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螺髻山上的“冰川博物馆”

2018-06-14 07:40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孙仲秋(实习)   责任编辑: 马兰

堪称﹃国家级﹄的古冰川刻槽遗存。

螺髻山雪景。谢宝宪摄

螺髻山自然风光。

螺髻山·第四纪冰川遗迹

螺髻山位于凉山州境内,纵跨西昌、德昌和普格3市县。其南北长64公里,东西宽35公里,总面积2240平方公里,因其主峰俄额哈峰状如青螺又似古代妇女的发髻,故名螺髻山。螺髻山山势险峻孤傲,海拔2500米以上密布第四纪冰川遗下的痕迹,是地球在冰川时期的寒冷记忆。数百万年来的物种进化繁衍,为螺髻山着上了华丽的色彩,一望无边的参天绿意,争奇斗艳的花卉与穿行其间的野生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自然的音画展场。只是因其偏居于西南一隅,受交通与传播的影响,螺髻山对外界而言,依然没有被揭开神秘的面纱。

黑龙潭是螺髻山最大的冰碛湖。

走进茂密的林间,我的眼睛一刹那就被染绿了。

川滇冷杉和长苞冷杉树冠层叠,浓浓的酞青绿与墨绿混合的色彩,在飘来散去的雾霭中显出高原的神秘气息。高大的冷杉林中穿插着杜鹃,大片艳丽的花朵在七月里悄悄谢幕,只留下零星的一点红、一点黄、一点白,与泛着孔雀蓝的杜鹃树叶作最后的告别。淡绿的松萝毛绒绒地披挂下来,在树枝间编织着柔软的帷帐。

进入6月,正是螺髻山的春季。“这是螺髻山最美的季节。”从下方传来的日海补杰惹喘着粗气的声音,他当时还是凉山州螺髻山景区管理局局长。

宽约两米的登山栈道全部用经过特殊处理的进口木条搭建,走起来并不太吃力--当然,这仅仅是已开发景区的一条观光道路。

沿着栈道向西南方向行走,一块巨大的石头几乎就要挡住去路,“它可不是一般的石头哟。”顺着日海补杰惹的介绍仔细看去,冰川漂砾杂乱陈列与层叠的地层皱褶清晰可触;仰望右边高山,山腰上成片的冷杉林遮天蔽日,随着树梢往上,可见到堆积的绵延的冰碛侧垅起伏着,仿佛从山顶崩塌下来一般。我们正穿行于一段东北西南向长约近百米的古冰川峡谷的腹地。

仙草湖别有韵味。

古冰川遗存

刻槽形态完美规模巨硕

再向西前行大约40分钟,峡谷愈加逼仄,两边的山体呈刀削斧劈之势。清风一阵阵掠过峡谷,脚底传出一些奇怪的声响,时而叮咚浅吟,时而如闷雷轰鸣。分明是水流形成的声音,但却不见一丝水流的身影。在这峡谷底部覆盖着许多大石块,这些从雪山之巅汇流而来的清澈激流已成了暗河。这里叫空谷涧,“是古冰川强烈运动所致”。

似乎这里的一切都是冰川运动的结果。到处可见尖峭林立的角峰,薄如刀口的刃脊,宽坦如盆的冰窖槽谷,形若瓜瓢的冰斗,貌似涧槽的溪谷,迭形起落的冰坎,光洁滑润的冰溜面、羊背石……罕见的冰川锅穴集中在山北端溪谷的侧碛垅岗上。锅穴的形成是当年冰川从冰斗、冰窖流出时,夹杂有大量砂石碎块,在移动过程中对谷底基岩的刨蚀作用形成凹坑,天长日久,待纯净冰块融化后现出的一个个凹坑,形如一口深凹的大铁锅,所以被形象地叫做锅穴。

一些从高处崩落下来加入冰川流的纯净巨大冰块,一起流动到冰川两侧时,慢慢融化,其中含岩石碎块的融化后,则堆积成了一片片垅岗。

太阳快下山时,我们从黑龙潭出水口往东北沿清水沟而下。在今天的地图上这条路被标注为李四光路。或许,中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正是从这条小道一路寻觅,惊喜地发现了一块硕大的古冰川刻槽。

下坡约2公里,紧挨着清水沟边的一座大山的半山腰,一块巨石矗立升起——编为“1号”的冰川刻槽巨石。由古冰川夹杂坚硬的岩块,以强大的力量刻碾冰川底部的两侧岩石,形成宽而深的刻槽。拿出海拔表,冰川刻槽所处的海拔3550米。这一刻槽长40米、最宽处3.5米、平均高约2米。刻槽形态之完美、规模之巨硕,的确可定位为“国家级”古冰川遗存。

我站在这里,久久地打量切入岩壁的刻槽,古冰川作螺旋式推进碾磨的清晰擦痕表面,像长时间被水冲刷一般光滑,又像剖开的一个巨大的炮筒镶嵌于岩壁之上;刻槽横亘的上下两面,伴有许多小刻槽和擦痕,显示了冰川运动的巨大威力。冰川岩壁顶上生长着低矮的杜鹃丛和高大的冷杉,旁边的部分快要被浓密的树木遮蔽,冰川刻槽光滑的岩壁与围合的绿色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标题:螺髻山上的“冰川博物馆”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