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新型农民养成记:男子用了几十年时间发明“旱稻”

2018-10-09 07:0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韩钰宁   责任编辑: 马兰

 

1

饿怕了

王前树结婚分家时,家里只有8分地,无论怎么种,都不够吃。不得不在饭里放进红著、玉米。

狂种地

王前树耕种的土地已达183亩。在有着百余万人口的叙州区,单种稻谷,王前树是种稻规模最大的农户。

爱发明

王前树的奇不仅在于痴迷于种稻谷、育种子,还在于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发明“旱稻”。

盼未来

现在,王前树欣喜地看到,返乡务农搞种养殖、流转土地搞集约化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国庆前,54岁的宜宾农民王前树忙了100吨稻谷的收割后,又马不停蹄赶到几十公里外参加农机驾驶培训——他跟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从成家时分到的8分地到现在一年种了183亩地,从刀耕火种木犁牛拉到现代化机械耕作,从自制稻种到在旱地种出水稻,一年收获上百吨稻谷。躬耕土地近50年的王前树见证了农耕文化的变迁。

吃不饱怎么办?

多种地——

“粮食才是生命线,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

王前树是宜宾市叙州区普安镇凉井村人,54岁的他从记事起,就没有离开过脚下的土地。王前树记得自己在三四岁时,就跟着母亲下地。当时家里孩子太多,吃饭是个大问题。王前树结婚分家时,家里只有8分地,无论怎么种,都不够吃。

老伴罗家容记得,1988年,她娘家哥哥一家的地不想种了,王前树以极低的代价租种了舅哥的土地。当年粮食收回家,才开始有饱饭吃。“粮食才是生命线,没有粮食一切都是空谈。”20岁出头的王前树,有了对土地和粮食最深刻的领悟。

王前树只有8分地,年产稻谷不足500斤,难以糊口。不得不在饭里放进红著、玉米,才能勉强过上一年。90年代,在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打工的时候,年富力强的王前树坚决留守在了农村。随着大量人口外出,农村得不到及时耕种的土地也越来越多。

罗家容还记得,自己分配到承包土地是在1998年,她和自己的一双儿女,同时“进地”。经过此番土地调整,王前树家的土地从8分,增加到了3亩多。可是如今,王前树家事实上已经没有一分地是自己的了。“修公路、房舍、仓库,已经占完了。”王前树变了一个没有土地的老农民。

没有土地的王前树,全靠代耕代种别人的土地。普安镇凉井村支书王强告诉记者,王前树种植的稻谷地,分布在仙山、光荣、土主、致益及凉井五个村。“最远的地方,距离王家五六公里。”据王强推算,王前树对土地的投入,每年每亩300元左右,而人工工资还要占去收益一大半。

到了2018年,王前树耕种的土地已达183亩,年收获水稻、旱稻100余吨,产值近30万元。宜宾市叙州区农技站副站长彭洪告诉记者,在有着百余万人口的叙州区,单种稻谷,王前树是种稻规模最大的农户;排名第二的,可能不足其规模的三分之一。

产出低怎么办?

“捡”土地——

至少翻耕三至四次,把荒地耕成熟地

“能租到的土地,条件一般都不太好。”王树前告诉记者,如果土地条件好、交通便捷,水源丰富肥力高,承包人会自己耕作;即使没人耕作,租金也高,王前树付不起。而能租到的土地,要提高产量就必须进行整理、改良。

通过30多年的租地种粮,王前树的种植规模越来越大。规模越大,投入也越大。王前树有一本流水账,2017年他全年雇工1000人次以上。其中栽秧、收稻约600余个工,农闲修堰筑路、补漏锄草等400多个工。王前树“捡”来的土地,往往是抛荒多年的荒地,需要砍草烧荒增加肥力,至少翻耕三至四次,把荒地耕成熟地。

“开荒”只是王前树对土地改良的一个方面。王前树还要对“捡”来的、分散的土地进行整理。丘陵地区的土地,一半都在山坡上,抛荒后土地长草不说,常有水毁情况。王前树要正常耕作,就需要对水毁的田边地角进行修补,人工抱来石块,垒砌成牢固的堡坎。为了便于将来实现机械化种植,王前树把有条件整理的小田,挖成平顺的大田。

目前王前树代耕的土地分两种形式,一是出钱租的,每亩100元至300元;二是“捡”的,不用支付费用。“村民外出,土地一年没人耕就长草,两年就成沼泽荒地。再回来想耕作,难度极大,所以他们也愿意有人年年翻地深耕,他回来才是熟地。”凉井村主任陈昌林告诉记者。

水稻遇旱怎么办?

栽旱稻——

“稻谷要是能种在地里,不就不怕干旱了么?”

王前树在普安镇甚至整个叙州区农业系统眼里,都是个“奇人”。他坚持做了几十年的常规稻种选育,但由于王前树没有取得相应的育种资质,制稻种只是“自娱自乐”,有种子之实,却产生不了种子的价值。

王前树的奇还在于他用了几十年时间,发明“旱稻”。“种在旱地的水稻,不用蓄水就能结实,我在农村生活了几十年,没见过。”当村主任陈昌林和村民们看到王前树把水稻秧栽进旱地时,大家都嘲笑王前树“是不是疯了”?

