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本网最新  »  正文

4500米高原上 有一群“与太阳肩并肩”的成都人

2018-09-13 07:2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余作成在村内山路上行驶

金牛区援藏干部在石渠县城市综合执法大队上进行业务指导

点位:甘孜州石渠县 

金牛区援藏队

建起当地最大企业,居民有了文体中心 石渠实现多项从零到一

与8月末连发高温预警的成都相比,海拔4500米的石渠县城尼呷镇最高气温已低至10度左右。下午四点,石渠县城区小学低年级的学生陆续放学。穿着蓝白相间校服的孩子们没有回家,三三两两结伴跑进了座落在尼呷镇中心的石渠县市民文化体育中心。这座建筑面积达9905平方米,由成都市金牛区援建的市民文化体育中心,集合了室内运动场、电影院、图书馆、书店等多种功能。孩子们奔跑的目的地是文化体育中心内的留守儿童之家,在1.3万册藏书中总能找到自己喜爱的那一本。“感谢成都!感谢金牛区!让我们这一代人就能够看到,石渠能够有这样的文体活动场所。”52岁的桑比邓珠是守卫这座市民文化体育中心的保安,一辈子生活在石渠的他见证了金牛区援建下的石渠一天天发生的改变。

特色产业扶持

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由金牛区援建的石渠县太阳部落农畜土特产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太阳部落公司”)生产厂区位于石渠县西区色须地区,经营范围包括了饲养活动物、牛、羊、藏黑猪等养殖,农、畜、土特产食品及奶制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占地面积达到7000平方米。“我们公司应该是石渠县最大的企业了。”贺皇安是这家公司的总经理,来自金牛区预计总金额达到2300万元的援助资金在他看来至关重要。“资金到位以后,我们将用于产品升级、设备购买和市场推广。”

21岁的多吉郎加是太阳部落公司的一名酸奶技术员,公司生产的牦牛酸奶在成都的售价为10元一盒。“如果没有这家公司,我也只能外出打工。”在遂宁完成学业的多吉郎加十分庆幸自己能够在家门口工作,每月超过1600元的工资已经成为了家庭收入中的“大比重”。“家里放牧,一年的总收入大概在2万元左右,主要依靠卖牛和奶制品挣钱。”近1000公里外的成都国际商贸城内,金牛区无偿为这家石渠企业提供了200余平方米的商铺,用于展示和售卖石渠农产品。“以石渠白菌为例,以前在本地卖只能卖到300元一斤左右,经过深加工到成都售卖以后,价格能到500元到600元一斤。通过成都再卖到广东深圳等沿海地区的时候,价格还能再翻一番。”贺皇安告诉记者,目前企业已经稳定雇佣本地村民13人,其中有6人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从无到有的城市管理

焕然一新的城市风貌

如今的石渠县城尼呷镇,再也不是原来“只有一条主街”的小县城。楼房和道路的建设,让整个县城的气魄焕然一新。靠近石渠市民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商业街,是石渠县城未来最繁华的区域,临街而建的商铺即将完工,等待商户的入驻。石渠县城管大队的办公室就设置在整个商业街最中央的位置,占用了“最好的口岸”。“石渠县委、县政府把城管大队的办公地点选在这个商业街的中央,也是希望石渠县城管大队能够真正把石渠县城的城市风貌管理好。”金牛区西安路街道办事处城管科长刘磊挂职石渠县住建局副局长,2年前来到石渠县城的时候,满街的垃圾和经常见到的随意大小便让这位来自金牛区的城管科长相当意外。

