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远郊乡村里的千元民宿 成都绿道体系背后的“高质量发展”

2018-12-05 07:39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梁巍   责任编辑: 马兰


酒店位于“网红建筑”竹里后方的半山腰上

冷翠千竿玉,浮岚万幅屏。凭栏避微雨,挈笠遇归僧。

残月明楼角,屯云拥塔层。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

800多年前,时任蜀州(今崇州)通判的陆游,造访道明白塔禅院时,写下了这首《白塔院》。诗里的千竿玉,指的是崇州道明镇葱茏的竹林。

如今,道明的竹林还在,最近,“溪山属闲客,随意倚枯藤”也从诗句变成了现实生活。与村庄农田对望的竹里乡村度假酒店已于今年9月开始营业,即使标价千元,也会在周末挂上满房的标识。

酒店位于道明镇竹艺村。对,就是现在很火的那个“网红村落”,从成都市中心驱车前往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算得上是成都远郊了。而在今年3月前,竹艺村还未能在地图上被找到。

从无到有,从默默无名到网红村落,从传统务农到第三产业,书写竹艺村命运的,是成都决定打造川西林盘以及1.7万公里的天府绿道,形成全世界最长的绿道体系。

生命力旺盛的绿色,通过血管一样的绿道流入全城,流向村落,将当地文化激活,让村庄产业脉动。这样新潮而有力的城市发展方式,正是成都面向新时代迸发出的活力、魄力与大胆的锐气。

绿水青山

从竹林到绿道林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都人对绿色的记忆、依赖和向往更是毋庸置疑的,脑海里甚至有一种条件反射——当看到了成片竹林,就感觉能找到人家。

竹艺村文化顾问张珂瑶认为,人们对绿色乡野的向往,是竹里乡村度假酒店业绩喜人以及竹艺村走红的原因之一。酒店位于“网红建筑”竹里后方的半山腰上,沿东西向长条布局与村庄的良田美景对望,北面相对的则是墨绿色的无根山。八个独立单层客房落于林中场地,被葱茏的竹林环绕。酒店建筑设计与8字型的竹里出自同一团队,客房的双曲面屋顶由圆形平面拓扑而成。与竹里一样,每间客房的平面两圆形中间都形成了一个独立户外院落,院落里精心设计的景色透过客房的落地玻璃窗映入眼帘,进一步填充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距离。

绿色,不仅是酒店的色调,也是接受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整治与绿道修建的竹艺村的色调。

在天府之国的广袤土地上,川西林盘星罗棋布,本如同一块块“绿色翡翠”,但随着乡村的不平衡发展,林盘的风貌遭到破坏。成都将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和天府绿道体系列为乡村振兴的重点工程,按照“整田、护林、理水、改院”和“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建设原则,让“翡翠”重新规整,绿道则像一条锦带,将这些“翡翠”与城市串连起来,形成世界最长的绿道体系。

绿道体系的建设是竹艺村从无到有的第一步,几个村相交的杂田,经过田野梳理、林木护理、绿道修建、基础设施完善后,变成一方精致的川西林盘,成为最先亮起光的“翡翠”之一。而成都在2022年底前,还要保护修复1000个川西林盘,构建起天府绿道“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主体骨架绿网。建设全世界最长的绿道体系,以此回应市民对绿水青山的向往。

文化激活

从竹编到天府文化

而这些绿色流向村落的时候,就像给当地的文化注入了催化剂。低头沉睡的文化,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新焕发出活力。道明的竹编就是例子。近年来随着年轻人前赴后继地赶往城市,道明的竹编文化渐渐低头沉睡,直到川西林盘和绿道工程来敲门。

改院,是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组成。国学爱好者冯玮和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马嘶是竹艺村的新村民,一人开煮茶做菜的小院,一人开书院迎鸿儒谈笑。他们的共同点是,院落都依照川西民居原本古朴的样子做了还原改造,敲掉了不能“呼吸”的白瓷砖墙面,露出原本的青砖,屋顶码起黛瓦,院里摆几只竹编的座椅,村子里新建的竹里和酒店也是一样。

为了进一步激活竹编文化,竹艺村里还开设了一间竹编博物馆,集博物展示、竹编产品售卖、竹编手工互动体验为一体,传递竹编的魅力与温度。

这些新与旧通过乡村绿道的串联而显得融合统一,竹编文化的美学也得以在竹艺村体现到极致。融入天府文化,有效传承体现成都城市气质的生活美学,本身也是成都建设绿道的初衷与目的。

不仅是竹艺村,明月村的窑文化、战旗村的酱文化随着林盘打造名扬全国;锦江绿道用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五大文化主题段对现状360处文化资源进行筛选提升,建立锦江文化展示体系,构建天府文化长廊;锦城绿道正打造蜀仙胜境园、茶马古道园、蚕丛鱼桑园、林泽杜鹃园等数十个特色园,重现《蜀川胜概图》……构成成都绿色线与面的绿道和林盘,承载着文化振兴的功能,渐渐长成一张文化名片,将成都和其厚重的天府文化一并推向了未来。

