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三十日,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成都举行。本报记者欧阳杰摄
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省科技进步奖,就是展示科研新动向、变革新方向的风向标。5月30日,2017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281个项目公之于众。从中能看出哪些科技新方向、新变革?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原创占66.5%
激励自主创新,拥有更多自主知识产权
获奖项目中,原始创新项目有187项,占66.5%。
所谓原始创新,是相对于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而言,指那些在各研究领域取得独有的发现或发明。
“从原料到应用,都是独立研发的。”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项目“过渡金属碳氮化物固溶体粉及其新型硬质材料与应用”牵头人、四川大学材料学院院长刘颖介绍,项目成果可增强工业刀具的硬度和韧性,寿命比普通刀具延长2到3倍,价格比国外产品降低三成以上。
“当前部分行业转型升级遇到‘瓶颈’,一个重要原因是亦步亦趋有余,原始创新不足。”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逾6成获奖项目是原始创新项目,一方面体现出我省自主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也传递出政府部门要引导弥补原始创新“短板”的强烈信号,“通过奖项设置,来鼓励更多人才和资源投入到原始创新领域。”
原始创新,通常意味着自主知识产权。281个获奖项目共取得授权发明专利1038项、其他授权专利1917项。在省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楠看来,原始创新会产生专利壁垒、技术壁垒和标准壁垒,提高后续进入者的成本,“掌握了自主知识产权,就能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领跑”项目增多
过去“跟跑”就可能获奖,现在“领跑”“并跑”才行
“引领了国际脑影像研究新方向”“项目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部分成果列入国际大科学计划”……翻开《四川省科学技术奖励公报(二零一七年)》,不少获奖项目简介都点明其“领跑”地位。
这让何川感慨良多。这位西南交大副校长连续多年参加省科技奖励大会,“过去跟上世界平均水平就可能获奖,现在需要‘并跑’甚至‘领跑’才行。”这反映出我省创新水平的整体提升。
以路基沉降控制技术为例,该校曾因达到全球业界“厘米级”的平均水平而获省科技进步奖。此次获一等奖的“高速铁路路基长期变形状态控制技术”,在全球率先把标准提高到了“毫米级”,进一步推动高铁平稳安全运行。目前该成果已走出国门,在俄罗斯、伊朗高铁建设中得到应用。
同样获一等奖的,还有“大跨桥梁风振计算理论、试验方法及控制技术”。该项目自主研制了世界最大的桥梁边界层风洞,成果直接用于史上跨度最大的大桥——土耳其恰纳卡莱1915大桥,“是在全球竞争者中,通过竞标拿下的。”项目参与方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
“四川科技迈入了‘跟跑’‘并跑’‘领跑’三‘跑’并存阶段。”盛毅认为,四川正进入创新型省份的冲刺阶段,“并跑”要找到突破点,加速形成领先优势;“跟跑”力求实施非对称战略,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协同创新占66.5%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突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获奖名单有个细节引人注意:“主要完成单位”栏,屡屡出现公司的名字。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187个,占获奖项目总数66.5%。在王楠看来,这也传递出重要信息,反映出我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日益突出,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市场导向加速成果转化,省丝绸科学研究院院长陈祥平对此有最直接的感受。该院牵头的一等奖项目“蚕桑丝绸现代产业链关键技术集成创新与产业化示范”,将6家企业纳入主要完成单位,企业来自产业链各个环节,包括绸缎生产、蚕桑副产品开发等,科研单位负责研发,企业则从市场角度提出需求、参与中试、成果应用推广,“从而尽快把成果推向市场,最大程度地发挥了科技成果的价值。”2014年至2016年,该项目为企业新增销售额逾140亿元。
产学研协同项目虽多,企业牵头的却相对较少,项目第一完成单位为企业的有100个,仅占35.6%。盛毅认为,这可以从两个层面解读:一是目前省内企业自主研发能力还有待提高,毕竟“不管紧扣市场需求还是提高科研效率,企业牵头研发往往都更有优势”。二是大量创新资源仍集中在高校院所。“深圳等地提出,要把九成以上的科研资源留在企业。”这两方面都可成为四川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本报记者熊筱伟
原标题:原始创新成主角“领跑”项目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