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成都出土的战国蜻蜓眼 竟是我国先民“自造”

2018-07-13 07:29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邓思璐   责任编辑: 马兰

u=565141002,3202298672&fm=173&app=25&f=JPEG

“蜻蜓眼”珠,这种类似于蜻蜓复眼造型,以眼睛图案作为装饰的圆形玻璃珠,也常称为“镶嵌玻璃珠”。近两年来,这种玻璃饰品一直有在成都的考古工地被发现。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先后在成都市范围内发掘的青白江双元村墓地、蒲江飞虎村船棺墓发现了“蜻蜓眼”。

根据资料显示,“蜻蜓眼”珠最初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埃及被发现,后通过欧亚草原向东,由游牧民族迁徙或商贸等方式传入中国内地,在战国时期颇为流行直至西汉初期,之后逐渐减少趋于消亡。不过,近日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专家研究发现,据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这种饰品是我国先民自己生产的玻璃制品实例。

成都出土“蜻蜓眼”玻璃珠 为研究提供实证

“蜻蜓眼”玻璃珠因造型精美,出土之后就备受瞩目。此前在蒲江县鹤山街道办蒲砚村的墓葬中,出土随葬器物40余件。从发掘情况判断,该墓地应为船棺葬墓地,时代主要在战国晚期。其科学发掘将对古蜀文化研究提供重要实物材料,特别是M4“蜻蜓眼”的发现,对古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提供重要考古依据。而在双元村战国中期的墓葬中,“蜻蜓眼”和其他料珠出土于墓葬中部,这是“蜻蜓眼”再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

考古新发现 这是古代先民自己制造

“蜻蜓眼”玻璃珠引起了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中心研究人员杨颖东的特别注意。

研究发现,在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行的“蜻蜓眼”等玻璃珠饰,并非完全都是西方的钠钙玻璃系统,其实我国古代先民也一直在利用当地资源技术等条件学习和模仿,并进行自己的创造、制作,包括“蜻蜓眼”在内的玻璃制品,那就是铅钡玻璃和钾钙玻璃。

为了确认和搞清楚这批“蜻蜓眼”等玻璃珠饰的潜在信息,杨颖东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对这批珠饰玻璃成分进行了无损分析,又为了进一步搞清其内部结构和制作工艺,还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考古系杨益民教授奔赴上海,采用基于同步辐照的X光显微CT照相等高精尖无损分析手段,对出土的“蜻蜓眼”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

“蜻蜓眼”的模仿和吸收 来自古代先民的“国际视野”

据目前的初步研究结果,这批“蜻蜓眼”等玻璃珠饰竟然又是我国先民自己生产的玻璃制品实例,其中“蜻蜓眼”和部分绿色釉砂管全是钾钙玻璃,而部分灰黑色的釉砂管则是目前公认属于中国古代特有的铅钡玻璃制品。其眼睛图案的制作工艺包含镶嵌法、叠层堆积法等多种手法,与西方及中国内地玻璃制品有相似性。

杨颖东还发现这些蜻蜓及管饰在材质和造型上多与长沙和荆州等地出土的玻璃产品类似。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蜻蜓眼”等玻璃制品的最初创意来自于遥远的西亚、埃及或地中海一带,这些成都出土的饰品在吸收和模仿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新变化,这或许反映了2000年之前古代先民的国际视野和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意识。成都商报记者 宦小淮

图由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提供

原标题:成都出土的战国蜻蜓眼 竟是我国先民“自造”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