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宝成铁路开通60周年的变与不变

2018-10-26 07:16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段琪琳   责任编辑: 马兰

本报制图曹劲松

本报制图曹劲松

10月23日8点30分,随着一声汽笛长鸣,从成都开往北京西的T8次列车缓缓驶出成都站,沿着宝成铁路一路北上朝着目的地北京飞驰而去。今年是宝成铁路开通60周年,本报记者登上此趟列车,感受宝成铁路变化的列车服务,以及不变的铁路人的坚守。

成都最早北上出川铁路通道

中欧班列通过宝成铁路通向欧洲

宝成铁路,顾名思义是连接陕西宝鸡和四川成都的一条铁路。1958年1月1日,随着北上进京的直通旅客类车从成都站开出,标志着宝成铁路正式通车。这条诞生于新中国的铁路,是成都北上出川最早的铁路通道,它的开通不仅让成都拉近了与首都北京的距离,同时也拉动了整个大西南的经济发展。此后,为进一步提高全线运输能力,宝成铁路于1961年起分段进行电气化改造,从最险的宝鸡风州段开始。至1975年7月,绵阳至成都段电气化铁路开通,实现了宝成铁路全线电气化,成为中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电气化改造的完成,开启了宝成铁路现代化的历程。运能大幅提升,让更多的人流,更大的货流可以快速流通。虽然,如今成都北上有了更为快捷的西成高铁,但是作为成都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载体的中欧班列蓉欧快铁,仍然需要通过宝成铁路,翻越秦岭后,一路向西去往欧洲。

“将就走”到“讲究走”

从绿皮车到冬暖夏凉特快列车

陈靓是成都客运段的北京一队指导车长,她曾经在成都开往北京的“天府之星”号列车上担任列车长。“这是宝成铁路开通的照片、这是宝成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的照片……”陈靓向记者介绍着餐车内悬挂着的珍贵老照片。而这些照片中,让陈靓感触最深的还是T8/7次列车正式开行的老照片。

1978年,我国改革开放拉开了大幕,而就是在这一年,成都至沈阳的T8/7次列车正式开行,这是成都始发的四川首趟进京特快列车。1986年T8/7次首获“红旗列车”荣誉称号,并将此殊荣保持至今。“T8/7次列车的发展,也就是广大旅客从‘将就走’到‘讲究走’变化的一个缩影。”陈靓说,过去T8/7次列车都是22型车,没有空调,车厢里冬天透风,夏天闷热,“茶炉都是烧煤的,几节车厢才有一个并且限时供应,不仅列车员工作麻烦,乘客也很不方便。” 陈靓介绍,1995年5月14日,T8/7次改换国产新型全封闭式25G型空调列车,实行全程对号入座。“车内冬暖夏凉,还装有电动开水炉。”1997年,T8/7次列车获“红旗列车”12连冠。1999年5月,T8/7次列车获“五一”劳动奖章,同年9月又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创新先进单位”。

“由于当时旅行时间较长,为缓解旅客乘车疲劳,那时的T8/7次列车的列车员还会在车厢里带动旅客做自编的广播体操。”陈靓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旅客,打造服务品牌,2000年10月21日,T8/7次首次注册命名为“天府之星”号,采用时速140公里的国产新型25K空调车。同年还被团中央、全国铁道团委命名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当时西成高铁并未开通,T8/7次列车就是成都人民北上出川的主要铁路客车,同时也是全国人民认识成都、了解成都的一个流动窗口。”陈靓说。

从猪皮饭到回锅肉

列车内服务不断提档升级

不仅仅是列车的硬件在变化,宝成线上的列车服务也在不断地提档升级。

“2毛5的猪皮饭你吃过吗?”曾思华指着餐桌上的铝饭盒笑着向记者发问。曾思华现是成都客运段餐营指导,曾在T8次列车当了15年厨师。“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肉还是很珍贵的东西,所以那会儿餐车供应的餐食没有那么丰富。”曾思华说,在那个肉还很珍贵的年代,火车上的餐食是用铝皮餐盒装起来的,一荤一素——用大锅炒好肉皮,再凉拌个粉丝,一份份码好后推出去卖,2毛5一份。

“到了上世纪90年代,菜品就开始有了变化。”曾思华指着工作人员摆出的各年代经典餐食向记者介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条件不断提高,旅客的口味也开始丰富起来。“那时候我们餐车就开始增加菜品,比如回锅肉、麻婆豆腐、宫保鸡丁……特色川菜开始登上火车。”曾思华说,从这个时候开始,列车上的餐食品种开始变丰富了,从“一荤一素”变为“三荤两素”乃至单锅小炒;2000年后,盛饭的大盘子换成了可分餐的饭盒,饭菜不再混装。现在,列车上已经出现儿童套餐、老年套餐等个性化餐食。

60年不变的坚守

保证宝成铁路行车安全

宝成铁路上的列车在变,列车的服务也在变,而不变的却是宝成铁路上铁路人的坚守。

10月24日,一支由6人组成的危石整治工区的小队,穿好了工服,从山顶上悬垂下来,一条安全绳索是他们所有的保障,他们的脚下是50多米的山崖,而山崖边则是滚滚而下的湍急江水。这项工作和宝成铁路有着同样的年龄,至今已经经历了60个年头。而这群铁路人被称为高山上的“蜘蛛侠”,通过给山上的危石贴“身份证”,进行搜山扫危。“我们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山上检查,对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地熟悉,我们的工作就是及时发现危及行车安全的孤石危岩,并及时进行清除或加固处理。”危石整治工区工长付光军告诉记者,他目前已经为宝成线除危石24年了,“这段铁路线,是修建在风化页岩的地质结构上的,山上的石头有风化掉落的危险,影响铁道线路安全,而这样的石头,便被称为危石。”付光军说。60年来,这支队伍活跃在宝成铁路上方群山之中,每天他们扛着工具,攀岩10余公里,查危石、排险情……在管辖的近100个山头上,他们多次发现危岩体并及时处理,450多处危岩体没有发生过一次因落石而影响行车安全的事件。正是因为他们的坚守,才让宝成铁路这条钢铁长龙有了安全保证。

本报记者 田程晨 文/图

原标题:宝成铁路开通60周年的变与不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