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全搜索新闻网(记者 姚雯君)10月24日报道 一张完成的地图,大家可以看到绵延的群山、蜿蜒的河流、密集的道路等元素,但知道这些准确的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吗?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本期民生点击《成都地图,你看懂了吗?》,带你去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见一群画成都地图的人。他们所绘制的新版成都地图,不久前获得了我国地图学界最高奖项裴秀奖铜奖。
为了采集数据自学无人机
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是地理信息行业中的佼佼者,在省内排名前列,主要工作是勘察、测绘地理信息等的处理和应用,包括成都市卫星、航摄影像处理,大比例尺地图编绘、印刷、更新,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等。
“制作地图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前期需要做许多的铺垫,主要是数据采集,采集完成后,再对数据进行分析、编辑,最后才能绘制成图。”成都市勘察测绘研究院地理信息分院负责人陈凯说,“数据采集主要有航拍影像、卫星影像和地形图数据等。”
陈凯告诉记者,院内有自己的无人机,工作人员会参与部分的区域航拍,通过无人机的方式快速采集数据,对时间和天气的要求都比较高。陈凯说:“无人机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我们知晓这个手段后就及时进行了引进。最开始,大家都不太会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后,才慢慢熟练起来。一开始无人机只是用于拍摄市域照片,后来才逐渐开始拍摄全景影像和正射影像。”
另外,要求比较详细的地形图数据工作人员们必须实地测量,比如房屋竣工验收和道路验收等。因为工程建设需要大比例尺地形图,这些数据需要通过不间断的更新维护,保障它的时效性。
一张地图仅绘制就需要两三个月
在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龙泉山脉的高低起伏,在这背后,蕴藏着哪些门道呢?
“首先要通过航飞的手段获取数据,但拍摄时的位置坐标是不够准确的,需要后期进行识别处理,找到它的正确位置,得出高程数据,再通过高程数据得到的是高程点,最后做成直观展示的数据,再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出它的海拔,最后才能输出成为大家看到的地图,”陈凯说。
据陈凯描述,地图编绘需要长期的经验,做一张小比例尺的地图大概需要两到三个人做两到三个月,每张地图都是有版权的,要申请审图号,审图号里面包含城市名称,审核年份、编号等信息。
为采集数据曾掉粪坑、被狗咬
地形图数据需要细致并且实时更新,市政测绘分院副总工程师马明接触这一行已经有14年之久,据他描述,他们通过全站仪和GPS进行数据采集,这些数据细到房子的每个拐角,道路的信号灯、路牌、路灯、井盖、管线等。测井盖是比较危险的一件事,因为需要在车流涌动的大马路上工作。
“在外测一天的图,回来再花一天的时间用规定的符号、线将测量的点连接起来,比如说河流一般是蓝色的线,植被一般是绿色的线,”马明说,“工程测量主要还是靠劳动力作业人员到实地现场进行测量,还是比较麻烦的。兄弟们会去各个地方去测绘,成都最高点苗基岭的高程就是我们单位测出来的。”
“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在乡里测图,同事有掉进粪坑,有被狗咬的,”马明说,“印象最深刻的还是2013年的夏天。那年,成都二环高架刚建成,老百姓非常期待高架通车。当时,我们必须在通车前必须完成全部的二环高架的竣工测量工作,留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两周。在成都最热的天气里,我们整合全院骨干力量,六七十个人分成了十多个小组,完成了桥上、桥下、及各个设施的测量。”
“我们平均一年要进行3000多次测绘,可以这么说,成都能去的地方,兄弟们都去过。”
近几年成都发展迅速 更加注重“绿色”
城市的发展态势对于地理信息从业者来说感受是比较直观的,陈凯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最近几年成都的发展非常快,每年都会新建铁路、地铁线路、城市道路等交通体系,商业综合体、住宅小区、公建配套设施等也在增多,包括一些文化、娱乐等建筑设施数量也在增加,增长态势在副省级城市里处在前列。
对于马明来说,感受也是不同。“成都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越来越大,比如轨道交通、一二三环改造、建设五环、六环等。这对大家来说这是一个好事情,”马明说,“再一个感受就是,在推动基础建设的同时,成都更加注重‘绿色’。近几年我们参与了包括锦江绿道、天府绿道、锦城绿道等项目的测量工作,绿道工程比以前多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