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探寻古堰奇迹 一起“踏浪”前行

2018-08-08 16:10  来源: 红星新闻网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刘杰)8月8日报道 对于成都人来说,历史上有两个人是深受百姓爱戴的,一个是诸葛亮,还有一个就是水利先驱李冰。

都江堰曾出土一座东汉灵帝建宁元年雕成的李冰石像,上刻铭文最关键的是五个字“珍水万世焉”。这是汉代蜀人记录下来的对李冰治水核心文化精神的解读,是李冰留给人类最该珍视、最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

8月6日,“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国际论坛”在都江堰市开幕。来自日、韩等国家和中国台湾地区以及四川省内的百余位专家学者齐聚都江堰市,传承巴蜀文明,弘扬天府文化,深度挖掘“李冰”文化精髓,探寻都江堰千古工程奇迹。

都江堰   摄影:何勃

都江堰 摄影:何勃

李冰父子 摄影:何勃

李冰父子 摄影:何勃

治水兴城 都江堰对城市建设布局的重要性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主持设计、兴建。2000多年来,都江堰水利工程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灌区面积已达到1000余万亩,塑造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

“水是文明之母,文明伴水而生,水应受万代珍重。”在论坛上,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表示,“珍水万世”表明水对人类生存和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

李冰治水,重在珍重水的神圣性,珍爱水的亲仁性,珍惜水的纯净性,珍视水的上善性和珍宝水的下谦性,这“五珍”理念正是都江堰造福人类的秘诀所在。

“如果说都江堰是利泽天府两千年、润福蜀水利万代‘活的长城’,那么李冰‘珍水万世’的理念与践行的遗训,则是‘活的长城’的活的灵魂。”谭继和认为。

城市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荣,这是成都作为农业历史文明城市的显著特点。顺水之性,循自然之势,因势利导,滨水而生的城市,这就是蜀中城市的生长模式。对成都平原诸城市的生长和培毓,李冰治水作出的是奠基性贡献,他促使都江堰与二江成为成都平原诸城市文明的摇篮,为成都的城市布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谭继和认为成都特殊城脉的发展,也有李冰奠基之功。其突出了成都城市文明发展轴与河流流向和两水之间的鱼脊形高地地势相一致的特点,形成都江堰至金沙遗址直到浣花溪这一由西向东的成都优良人居建筑的基准线。这条基准中轴线是至今应该珍视和保护的历史文脉。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首届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与李冰研究论坛

润泽千年 为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范本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非洲部主任埃德蒙·木卡拉先生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曾经在1998年见证了都江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过程。

此次论坛上,他非常赞赏李冰作为蜀郡郡守所展现出的杰出领导力,认为李冰成功地将岷江资源转化为促进当地民众和地区发展的持续性资源。

“两千多年的时间使我们见证了人类才智战胜自然困难的胜利,为子孙后代创造了持续的希望,这极大的促进了经济发展、民生福祉与和平繁荣,这也是为何李冰父子在今天备受川人推崇的原因。”

埃德蒙·木卡拉告诉记者,在非洲的乍得面临缺水的困境,非常迫切需要良好的水利灌溉技术与系统。而古老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凝结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结晶,更对全球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范本。

水润天府 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夯实生态基础

成都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为正在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都规划了美好蓝图,提出要构建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绿态,彰显公园城市生态价值,其中将“水润天府”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一环。都江堰水利工程举世闻名,灌溉成都平原,对于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依托岷江、沱江水系串联宝墩古城、双河遗址、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大型遗址公园,彰显了天府文化与古蜀文明。据了解,在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全会精神中,都江堰市始终坚持传承历史、延续文脉这一思想。

近期,都江堰市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都江堰市委关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出高标准建设成都康养旅游综合功能区。为实现这一目标,都江堰市将涵养城市生态、彰显人文魅力为重点,积极塑造公园城市形态,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夯实生态基础。

编辑:段琪琳责任编辑:马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