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达州地陷生死搜救50小时 这群人脱下军装最后时刻坚守阵地

2018-10-12 08:58   来源: 四川在线   编辑: 韩钰宁   责任编辑: 马兰

10月7日,国庆长假最后一天,达州市主城区,秋雨绵绵,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星期日。动车达成线返程的人多于潮水。达川区亭子镇友山村的小青(化名)和新婚丈夫小龙没有抢到回成都的动车票。没有动车,就只能在南外东环南路的达州客运南站乘长途汽车。买好车票后,3日刚在老家办完婚礼的小夫妻两商量着给成都的朋友带点喜糖,新婚燕尔的他们挽着手走过马路,到车站斜对面的超市。

小青对这一片再熟悉不过了。2013年,未满19岁的小青就在达州客运南站斜对面的一家民营医院工作过数月。耿直、开朗、嘴巴甜,是大家对她的印象。没有护士证,小青只能在办公室做点行政工作。电脑用得不熟练,全靠同事手把手教。这个小姑娘“姐姐长姐姐短”,什么心事都写在脸上,大家也非常喜欢她,一名原济民医院员回忆。

小青家庭条件不算好,当时她的工资大概1000出头。每次凑份子吃饭,姐姐们请她,但她总把钱硬塞回来。一次送病人回家走到亭子方向,小青还豪爽邀请同事到家里做客。

几个月后,拿到护士证的小青离开了这家医院。监控显示,下雨天,路上行人较往日少了很多。走在这条曾经走过无数次的人行道上,小青和丈夫靠得很近,说着悄悄话。买完糖,回成都,期待着开启婚后新生活。

就在济民医院门口,他们和一对父子擦肩而过。2点27分,突如其来的地陷,让她和丈夫,连同新婚后的生活理想,一起跌落进黑暗深处。监控显示,同时跌落的,还有这对父子。

惊心动魄瞬间:遭遇二次塌陷死里逃生

同一时刻,不到2公里外的达川消防大队南外镇中队,抢险班班长汤用正在午休。事发两分钟后,指挥中心接到报警——东环南路103号(济民医院门前)发生人行道路面塌陷险情,4名行人被困。拉开被子,穿上裤子、拖鞋,冲下楼、换抢险服,一系列动作汤用在下意识里一气呵成。

当兵6年,汤用经历过多次深井救援,但城市道路塌陷,还是第一次。登上首战车,汤用和同事在5分钟内到达现场。初步评估,塌陷面积5-6平米,深度2米多。

塌陷口不大,在地面完全侦察不到地下情况。汤用和副队长胡林江领了任务到底部勘察搜救被困人员。借助软梯,系了2根50米长的安全绳,胡林江和汤用一前一后下到坑底。

底部有泥土有石块,第一脚踩下去,和走在地面的感觉差不多。两人没有意识到二次塌陷的危险正在靠近。

围观群众反映,右前方可能有被困人员,两人搜寻一番后没有收获。走到软梯的左前方,发现一堆石块中的头发,疑似是被困人员后脑勺。

两人走到附近,打算清理被困者周边的石块,再观察有没有生存可能。才捡了两三块的功夫,汤用感到脚底一空,站立的位置正在下陷,脚下的地面出现空洞,就像一个漏斗,四周的泥石瞬间滑落下来。二次塌陷发生了!两人手脚并用往上爬,上面的8个战友看到这个情况也迅速反应拉起安全绳。

4、5秒的瞬间里,胡江林和汤用死里逃生。上到地面,他们才想起来后怕。抢险救援和逃生是训练的主要项目,但救援中二次塌陷,以前却没遇到过。

当天傍晚,两人在塌陷中死里逃生的小视频在网络传开。那一天,阴历8月28日,是汤用24岁的生日,在惊魂未定的汤用心中,更多的是惋惜。“我们的职责就是救人于水火,虽然不知道被困者还有没有生命迹象,但是自己没能救起来,心里堵得慌。”他不愿意休息,一直守在塌陷区,刨土、接应,忙个不停。

次生灾害风险:逐渐失去的生命信号

二次塌陷发生后,救援难度和事态严重性瞬间升级,各方救援力量陆续赶到。二次塌陷的坑道面积扩大到10平米,深度5-6米,塌陷坑四周还不时有小范围垮塌,还有继续塌陷的可能。