产业脉动

从酒店到农商文旅体

唤醒文化后,与其相关的产业也在绿道体系中顺理成章地生根发芽了。标价千元的竹里乡村度假酒店,与大自然相亲,在设计中融入竹编文化,开业2个月以来,酒店以周末入住率超70%的业绩,与比邻的竹里餐厅一起成为竹艺村亮眼的第三产业代表。上周末,从重庆来的张先生带着妻儿自驾来到竹艺村,“听成都朋友说这个村子修得漂亮,我就想来看看,没想到还有这么好的吃住,这次时间紧,下次再来。”

竹艺村的第三产业不只是酒店,冯玮煮茶做菜的遵生小院和马嘶的三径书院,还有来去酒馆、青旅无间……今年3月开村以来,张珂瑶长时间在游客服务中心,而她拿出的导览手册已经又是一个新版本了,标识从几处增加至25处,其中大半都是和旅游相关的第三产业。“竹艺村二期计划今年年底开村,还有一些新村民会来,现在只剩一席空位了。”

而新业态不只有新村民带来的。导览手册中,还有陈嬢嬢竹编、郭嬢嬢染坊、王爷爷竹编几个“乡味十足”的点位。张珂瑶告诉记者,这是老村民从几个月的村庄改变过程中习得的,他们提高着审美、学习在熟悉的传统务农中加上文化的附加值,从而开启了第三产业的大门。“村里现在游客挺多的,他们生意都不错。”

以竹艺村为缩影,绿道打造的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的业态布局,正在激活绿道沿线乡村产业永续发展的动能。沿线有乡村的锦城绿道与锦江绿道,都已相继制定了产业规划方案,稻田餐厅、田园运动场、垂钓鱼塘、田园SPA等众多新鲜业态都在方案里。

绿道与乡村的林盘院落相结合,可以预想成都今后还将有多条乡村2日游线路。同时可以预见的是,因为这些生命力旺盛的绿色,绿道两头的城市与乡村能更顺畅地互通有无,成都乡村的产业将加速脉搏的跳动,进一步实现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共话

推动城市新经济发展

提升城市品牌价值

留下永久性巨型绿色空间,这个“庞大”的绿道系统有什么意义?将给成都带来什么影响?又将如何影响成都人的生活?

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景观院院长高静:

“这是一个巨大的‘惠民’工程,它在城市中心再现田园、森林、公园、湖泊,这个绿色的生态系统将为我们子孙后代留下永久性的巨型绿色空间。”

“绿道建设带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是立体的。通过绿道,将成都散状的斑块型的水、湿地、湖泊、林地串联,将宏观和微观勾连,城市和农村联通,将改变城市的公共空间,改变城市形态。”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

“成都天府绿道的不同之处是,覆盖全市所有区(市)县,将农村地区好的生态要素引入城市,同时又将城市要素导入农村,推动整个成都的发展。绿道建设能体现出发展新理念,它将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名片。”

“通过绿道系统,能够打破原来的屏障,打破圈层式的结构,实现经济、物流等各要素的流动。绿道系统对城市的空间结构来说,远不止是一条路,它通过特色镇、园区等带动农村和城市的整体发展,推动城市新经济的发展。”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磊:

“串联了成都的文化旅游、国际交往以及科技创新这三大产业带,将代表成都特色的天府文化与绿道构建的人文景观进行有机结合,提升了城市的品牌价值。”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尹沁彤 受访者供图

记者手记

第四次去竹艺村,和刚开村相比,着实热闹了不少。来过周末的游客除了成都城里来的,还有从重庆驱车前来的。

最为打动人的,是村口原村民的院子打开了紧闭的院门。83岁的杨爷爷做了一个竹架子摆在院门口,上面铺着靛蓝色的土布,土布上摆着自己的竹编,篾条切得均匀规整,杨爷爷坐在一旁的竹椅上抽叶子烟,特文艺。他说,他一度以为这门手艺就要在这辈失传了,结果村子整得现在这么漂亮、这么热闹,路修好了,竹编也有年轻人学了。正好有游客光顾,但对方没带现金,杨爷爷掏出衣服口袋里的二维码牌,“微信也可以”。

建设世界最长的绿道体系,是成都对生态的敬重与追逐,也是成都在探索城市发展路径时的“敢为人先”——从都市楼宇间奢侈地拓出绿色,此为成都的魄力;以文化为魂,与乡村相连,塑造出各式各样的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此为成都的活力;城里人和村里人互通有无,城市与乡村,最终找到了这样一条新潮而有力的高质量发展路径,让人不得不惊叹于成都大胆的锐气。

竹艺村的热闹,杨爷爷的竹编,都是竖在这条路上的小小里程碑了,同时也让人相信,成都探索出的这条城市发展路径,将成为新时代里独特的成都印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尹沁彤 受访者供图

原标题:成都绿道体系背后的“高质量发展”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