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围绕人、城、境、业 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2)

2018-07-14 07:3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申海娟   责任编辑: 马兰

访谈

市规划局局长张瑛:

近期加快规划建设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

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市规划局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加快构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开展8个重大课题的系统研究,逐步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理论体系、规划体系、指标体系和政策体系,为开辟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路径、开创生态文明新阶段城市发展新范式奠定理论基础。其次强化公园城市的规划引领。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导则》,规划在深度分析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与优势的前提下,提出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的总体目标,提出五大规划策略。此外明确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计划。市规划局对表成都市新一轮城市总规战略目标,明确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的发展目标。为全面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实施,目前已形成13大行动计划、33类行动项目,近期将加快规划建设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社区和鹿溪智谷3个公园城市示范片区,以此引领推动全域公园城市建设。

市农委主任张俊国:

把乡村建成一座美丽的大公园

下一步,市农委将从四个方面入手加快构建大美乡村形态,把乡村打造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高端载体和公园城市服务功能的重要承载地。一是坚持自然资源为本,以大面积农田湿地景观构筑生态绿隔,把都市农业景观作为打造生态绿网的靓丽妆容,提升乡村自然资源价值,把乡村建成一座美丽的大公园。二是坚持以产业为根,构建融合发展产业体系。具体加快建设一批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示范园区,加快实施一批乡村振兴重大项目,加快培育一批基于绿色生态的农村新经济生态形态,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经济价值。三是坚持文化为魂,彰显大美乡村地域特色。传承好天府农耕文脉,加强古蜀文化遗址、古镇、古村落的保护利用。积极推进“农业+文化”,加快打造一批文创项目,提升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人文价值。四是坚持形态为基,打造美丽的生活消费场景。

青羊区委副书记、区长詹庆:

将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

青羊区将全面融入成都市“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天府绿道体系,加快锦城绿道、江安绿道、熊猫绿道、锦江绿道青羊段建设,大力推进9条城区级和社区级绿道打造,积极推动绿道系统与12条河流廊道、6条城市慢行道相连接。以非遗博览园为重要节点,深入推进非遗星河绿道建设,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绿道产业生态体系,大力彰显公园城市的“美学价值”。大力优化城市生态,持续实施“三治一增”,着力开展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和大地景观美化行动,加快推进小游园、微绿地建设,高标准打造实业街、泡桐树街、奎星楼街等6条特色街区。依托丰富的文博旅游资源,围绕“千年蜀都·文博青羊”定位,加快推动天府文化公园、宽窄巷文化旅游区、文殊坊文创区、浣花溪历史风景区建设,打造天府锦城新地标。还将在历史文化街区和特色风貌区的传承和保护性开发上下功夫,恢复摩诃池等历史文化景观要素,精心打造一批“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历史文化群落。

市建委副主任屈军:

天府绿道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

我市以天府绿道为脉络,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总长16930公里的三级绿道系统串接了五级绿化体系,目前已建成绿道1585公里,串接生态区39个、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绿带111个、面积约78平方公里,公园99个、面积约30平方公里,小游园245个、面积约111万平方米,微绿地265个、面积约79万平方米。另外,在我市天府绿道建设中,市建委着重促进文体旅商农融合,让天府绿道既体现公益性,又具备经济性,让天府绿道建设运营更具可持续性,目前已建设文化设施406个、面积约67万平方米,体育设施826个、面积约50万平方米,旅游设施375个、面积约271万平方米,景观农业43处、面积约31万亩。

市林业园林局副局长谢玉常:

推进天府植物园、天府动物园等策划规划

市林业园林局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职能部门之一,将着重从四个方面推进公园城市建设,让市民有更多的绿色获得感。

一是强化生态空间管控。系统推进天府绿道生态廊道建设、龙门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增绿增景,把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创建成为国家级长江上游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区。二是推进全域公园景观体系建设。依托大熊猫国家公园、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等建设生态公园;结合花卉苗木产业景观、农业景观、川西林盘等田园景观建设田园公园;依托“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天府绿道体系,形成带状公园群;结合环城生态区、兴隆湖生态区等建设郊野公园;通过国际方案征集,高标准建设综合公园100座;推进天府植物园、天府动物园等专类公园策划规划,建设多类型、特色化专类公园50座;结合居住用地分布,着力新增小游园、微绿地。将成都建设成为“千园之城”,实现全域公园化。三是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四个转变。四是实施示范引领项目建设。着力加快推进天府绿道、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熊猫之都”、鹿溪河生态廊道、天府植物园、中华诗经植物园和“花重锦官城”增花添彩等重大项目的策划规划和建设实施,形成公园城市典型“生态名片”。

成都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赵钢:

探索打造公园式社区 建立五级公园体系

高新区按照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要求,探索打造公园式社区,建立以国家公园、郊野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和口袋公园共同组成的五级公园体系,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

据悉,高新区依托新经济活力区,构建“二带联四环”公园结构体系,以锦江生态带、环城生态带为纽带,规划形成天府交子环、铁像文旅环、开放活力环、新川科技环4个特色绿道环,串联起1处郊野公园、29处城市公园、47处社区公园、98处口袋公园。在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构建“一河一环”公园结构体系,以清水河为纽带,依托科大双创环串联形成7处城市公园、5处社区公园、14处口袋公园。在天府国际空港新城打造丹景山和三岔湖2个山水型公园、6个郊野型公园以及若干城市公园,将天府奥体城打造成公园城市示范单元,建设“山水共融、蓝绿共生、绿色宜居”的生态园林城市。本报记者 袁弘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