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两名成都工程师发现昆虫新种 一人曾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

2018-12-07 07:15   来源: 成都商报   编辑: 韩钰宁   责任编辑: 马兰

1

2

何力(上)和周超在采集昆虫

就在前几天,一个昆虫新种被描述发表:“何力叉长扁甲”。昆虫名中的“何力”是成都一位昆虫爱好者的姓名。这个新种由他发现,而与昆虫新种的命名联系到一起,对他和他的昆虫爱好者搭档来说,已不是第一次。

收获

守灯捡到一只虫

竟是未发现的新种

12月3日,成都小伙何力得知,此前他发现并提交专家的甲虫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TAXA》上发表,并被确认为一个新物种,以“何力”的名字命名——“何力叉长扁甲”。因工作较忙,直到晚上11点多他才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与朋友们分享。

“这只甲虫是在攀枝花发现的。”何力是一名电气工程师,2014年-2015年曾在攀枝花格里坪镇参与变电站的建设。因为爱好昆虫,晚上下班后他就守在外面的灯下,“大多数昆虫都有趋光性,在夜晚会循着光源飞来。”

2015年5月21日晚上,何力玩了会手机便出了项目部,走向自己常去的厕所旁的那盏LED灯。“晚上9点过,看到了那只甲虫。”何力介绍,当时注意到甲虫修长而小巧的体型以及鞘翅上方形格子一样的翅脉结构,“确认它是鞘翅目原鞘亚目的长扁甲,非常稀少,现在世界范围内仅三十多种。”

他将这只虫捡回去。当晚简单处理后放入自封袋内,趁6月回家的机会将这只甲虫带回成都。“到家后放进冰箱。”何力表示,尽管家里有解剖和拍照的器具,“不过,一方面这类甲虫比较稀缺,加上我对它们了解不多,所以一直没有解剖和做标本。”直到2017年初,昆虫学者王成斌从捷克回到成都。“一起吃饭时,聊到他对长扁甲很有兴趣,我就把那只长扁甲给了他。”

今年年中,王成斌告诉何力,基本确认那只长扁甲是一个新种;12月3日,关于这个新种的论文发表在国际分类学杂志《ZOOTAXA》上,以何力的名字命名。

“很开心。很幸运,遇到了未被描述过的新物种。”他在微博里写道。

凶险

钻过未开发的溶洞

还跟猴群战斗过

“成都的虫友圈里,像我与何力这样兼顾科研的不多。”何力的搭档周超介绍,他们与一些研究机构、学者保持联系。

周超是一名土建工程师,是何力去野外采集的搭档。“这个圈子很小。”何力向记者展示了自己此前加入的一个川渝虫友交流QQ群,群内有170多人,“不过日常活跃的只有十多人。”现在他在一个微信群里,也只有60多人。周超与何力起初是网友,“在一个大群里聊,发现都是成都的,就约线下见面。大家年龄差不多,性格也合得来。”何力说。

第一笔年终奖 花在昆虫身上

“小时候被问到长大做什么,我说要做昆虫学家。”何力回忆说。周超儿时的想法与何力差不多。虽然后来两人没成为昆虫学家,但爱好却没有放下过:每一次做旅游攻略时,何力最关注的是当地的自然博物馆,“还有当地的书店,会去买一些昆虫的书籍。”在周超看来,这是必须的,“到了外地,参观一下当地或其他虫友的收藏,是很惬意的事。”

在攀枝花参与变电站项目的两年,除了晚上守灯,假期的白天何力会出现在周边的山上“寻虫”,以至于每月一次的回家,“行李里面总会带一些昆虫。”何力记得,参加工作后的第一笔年终奖,就花在了昆虫上:买了一个微距镜头,还在家里弄了间“虫房”养昆虫。

为睹洞穴昆虫 学习SRT技术

年初,何力迷上了洞穴昆虫,“华南农业大学一位教授发表的论文里,提到在广西洞穴内发现的长颈盲步甲,感觉就是‘异形’,对我触动很大。”为了能进洞,年初他甚至找到一个民间探洞组织,“花了一个半月时间,每周去上两次课,学习SRT(单绳)技术。”终于在今年4月,何力第一次进入未被开发的溶洞,“那次就发现一种盲步甲,非常兴奋——现在回想都有些头皮发麻,像是淘到了钻石。”他形容当时的自己:情不自禁地叫出了声。

险些与熊相遇 还跟猴群战斗过

在野外遇到野生动物的几率很大,有时则很危险。何力说,一次去西岭雪山采集昆虫时,“当地的村民说附近有熊,还要偷蜂蜜。”也就在那次采集路上,“望见远处一棵树剧烈晃动,想到老乡的话便疑心是熊——赶紧离开。”

还有一次,何力、周超与另一名虫友去泸山采集昆虫。“我们带了香蕉,计划到山里罐诱昆虫。”

不料三人在一处回型弯位置遇到了山上的猴群,“拦住我们要抢水果。”周超说,当时他想用棍子驱赶猴子,“转身时脚踩到路沿石上,山里雨后的路沿石比较滑,接着我就从山上滑了下去。”幸好最后周超努力调整了姿势,“那个坡很陡,落差七八米,现在想起来算是有惊无险。”

评价

学者:

他们能去

我们没有精力去的地方采集

王成斌最初也是一名昆虫爱好者,不过与何力、周超不一样的是,他最终走上了学术研究的道路。与何力、周超的相识,最初也是在虫友群里,“那时我还在欧洲学习。”王成斌说道。去年从捷克回国后,现在他的身份已经是绵阳师范学院副研究员。2017年,王成斌与何力合作发表“午苏伪鹿天牛”,当年又以周超的名字命名发表了“周超棒角甲”,今年发表了“何力叉长扁甲”。

“何力和周超对昆虫充满热情,采集能力不错,强过很多只是混学历的学生。”在王成斌看来,“狂热”的昆虫爱好者充满热忱、热衷采集,标本制作完美,经验丰富,对所爱好的科目熟悉,甚至某些小范围分种能力令人惊叹,“但大部分不熟悉昆虫细节构造,跨类群之间的同源构造模糊,缺乏学术经验,不熟悉学术论文的格式与撰写。”

不过王成斌表示,人多了好办事,“他们能去一些我们没有精力去的地方采集,发现一些新东西,如果有新种我们就能通过专业论文将之发表出来。”

浪漫的情人节礼物

以妻子之名

命名昆虫新种

事实上,以何力与搭档周超的名字命名昆虫新种已非首次。2017年就有6个与他们相关的昆虫新种被描述发表。

❶ 午苏伪鹿天牛

这是何力首次发现的昆虫新种,以其妻子“午苏”之名命名。

2012年采集于西昌,2014年初步怀疑是新种。2017年2月14日,何力发表以自己为第一作者的昆虫新种的论文,“第一反应就是以妻子的名字命名,算是一份特别的情人节礼物。”

❷ 何氏黑蝉

这是何力在攀枝花建设变电站时,从一棵芒果树上采集到的。

❸ 何力拟象天牛

这是一位朋友为感谢何力向他提供标本,用何力的名字命名。

❹ 何力艾娃蚁甲

采集于都江堰灵岩山。

❺ 周超棒角甲

这是周超与何力一起在都江堰灵岩山翻石头时发现,那是他们第一次找到棒角甲,没想到是新种

❻ 周超鬼蚁甲

采集于都江堰灵岩山。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彭亮

图据受访者

原标题:成都虫师 以我之名冠虫之名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