各部门一碰头,信息更多了。塌陷区十几条管线纵横交错;垮塌区域有一个口径80公分、深达15米左右的检修井;塌方区域下方有一条涵洞。这条建于1999年的涵洞,原本是一条小河沟,涵洞系条石做成的砌体结构,宽3米,墙体高4米,拱顶1.5米。根据20年前的图纸判断,基本确定涵洞就在坑道下方。而涵洞深浅不一,浅的离地表5-6米,深的10余米,塌陷点的涵洞多深,也无法确定。

断电、断水、断气,疏散群众,省煤田地质局一三七队每隔半小时监测建筑物情况。达州市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支队组成搜救小组,从涵洞内部勘察的消息显示,涵洞内有塌方迹象,形成了梗阻。

堰塞体,是极度危险的信号。据达州水利电力建筑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蒋建成介绍,从事发前到8日上午,达州一直下着小到中雨,这条涵洞的来水面积有8平方公里。据估算,堰塞体以上有7万立方米的水体,水位超过拱顶2米以上。

这就相当于地下一根巨大的高压水管在地下,一旦挖掘机操作不当或贸然挖通涵道,7万方水瞬间涌出,不仅救援失败,马路也将化为汪洋,现场救援人员也有危险。指挥部调集冲水泵在上游检修口、雨污井口不间断抽水,又从广安、成都调来大型抽水设备应急。

单靠消防员地面作业搜救不可行。要找到涵洞的拱顶位置,就要为挖掘机拓宽作业面,形成阶梯状,方便其深入挖掘。作业范围逐渐摆到了东环南路中央。挖一会儿,搜救人员再深入坑道底部手刨。

8日0:20左右,救援人员发现第一名被困者。一同被挖出的背包里,还有一张7日下午3点多到成都的车票。这是埋得较浅的小青。汤用亲手把这个比自己小一岁的女孩送上了救护车。事后他估计,这可能就是他没来得及救出的女孩。

9个多小时后,他在塌陷区底部手刨出了小青的丈夫小龙,遗憾的是,小龙也未生还。

9日上午,第二名被困者挖出后24小时没有收获。临近上午10点,曾东的神经越来越紧。作为达川消防大队的大队长,从事发到现在,他只休息了三小时。40多个小时过去,作业面越来越大,另一对被困父子还没找到。次生灾害一触即发。想到现场人员的安危,曾东的压力,也如涵洞内的水压越积越高。他再三强调,消防人员必须做好全套防护准备。

迟到告别仪式:和军衔说一声再见 使命不变

另一重复杂的情绪在曾东和所有救援的消防官兵心中酝酿。

再有几分钟,全国17万消防官兵参与的公安消防部队移交应急管理部交接仪式就要举行,53年的消防现役成为历史。原本,他和战友应该身着军装,为自己的军旅生涯画上句号。因为7号这场突如其来的地陷,他和大队、中队的消防官兵必须坚守现场。

10点整,在塌陷坑边,曾东掏出手机,拍下死盯了40个小时的现场,在朋友圈写下——“我在救援现场和你们一起迎接这一刻的到来”。

达州市共有45名消防官兵参与本次救援,达川区消防大队也是我省唯一整建制未参与交接仪式的单位。

10点20许,挖掘机挖到了涵洞顶部,发现父子俩的雨伞。挖到涵洞拱顶,既是风险点,也是搜救的积极信号——曾东相信,挖到底,离找到父子俩不远了。

下午3:20和3:50左右,父子俩的遗体在涵洞上前方相继被找到。

搜救结束,未发生次生灾害,临近10月9日下午5点,消防救援力量离场。出任务的时候,他们还穿着军装。50个小时后回到单位,他们从消防战士变成了消防员。这个和平年代里离牺牲最近的兵种,要和军装说再见了。

错过盛大的交接仪式,汤用打开手机,陆续看到各种新闻,一段宣传片里,《为了谁》《消防战士之歌》的背景音乐,让他的情绪瞬间决堤。24年的生命旅途中,四分之一的时间,都与军装为伴。取下军衔的一两分钟,在汤用这里尤其漫长。他小心翼翼地包好,放进柜子,又毅然决然关上柜门。“在脱下军装的最后时刻坚守阵地,这是最好的纪念,不管身穿何种服装,我们的使命就是服务人民,营救生命。”(图片由达川消防大队提供)(记者 徐莉莎)

原标题:达州地陷生死搜救50小时 这群人在脱下军装的最后时刻坚守阵地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