实施“东进”战略,跨越城市东缘的龙泉山,规划建设一个“新成都”。由锦江时代的“两江环抱”到龙泉山时代的“一山连两翼”,成都城市格局正迎来千年之变——这正是这篇题为《按下“东进”快捷键 成都高起点谋划千年新变》中的一段文字。

新华网2018年2月28日刊发的《立足世界眼光国际视野 成都城市总体规划勾勒壮阔未来图景》一文中,则这样写道:在城市空间布局方面,新“总规”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构建市域“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空间结构和“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差异化发展的五大功能区。其中,“东进”将作为实施重点,翻过龙泉山脉的“新成都”,对标国际名城法兰克福,以天府国际机场和国际空港新城、天府奥体城“云锦天府”新经济产业区和孵化园等项目建设作为抓手,用以带动体育产业、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临空型总部经济等产业发展。

石崧认为,成都提出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的网络化市域空间结构,这是成都空间格局的重要转身,这将长期以来“两山夹一城”的点轴式格局转变为多中心、网络化的都市区结构。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表示,跨越龙泉山,成都天地宽。成都“东进”战略具有历史转折点的意义。由“二龙戏都”(龙门山、龙泉山“夹”住成都)到“一山两翼”(龙泉山联结两城),龙泉山成为“双城时代”的中心生态公园,这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新格局。“从数学上看,这是一次由‘双曲线’到‘椭圆区’的华丽反转。成都中心城区与东部城市新区是相隔60公里的两个焦点,龙泉山成为中心轴,这种结构满足了椭圆定律,成都的发展潜力因此大大提升。”他说。“产业兴,城市兴;产业强,城市好;产业进步,城市发展——这是历史和国际经验反复证明的规律。成都定位不断攀升,实现了由省会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到国家中心城市的‘三级跳’,并正在向世界城市迈进。在此背景下,成都‘东进’的提出,不仅是城市空间和发展重心的转移,更意味着成都城市格局的千年之变和产业发展的百年迭代。”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这样认为。

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拔地而起

城市格局之变雏形初现

4月10日,简阳空天产业园机器轰鸣、人头攒动,简阳市2018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这里举行。前晚刚加班到凌晨3点的于声闻,又开始在现场忙前忙后。“加班是常有的事,大家都习惯了。”

于声闻所在的简阳工业集中发展区管理委员会规划建设二科,负责规划编制和城市建设、产业定位,还要负责园区的环评、维稳等工作。虽然繁忙,于声闻却有着前所未有的干劲儿,他们加班加点、节假无休地抢时间、赶进度,忙出了“东进”节奏,拼出了简阳“速度”——这场集中开工,20个项目总投资309.26亿元,涉及重大产业、民生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等多个领域,今年将计划完成61.11亿元。

简阳作为“东进”战略的主阵地,其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加快推进,折射出的是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第二主战场”从开辟到崛起的不凡历程。

规划先行。在“东进"总规的指导与要求下,天府国际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简阳城区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四城一园”的分区详细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都已完成,相关专项规划也正在同步积极推进中。

项目支撑。按照“人—城—产”的发展逻辑,“东进”区域优先重点片区开发,全面推进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截至5月3日,已开工建设47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总投资300亿元;同时已启动建设106个基础设施和公建配套设施重大项目,总投资达700亿元。

短短一年,“东进”区域从无到有、拔地而起的大变化、大发展,也引起了央级媒体和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去年12月3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文《成都高起点谋划千年新变》,详细报道了成都按下“东进”快捷键的全盘谋划和战略抉择,更是历数了“东进”取得的最新成就——空港新城、简州新城已形成分区规划及城市设计阶段成果,空港新城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淮州新城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而“东进”带来的新变,也让长期关注成都发展的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创新中心副主任陈怡星更加笃定成都这个“跳出去”发展的抉择。“成都发展面临做大规模、拉开层级的双重挤压。但从城市承载能力来看,又存在着生态环境容量趋紧、资源集约利用不足的瓶颈约束。”陈怡星直言,成都下决心调整空间结构,打破龙泉山阻隔实施“东进”,从目前来看,随着一大批重大项目的落地开工,成都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重心正加速东移,区域发展潜力巨大;从长远来看,则将从根本上破解成都现实发展矛盾,降低成都平原压力,让产业布局、人口布局更加合理。

本报记者 徐璨 袁弘

原标题:城市格局 千年之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

今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