王前树告诉记者,有一年当地天干,旱情严重,水稻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就琢磨这个事,为什么稻谷必须在水田里种植,要是能种在地里,不就不怕干旱了么?”

王前树的第一批试验稻果然很快失败;第二年,王前树又把水稻栽进肥力强的旱地,结果稻秧疯长,到收割的时候长成比人高的茅草,仍然颗粒无收。在大家的嘲笑声中,王前树第三年继续试验,这次他把秧苗种在贫瘠的原土中,结果成熟期时他竟收获了一批原种。

如此反复十几年后,王前树的旱稻种子品质越来越稳定。9月4日,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和叙州区农业局相关技术人员,对王前树的两个旱稻品种进行挖方测产,结果有些意外。“表现最好的大穗型旱稻品种,亩产达750公斤;另一个表现一般的,亩产达到550公斤。”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生物与化工工程系教授周黎军告诉记者,王前树的旱稻,仍然属于水稻品种。

周黎军认为,今年王前树的旱稻之所以高产,跟风调雨顺的气候有关。周黎军说,如果气候条件恶劣点或者普通气候,其产量就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但旱稻易于实现有机栽培,农残可以通过深翻解决,一切可控,品质更有保障。”周黎军说。

叙州区农技站副站长彭洪认为,王前树发明的旱稻和水稻比,具有一定优势,在无水田或少水田地区、高榜望天田区域种植,既可增加稻谷粮食产量,也有利于有机稻米生产,降低农村劳动强度。

土地太多怎么办?

智能化——

农机具让农民从艰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村民和专家们一致认为,王前树对于土地和庄稼的热爱,造就了他对种地的热情。“他每天都在干活,没有闲耍的时间,也没空跟人吹牛。”在村主任陈昌林眼里,王前树是凉井村的大忙人,他不是在干活,就是在干活的路上。

王前树家的农活太多太重,以至于罗家容的娘家哥哥姐姐们相当不满。“回去一回就被骂一回,嫂嫂们喊我赶紧跟他离婚,不然要累死在地里。”罗家容说。邻居陈仁秀帮了王前树十多年,她印象最深的是几年前,王前树盖房子从楼顶摔下来摔断腰,大家要送他去医院,王前树担心自己一走没人干活。坚决不去,最后自己砍竹片做夹板撑腰,历半年才恢复。这期间,王前树仍然在干活。

王前树家有三处建筑物:一处住房,一座常规库房,一座采光库房。在常规库房下的地下室,是专用的农机具房,百多平米的房子里摆满了各种农用机具。王前树说,目前他最主要的农机有0.8型手扶式联合收割机1台,手扶式栽秧机2台,半喂入式打谷机5台,手扶式旋耕机4台,抽水机4台,粪灌机1台及其他小、微型农机,总价超10万元。

王前树告诉记者,中国广大平原地区农村,机械化、自动化程度很高,但在丘陵及山区,实现完全自动化还有困难。“以前犁地靠牛,农忙时用牛一月,但这牛得一直养着,至少每天花半个工养牛。”王前树说,现在犁地犁田,都是机构化,用旋耕机、微耕机。

农机具让农民从艰苦的体力劳作中“解放”出来,这增强了王前树务农的信心。王前树相信,随着机械化、智能化程度的提高,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适合丘陵、山区地貌特征的农业机械被发明出来,对土地的规模化整理也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趋势。

未来农村怎么办?

现代化——

“土地集约化是大趋势,因此农机大有作为。”

9月23日,秋分,中国首个丰收节,宜宾县叙州区农机站在蕨溪镇黄金村,启动了为期7天的“联合收割机驾驶员培训”。来自全区20余个乡镇的62名新型农民,参加了培训。王前树带着老伴罗家容,放下手里的农活,脱产学习联合收割机操作。经过考试后,这批年纪从18岁到60余岁不等的农民,将取得国家相关部门认可的“执照”。

“机械化程度高不代表耕作可以简化,深翻细耕能提高黄谷品质。”王前树的黄谷,每公斤比其他村民贵0.20元。水稻专业出生的周黎军告诉记者:王前树种的旱稻米品质比较好,口感达到优质三级水平。稍加包装和有机化,王前树的稻米价格每公斤完全可以提高到8-10元。

成都商报记者从叙州区农业局了解到,国庆节后该区将为60余名“职业农民”颁发职业资格证。王前树是当地认证的职业农民之一。54岁的王前树不但拿到了农机执照、职业农民证书,还熟练地玩起了智能手机,甚至会用视频软件对小视频进行快慢编辑。几年前,王前树申请注册了家庭农场。对于自己发明的旱稻种子,王前树也在考虑申请专利。

在叙州区农机站站长杨溢眼里,54岁的老农民王前树无疑是当下的新型农民的代表之一。王前树很早前就参加了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组织的新型农民培训。

前些年,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王前树一直比较担心,他们这批老农民慢慢老去,而年轻人似乎并不愿意留守农村。现在,王前树欣喜地看到事情正在发生变化,返乡务农搞种养殖、流转土地搞集约化生产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在杨溢看来,农村确实大有作为,很有前景。“农村劳动力减少,个体种田的人越来越少,土地集约化是不可避免的大趋势,因此农机大有作为。”杨溢认为,丘陵、山区的农民,最终也将实现机械化、现代化。

成都商报首席记者 罗敏 摄影报道

原标题:新型农民养成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