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阿拉伯诗歌之夜”在蓉举行

2018-09-20 08:57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邓思璐   责任编辑: 马兰

四川在线消息 琵琶这个从阿拉伯国家传入中国的乐器,正是这两个古老文明之间交流的重要见证。9月19日晚,伴随着一曲婉转悠扬的琵琶曲《新翻羽调绿腰》,作为第四届“阿拉伯艺术节”的重要活动之一,以“我为什么写诗”为主题的“月满丝路——阿拉伯诗歌之夜”在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启幕。叙利亚诗人阿多尼斯、黎巴嫩诗人扎基·贝顿、埃及诗人哈利德.哈森,以及来自成都本土的作家石光华、翟永明、何小竹共聚一堂以诗为媒,见证中国与阿拉伯的文化交流。

本次诗歌之夜的活动上,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阿多尼斯。出生于1930年的阿多尼斯迄今已出版20多部诗集。“无论夜在天空的厅堂里有多么自由,它在身体的茅屋里会更加自由。”他激情澎湃地朗诵了自己代表作《夜:不出户的远行者》和《祖国》,充沛的情感感染全场观众,现场掌声此起彼伏。

“如今,他开始透过一面隔离的玻璃看世界,那玻璃近在眼前,透明得无法看见,但他知道那玻璃是存在的。”黎巴嫩诗人扎基·贝顿带来了他的作品《最初的声音》,他诗句中蕴含着的哲理令人回味。埃及诗人哈利德·哈森的两首诗歌《我的心是一块涌泉的石头》,同样听得人如痴如醉。而石光华的《怀念》、翟永明的《菊花灯笼漂过来》、何小竹的《剩下一些声音,剩下一些果皮》也让人领略到了中国诗歌的魅力。

讨论会上,诗人们分享起各自的诗歌之路。或与古人神交,为生活中的伤害疗伤,对于为什么写诗,每位诗人的理解和答案都不一样,但诗歌穿越时空、地域的永恒性得到诗人们的一致认同。沉醉在充满诗意的杜甫草堂,阿多尼斯将草堂本身比作一篇动人的诗歌。“中国和阿拉伯之间的交流频繁,现在双方在文学上交流更能深化彼此的友谊,我希望双方的交流能更多样化。”

(记者 文莎)

原标题: “阿拉伯诗歌之夜”在蓉举行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