因为使用的商铺作为办公室,建筑构造比常见办公用房层高稍高,石渠县城管大队大队长斯塔洛桑将之改造成了上下两层。一楼的区域用作接待和办公,二楼的区域则用于24小时值班的城管队员休息。办公区域的装修很简单,粉刷过的白墙占据了9成9的空间。只有面对办公桌椅的墙壁之上,一张10寸的照片被洗印装裱,用白色的哈达围住挂在中央。“这是我们城管大队成立以来,最威风的一天。”当了11年石渠县城管大队大队长,斯塔洛桑永远都没法忘记2017年6月,城管装备到位的这一天。“之前没有制服、没有巡逻用的摩托车、汽车,甚至连垃圾桶都没有。”斯塔洛桑告诉记者,金牛区援助前的石渠县城管大队可谓“一穷二白”,“我们去收垃圾费都收不起来,确实我们连清运垃圾的能力都没有。”

“房子修起来了,道路建设起来了,没有城市管理,石渠县城也出不了风貌,发展不起来。”结合石渠县城管的实际,2016年底,刘磊带着斯塔洛桑和他的城管队员们一起到成都金牛区城管局学习城市管理经验和做法。“从地要怎么扫开始手把手的教,可以说石渠县城当前的城市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是从我们金牛区一五一十学习过来的。”从制服到垃圾桶,从摩托车到垃圾清运车,金牛区援助的装备和教授的经验让斯塔洛桑的“抱怨”成为历史。今天的石渠县城,道路整洁有序,每天固定时间收集清运的垃圾让县城曾经脏乱不堪的面貌,不再出现。从6名环卫工发展到39名环卫工、19名城管队员,斯塔洛桑的队伍建立起来了。三班倒,有一班队员24小时待命的石渠城管队伍,维护着这座高原县城的文明、现代的环境与秩序。

最新电影和香浓咖啡

石渠县文体中心人气旺

融入藏族建筑元素的石渠县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是石渠县城不折不扣的地标建筑,也是石渠人心目中的据点。“这座文化体育活动中心总投资3934万,于2016年开工建设,2017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金牛区第四批援藏工作队队长王建江告诉记者,整个文化体育活动中心的屋面为球形网架结构,主体三层为框架结构。“活动中心一层分为新华书店、数字电影院、文化馆和图书馆;二层主要为办公区;三层为电视台。中间球场为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设有2500个座位的看台。”

在海拔4500米的石渠县城,看一场电影是什么样的体验?走进位于一层的数字电影院,和成都电影院一般柔软的座椅、尺寸不小的投影银幕,还有《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药神》等今年热档电影的排片。“抛开高原反应的因素不谈,我们援藏队员在这座数字电影院里看过一场电影,体验也不赖。”王建江介绍,和成都的电影院一样,这座位于文体活动中心内的电影院也有自己的微信公众号,石渠人能够通过微信预约购票,相当方便。

一层的另一端是图书馆和留守儿童之家,进门处咖啡机和甜品柜台的出现,让这座高原县城的图书馆多了一层多元文化的味道。26岁的土登曲绕自从打工期间喝过一次咖啡之后,这位喝着酥油茶长大的藏族小伙子就爱上了这种不一样的味道。“我特别喜欢喝咖啡,去年专门到成都的咖啡馆学了一个月的咖啡冲泡。”提供超过20种的咖啡和冷饮,土登曲绕调制出的饮品,让这处小小的咖啡吧成为了石渠爱时尚的青年聚会的场所。同时,仅在7月就实现了超过3000元的收入,也让土登曲绕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如果再来晚一点,恐怕你连站着拍照的位置都没有了。”石渠县团委副书记青美娜姆和她的同事们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运营和管理。“每天上午9点开门,晚上22点关门。”营业超过13个小时的留守儿童之家为石渠县的儿童提供了课堂之外的阅读场所。下午4点,刚刚放学的扎西桑珠是第一位跑进留守儿童之家的“胜利者”。从书架上熟练的找出《动物百科》,扎西桑珠甚至顾不上和记者搭话就坐在凳子上津津有味地翻阅了起来。不到10分钟的时间,留守儿童中心被前后涌进的孩子们挤满,整齐摆放在阅读区域外的书包和静静阅读的孩子们是青美娜姆和同事们每天都能看到的场景。

