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浦东先生”赵启正 种下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种子

2018-10-15 09:29   来源: 华西都市报   编辑: 孙仲秋   责任编辑: 马兰

赵启正回顾浦东大开发,“我要感恩于我们伟大的时代,感恩于伟大的浦东开发。”

今日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钮一新摄

黄浦江蜿蜒东流,穿过上海,江的两岸便是浦西和浦东。

一条黄浦江,见证了上海两个时代的辉煌。西岸外滩,是100多年前留下的西式建筑,被喻为万国建筑博览会的楼群,见证过旧上海的风情。

东岸浦东,25年前,赵启正带领“浦东八百壮士”,在一片农田里种下了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种子。不断刷新天际线的高楼,代表着这个时代和未来。在浦东陆家嘴,这里的每一幢摩天大楼,都是一条“站着”的金融街。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浦东;1993年,浦东新区正式设立。赵启正与浦东一起,开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许多国际友人曾亲切地称他为“浦东先生”,而港澳台同胞及海外华人则用“浦东赵”来形容他对浦东开发的执着与投入。

1995年6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总部从浦西迁入浦东,这是第一家国家级银行分行入住浦东。在开业仪式上,新区管委会主任赵启正代表浦东向对方赠送了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羊,意寓着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作为金融业的“领头羊”率先进入了浦东。 朱岚摄

如今的上海外滩,人头攒动,每天50万人次站在这里凭栏眺望浦东。夜晚降临,东方明珠一线成为游客“打卡”留念的背景,这里有着中国最美的夜景。

1996年,赵启正曾写过一首诗,称浦东是“一个中国的美少年”。20多年后,浦东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浦东先生

1984年,在中国改革开放史上,是一个重要年份,对于赵启正来说,也是。

这年初,邓小平南下视察深圳和珠海等经济特区,留下一句时代之音:“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

就在这一年,赵启正由一名工程师成为上海市委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这个转变,显然超出了赵启正原有的人生规划。

“与时代同行”

1958年,18岁的赵启正成为中国科技大学首届新生。因为父母都是南开大学的物理学教授,从小耳濡目染,赵启正报读了核物理专业。

1963年,大学毕业时,正值中苏关系破裂,中国要自力更生。赵启正响应号召,来到核工业部第二研究设计院做反应堆的物理研究和实验工作。

1974年,赵启正调到航天部上海广播器材厂工作。当时,中国彩色广播设备的研制刚起步。赵启正承担了彩色电视摄像机的关键器件——摄像管偏转聚焦线圈的设计开发,工作也由核物理转到电子光学。

这期间,赵启正填补当时国内诸多技术空白,也赢得了许多荣誉。

1978年,38岁的赵启正获得上海市和航天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称号。

这一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赵启正很兴奋,想着“知识分子的地位提高了,也可以和国外同行交流了”。

1980年,中央提出干部队伍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在这一背景下,1984年5月,已是改革开放后上海市和航天部最年轻高级工程师之一的赵启正,调任上海市工业工作委员会党委副书记。同年底调任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代部长。

从一名科技工作者到党政领导干部,44岁的赵启正正是时代要求的“四化”干部。

赵启正说,人生经历的不断转变是“与时代同行,我们的命运是跟中国的命运完全在一起的”。

原标题:“浦东先生”赵启正 种下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种子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