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宜居公园城市”三步走发展目标
2025年
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
2035年
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
2050年
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天府绿道
截至目前,共建成1862公里
锦江绿道——
水生态治理第一阶段工作初见成效,已全面启动第二阶段治理工作
锦江绿道郫都区战旗村段、高新区江滩公园段开工
旅游街区示范段方案基本形成,计划在2019年春节前初见成效
“两山”绿道——
龙泉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和部门的评审,正按工作行动方案开工建设
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三环”绿道——
三环路熊猫绿道已基本建成(除部分立交桥区以外)并向市民全环分段开放,开放长度86公里,提升完成高品质绿地约400万平方米
锦城绿道已建成绿道82公里,完成45处驿站主体工程建设
田园绿道总体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修改完善
“七带”绿道——
由各区(市)县负责,正按照分区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陆续启动并完成部分示范段建设
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到2022年底前,成都市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打造100个精品林盘,形成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构建形成“1+5+6+6”城市森林公园多规合一规划体系,面向全球征集规划方案
■目前完成“增绿增景”2.2万亩,编制形成居民社会调控方案,实施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8个
■加快重大示范性项目建设,完成天府奥体城山地运动区建设选址
■动工建设丹景台景区
■完成总长800公里的森林绿道选线,同步建成各级森林绿道78公里
在晚饭后,和老伴一起下楼散散步,是家住三环路边的市民张玉和老人的习惯。楼下的三环路熊猫绿道上,在青葱绿意掩映中,有人悠悠闲闲遛着弯,有人在健身设施上出着汗,有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嬉戏玩耍……这样的场景,是三环路“熊猫绿道”建成之后经常出现的场景。“以前楼下是一片都不敢去的乱树林,去年开始改造,现在已打造成了一个大公园,好安逸哦!”在张玉和看来,“公园城市”伴随着熊猫绿道的诞生,让他有了鲜活而具体的感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城市功能的系统集成,坚持产城一体、职住平衡、人城境业相统一——成都,正在加快塑造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大美公园城市形态。
探索公园城市发展范式
不断完善顶层设计勾画发展方向
昨天是周末,但位于兴隆湖侧的天府公园城市研究院里,却跟工作日没什么两样,大家都在加班。5月11日,这个带着“全国首个”标签的公园城市规划研究院挂牌,承担起“加快构建公园城市理论体系”这个对于我市而言迫在眉睫的任务。目前,委托联合国人居署、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央党校、中国社科院等8家国内外权威研究机构开展的8个重大课题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之中。
时间回溯到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指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这既是对高质量推动天府新区建设的殷切希望,也是对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的重大要求。省委书记彭清华指出,这为我们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美丽四川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都在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断深化着对公园城市内涵的认识,自觉当好“建设公园城市”的答卷人。
打造一个“园中建城、城中有园、城园相融、人城和谐”的全域公园,如何布局?如何着笔?一场率先探索公园城市发展范式的行动在成都迅即展开。作为顶层设计的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中,明确提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明确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2025年,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2050年,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全方位形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大美城市形态。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中共成都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决定》,提出公园城市作为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的高级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是将公园形态与城市空间有机融合,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相宜、自然经济社会人文相融的复合系统,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新时代可持续发展城市建设的新模式。这表明了成都“转向”的决心——价值追求从生产交换价值转向生活价值,从经济导向转向人文导向。
强化公园城市的规划引领,我市规划部门组织编制了《成都市美丽宜居公园城市规划》及《导则》,规划在深度分析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的基础与优势的前提下,提出五大规划策略。
与此同时,公园城市建设目标和行动计划也清晰谋划。为全面推动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实施,目前已形成13大行动计划、33类行动项目。
加快建设全世界最大绿道系统
织就1862公里“城市绿脉”
今年8月7日,“消夏耍成都——2018成都夏季旅游购物美食节”在高新区拉开帷幕。该区锦城绿道首期工程全面启动农商文旅体打造,看世界顶尖艺术展、在无人超市“刷脸”消费等新鲜玩法,让这里成为不少市民消夏避暑的“网红”打卡地。
假如说高新区的活动只是阶段性的,那么新都区位于绿道中的特色小镇——天府沸腾小镇,则在进入成都市民的休闲视野的同时,让绿道有了演绎功能叠加的新样本。在这里,火锅植入了生态田园、乡村绿道。大家在这里会发现,火锅居然可以在树上吃、湖边吃、水里吃、山上吃。“绿道+”让绿道有了更多想象空间——它会是景区、会是文化场所、会是民俗博物馆、会是音乐厅、会是图书馆、会是成都人乃至全世界游客乐于消费的成都旅游目的地之一。
先是自行车骑游爱好者的飒爽英姿,紧随其后的是微型马拉松队伍,健步走的队伍更是人头攒动……8月8日,“全民健身日”四川省成都市分会场活动,在温江区北林绿道示范段鲁家滩驿站举行。“绿道+体育”的概念在这里鲜活演绎。
在天府新区成都科学城兴隆湖畔,“跑团”成员们让“绿道+体育”变得更加日常——这些来自附近天府软件园的“IT男”们,喜欢徒步或慢跑去上班。“兴隆湖、锦城湖我都经常去,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硬件设施也很吸引人,平时有很多市民去散步、观光、骑行……成都真是一座很宜居的城市,大家可以在家门口过健康的生活。”成都“跑步公园”创始人之一、“蓉漂”郑建如是说。
“一年多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我市精心谋划,扎实推进,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天府绿道,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市建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据介绍,截至目前,天府绿道共建成1862公里,其中今年1月至8月已建成1169公里。
随着建设的不断推进,《蜀川胜概图》所描绘的蜀江两岸山川名胜、厅堂楼馆……美不胜收的画中胜景,正在由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共同组成的1.69万公里的三级天府绿道体系中逐渐呈现,次第铺展,这也是目前全世界规划建设的最大的绿道系统。作为我市区域级绿道主干重要“一轴”的锦江绿道,其水生态治理第一阶段工作初见成效,已全面启动第二阶段治理工作;锦江绿道样板段建成开放,西郊河综合改造示范工程全面开放,锦江绿道郫都区战旗村段、高新区江滩公园段开工;旅游街区示范段方案基本形成,计划在2019年春节前初见成效。
“两山”绿道中,龙泉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已通过专家和部门的评审,正按工作行动方案开工建设。龙门山森林绿道总体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三环”绿道中的三环路熊猫绿道已基本建成(除部分立交桥区以外)并向市民全环分段开放,开放长度86公里,提升完成高品质绿地约400万平方米。锦城绿道已建成绿道82公里,完成45处驿站的主体工程建设;二期项目总体设计方案已通过规委会审定,招商合作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将于今年底开工建设;三期工程纳入“世界熊猫之都”项目整体规划建设,已启动全球征集。田园绿道总体规划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进行修改完善。
主要由各区(市)县负责的“七带”绿道正按照分区实施方案开展相关工作,陆续启动并完成部分示范段建设。
与此同时,作为加快建设公园城市“三大工程”之一的都江堰精华灌区和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也正在加快推进。到2022年底前,成都市将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打造100个精品林盘,形成形态优美、特色鲜明、魅力独具的川西林盘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