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从创新举措 看成都40年巨变

2018-12-19 08:04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邓思璐   责任编辑: 马兰

QQ截图20181219084914

改革者进,创新者强。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也是成都创新发展的奋斗史。

40年辉煌征程,蓉城大地焕发出的蓬勃生机,靠的是在创新创造这条路上的砥砺前行。创新是动力之源,创造是发展之基,这座富有创新创造基因的城市,交出了一份分外亮眼的成绩单,正以豪迈的步伐,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

新时代,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启动打造全球最大森林公园,打造全国首个金融众创空间,成立首个以城市命名的科技成果三权改革联盟,《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验点经验案例》中,成都成为试点城市中入选案例最多的城市……

见证改革开放中的城市变迁,探访源自成都的创新。本报今天推出这组特别报道,全面展现成都在改革开放中特别是近年来的城市巨变,探寻成都经验、成都方式,感受源自成都的创新。

关键词01

成都率先在全国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

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成立于2017年8月9日,作为全国首个新经济发展委员会,助推成都新经济的发展。

成都市新经济委的主要职责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有关新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牵头制定新经济发展的宏观规划、牵头制定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新经济发展服务支撑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新经济产业发展、建立新经济发展管理制度等工作。

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需要建设适宜新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市场环境,这势必需要解放思想,转变经济工作组织方式,需要改革与创新。去年11月,我市正式印发《关于营造新生态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的意见》明确了成都新经济的发展目标:到2022年,基本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新经济产业体系,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为了让《意见》更适应新经济的实际发展情况,让政策从“给优惠”到“给机会”转变,从“政府配菜”到“企业点菜”,《意见》出台前广泛征求了企业家和专家的意见。

一年多来,成都着力制定精准政策体系、构建多元应用场景、搭建共赢合作平台、创新要素供给模式,推动新经济在全国率先起势,从创新走向应用、从概念走向实践,呈现出高速增长、迅猛崛起的蓬勃势头。今年1—9月,成都已有148家新经济企业获得投资150.56亿元;全市新增新经济企业29073家,增速达22.17%。

关键词02

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

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成都在全国率先成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

去年8月,成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设立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率先破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开启了打造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新征程,城市发展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作为全国首创,成都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从成立之初,就被赋予改革创新、先试先行的使命。组建市委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综合统筹各个部门和各类资源,专门推进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致力于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社区,塑造一座享誉世界的宜居生活城市。

转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理念,创新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机制,完善城乡社区发展治理顶层设计。当前,新的模式为我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带来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成都形成坚持以基层组织建设为统揽、以政府治理为主导、以居民寻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的新型基层治理体系,传统管理正加速向现代治理转变,城乡社区发展治理法制化、科学化、精细化和组织化水平迈上了新台阶。

一年多的时间,全市的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就取得了一系列可视化成果: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初步构建形成,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深入贯彻,“五大行动”等民生项目落地落实让社区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天府市民云成为整合民生服务、建设智慧社区的新载体。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初步实现了“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的目标。

关键词03

成都交警全国首创“蓉e行”

2017年7月23日,成都交警全国首创“蓉e行”交通众治公益联盟平台正式上线,市民通过手机就能实现举报突出交通违法、报告交通设施问题、谏言交通管理良策等。

遇到有车侵走应急车道,拍下视频通过“蓉e行”向成都交警进行举报;遇到交通设施有损坏,第一时间通过“蓉e行”向交管部门上报;有了电子眼违法,在手机上“蓉e行”就能处理……“蓉e行”正走进越来越多市民的生活。

“蓉e行”由成都交警全国首创,是发动市民共建共治共享城市交通的网上平台。2017年9月,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表彰大会通过播放专题片,对成都依托“蓉e行”平台,创新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经验做法作了肯定和推荐。2018年1月,“成都公安上线蓉e行平台”获评2017成都“网络理政十大年度案例”。

记者从市交管局了解到,截至目前“蓉e行”注册人数超过210万,绑定车辆超过90万,违法举报超过73万笔,群众上报交通组织优化建议1835件,市民参与城市交通治理的热情高涨。“深化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社会治理机制,不断提档升级‘蓉e行’社会治理、服务群众、网络理政能力水平,下一步将创新推出‘共享私家车位’‘低碳合乘出行’等功能,实时权威发布出行信息和避堵策略。”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着力将“蓉e行”打造成为规范交通秩序新引擎、参与绿色出行助推器、方便群众办事服务站,构建更加安全、有序、畅通、绿色的交通出行生态圈。