到80公里外的青海洗澡成历史

第一书记临走留下未来发展思路

在余作成挂职到任以前,距离县城单边公路距离174公里的真达乡傲一村甚至连村支部书记都难以选任。“傲一村是真达乡11个行政村中的纯牧业村,人口总数在全乡行政村中位居第二,有568人。”真达乡乡长尼玛曲批告诉记者,平均海拔达3880米的傲一村一年只有两个季节,“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第一次从县城尼呷镇到傲一村,挂职村第一书记的余作成坐车就花了近3个小时。面对一个既没有产业又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庄,余作成开始了他的调研之路。作为传统牧业村,村民大多散居在草场之上,每到一条山沟中寻找村民调研,都要花掉余作成一整天的时间。“到任后,学会的第一件事就是骑摩托车,方便。” 

傲一村四周群山环绕,实地调研后余作成发现傲一村周遭的群山虫草、中草药资源丰富,可谓“实实在在”的金山银山。“由于延续的文化思想影响,村民的发展思维相对封闭,对开采虫草、中草药资源一开始持有保留意见。”探明了周遭虫草、中草药的储量,余作成汇同真达乡的党政干部一起,在傲一村和相邻的普玛村连续开了7次村民大会。

“余书记,好!”79岁的村民洛桑会说的汉语不多,7次村民大会都参与的她如今也享受到了虫草、中草药资源开放以后的收益。

“开放虫草资源之后,今年虫草季,有超过7000人到傲一村采挖虫草,仅收取虫草资源管理费一项纳入村集体经济,每户贫困户的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尼玛曲批告诉记者,在采挖虫草的同时,余作成带领村干部一同上山值守,要求采挖后就地回填坑洞,从而保证来年虫草再生的环境和可能。

结合傲一村牧业村的现实基础,余作成集合了傲一村和相邻普玛村产业周转金100万元,办起了真达乡娘吉深山风干牦牛肉加工厂。通过金牛区的优势资源设计厂房、采购设施设备,于去年12月投产的牦牛肉加工厂已实际产生效益30余万元。

如今,在傲一村河边,一栋新建筑拔地而起,这是挂职第一书记的余作成留给傲一村的最后一份“家当”。“经济发展起来了,也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争取对口援建资金40万元,余作成在傲一村建起了一座集超市、浴室为一体的建筑。“临路的一侧未来可以提供给贫困户开超市脱贫奔康,背路临河的一侧是村浴室。”在这座浴室投用以前,傲一村民想要洗澡需要到80公里外的青海省玉树市洗,往返时间接近半天时间。

“浴室的进度要抓紧,虫草挖过的洞一定要回填……”8月28日,和第五批援藏队员开了最后一次交接会之后,余作成正式卸任傲一村第一书记的职务。在租住的房屋外,30多位傲一村民等待着送别这位第一书记。“余书记,以后一定还要回来看看。”挂着洁白的哈达,余作成离开了傲一村,眼眶中的泪光折射着傲一村正在发生改变的外貌。

记者手记

感冒发烧在平原地区亦非常难受,在海拔4500米的石渠县城更是如此。金牛区第四批援藏队队长王建江在石渠的冬季就有过这样一次经历。“12月的石渠县,氧气含量只有平原地区的47%。”头昏脑胀的王建江走在石渠县城金牛区援建的金牛大道上。那一天,漫天飞雪,店铺初开,上学的孩子踏着金牛大道走向学校。“我永远都记得这幅画面,让我感到值得、骄傲!”石渠县城海拔超过4500米,被喻为“太阳部落”、距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这座曾经封闭、落后的高原县城,正在发生改变。这样的改变,凝聚着一批又一批来自成都援藏人的心血。他们敢与太阳肩并肩,为石渠的改变付出自己智慧和努力。

成都传媒集团特派记者 黄尚斐 刘泰谦  摄影 孙琳 黄尚斐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