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蓉平:成都要勇当建设公园城市的答卷人

2018-07-18 12:10   来源: 人民网   编辑: 韩钰宁   责任编辑: 马兰

今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四川视察指导。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总书记为成都发展方向擘画一幅新的蓝图,引领成都探索新时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天府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节点,习总书记强调,一定要规划好建设好,特别是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

依托总体谋划,成都很快列出清单、细化方案、求智问贤,公园城市建设方案初见雏形。春节后的成都市“两会”上,“公园城市”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口中的热词:要建公共建筑精品;要打造高品质的步行环境;要更新、传承、延续城市的空间文脉……一个个“金点子”闪现其中,映射出成都人群策群力,为城市未来建言的积极性。5月11日,全国首个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在天府新区挂牌,来自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院校机构的国内外权威专家来到成都,考察世界城市发展新范式。5月12日,《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正式亮相。刚刚闭幕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就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作出决定,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建设第一次从零星思考走向系统谋划,从顶层设计进入全面实施的新阶段。

带着荣誉和使命诞生的“公园城市”,基于成都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位于四川盆地的成都,沃野千里、地势平坦、河网纵横,雪山和平原交相辉映。由于地形地貌多样,成都丰富的生态资源举世罕见,不仅发现了高山杜鹃等珍稀植物,还成为大熊猫、金丝猴、牛羚等珍稀动物的栖息地,构筑一个山水林田湖城的生命共同体。成都有天然的优势发挥生态价值,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但成都要推动建设的“公园城市”,仅仅是一座生态城市吗?放眼世界,定位于田园城市、花园城市、园林城市的城市发展模式并不在少数,而这些模式均无一例外地强调城市经济发展为自然环境让位,重在城市开辟更多的生态空间。如果仍然“炒陈饭”,单纯修公园、建绿地,成都又为什么会被认为是有样本价值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

其实,从“公园城市”的名字中便能读出它独特的内涵。“公”代表公共,强调公共交往功能;“园”代表生态,强调生态系统;“城”代表生活,强调人居与生活;“市”代表生产,强调产业经济活动。公园城市首先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只是四项功能中的一项,惟有当四项功能有机结合时,才能形成一个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即公园城市。

公园城市比生态城市多的,是民生观念。公园城市把“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城市民生观、“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的城市生活观融于建设之中,突出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共融,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市民抬头望山、低头亲水,切实感受到绿色生活方式带来的获得感。公园城市建设通过充分发挥天府绿道网、市域水网的串联作用,连通林盘、景点、园区、企业、学校等城乡节点,形成全民共享、覆盖全域、蓝绿交织的网络,实现全域景观化、景区化,让市民可进入、可参与。

公园城市比花园城市多的,是人文底蕴。世界上的一些岛国城市的确绿树成荫、草茂花繁,生态环境幽雅,却在人文底蕴上稍显逊色。成都有着4500年的文明史、2300年的建城史,城市的文韵始终凝聚在城市发展的历史中。成都把人文底蕴融于公园城市的建设中,提出传承成都故事和民风民俗,留住天府文化的根脉和记忆。擦亮文化标识,高标准建设天府锦城、天府文创园等重大文化项目,高水平推进“三城三都”建设,打造“老成都、蜀都味、国际范”文化景观、文创街区和文创小镇,彰显天府文化的时代风采,凸显公园城市的文化特色。

公园城市比园林城市多的,是产业价值。在公园城市的建设理念中,绿色不再仅是一个外在符号或者独立于城市发展之外的点缀品,绿色本身就是引领城市功能产业、资源利用、生活服务等各方面更加优化均衡的新发展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内核在于生产方式的变革,以经济组织方式变革为抓手,以技术创新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建设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比如把乡村作为体现公园城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基底和最大载体,创新乡村振兴的产业模式,就能促进生态产业化;再比如依托全域公园化建设,积极引入国际化消费形态,激发环保、文创、研发等新投资需求,就能以新需求催生新业态,促进产业生态化。

公园城市奉“公”服务人民、联“园”涵养生态、塑“城”美化生活、兴“市”高效生产,具有“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大美形态,彰显开放包容、友善公益、别样精彩的城市文态。成都计划,到2020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总体谋划还需久久为功。公园城市建设,成都是摸石头过河的先行者,没有先例可循,必须从成都的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前行,在规划中向专家市民问计问需,在实践中总结推广好经验,为模式探索提供长期支撑。成都在历史街区、现代新城和未来新区启动以天府锦城、交子公园、鹿溪智谷为载体的示范工程,就是一项“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工程,将推动标准建立,积累可资借鉴和推广的经验。

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探索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新时代城市竞争日趋激烈,成都打出一张公园城市的品牌,既是中国的首例也是世界的样本,将为成都参与世界城市竞争注入生机、塑造优势。

原标题:蓉平:成都要勇当建设公园城市的答卷人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