关键词04

成都法院在全国

率先推进诉源治理改革

2016年8月,成都法院围绕坚持源头治理、依法治理理念,在全国率先推进诉源治理改革,通过内外并举、标本兼治,实现矛盾纠纷源头治理。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种利益纠纷日益凸显,大量纠纷成为诉讼案件,法院司法供给和群众司法新需求不相匹配矛盾突出。基于此,2016年8月,成都法院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精神,率先部署《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的实施意见》,提出了57项举措。遵循“共治共赢、全程全域、多方多元”理念,促进做实第一道防线、做大第二道防线、做优第三道防线,推动构建“党委领导、多方参与、三治融合、共建共享”的“诉源治理”大格局。

今年,市委已经把深化“诉源治理”列入全市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部署;在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已经载明“诉源治理”各项部署。

今年10月19日,最高法院作出重要批示:成都市中院“诉源治理”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领导小组印发《人民法院司法改革案例选编(五)》,汇集了全国20家法院在创新发展“枫桥经验”工作中的实践做法,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部署开展的“诉源治理”入选。这是继“‘静默化’监管,依托信息化平台,推进审判监督管理法治化转型”之后,成都法院经验做法第二次入选。

关键词05

打造全国首个金融众创空间

2016年11月,成都交子金融梦工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国内首个金融业众创空间。

今年2月8日,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大会召开,建设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家西部金融中心成为成都的目标。而培育金融产业生态,尤其是以金融科技为代表的新型金融成为成都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的突破口。

5个月后,在天府大道旁,交子金融梦工场·交子金融科技中心正式投入运营,迎来首批金融科技团队正式入驻。就在距离交子金融科技中心不远的地方,交子金融梦工场三期“金融麦田”也即将在2019年正式完工。投入使用后,将提供约4000个工位,预计将吸纳200个以上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届时,加上交子金融梦工场一期,交子金融梦工场累计运营面积将超过15万平方米,吸纳1.5万名从业人员,有望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科技创新创业聚集平台。

交子金融梦工场是国内首个金融业众创空间,是在人民银行成都分行营管部和成都市金融工作局的指导下,由成都金融控股集团子公司成都金融梦工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的金融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的“产业功能区、创新生态链、开放开发平台”建设为核心,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领域,着力构建融监管协调、产业基金、数据服务、商机拓展、品牌传播、人才智库、政策对接七大特色生态服务于一体的金融科技产业发展生态圈。

自2016年11月正式运营以来,现已聚集了阿里云、数喆科技、质数金服、享宇金服、贝壳林等100多家领先的金融创新发展团队,汇聚金融科技创业者1700余人,形成了征信支付、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领域的生态圈。

关键词06

国内率先

推出“5+X”服务项目

2018年10月,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试运行,在全国率先推出“5+X”服务,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办理、律师服务5大类项目作为中心“标配”服务项目。

今年10月,成都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正式试运行,全市四级实体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成都目前已经建成运行市和区(市)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乡镇(街道)司法所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社区(村)法律之家覆盖率明显提高,“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运行水平进一步巩固提升。

中心主要具备七大类服务功能,包括免费法律咨询、申请法律援助、申请人民调解、办理公证事项、办理司法鉴定、提供律师服务、办理司法考试等。当事人需要的任何法律服务,都可以在这里“一网打尽”,比起以往需要跑不同地方的费时费力,真是方便了太多。

法律服务中心功能齐全、管理规范,方便群众直接到前台获取法律服务。同时推动375个乡镇(街道)建立了“前台式”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4300多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实现了全覆盖;在司法部“3+x”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在全国率先推出“5+X”服务,即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公证办理、律师服务5大类项目作为中心“标配”服务项目,方便群众在“一道门里”解决更多的法律问题;改“咨询类”服务为“一站式”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中心采取“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别办理、结果及时反馈”的基本运作模式, 实现了从法律事务咨询到办事的“一站式”服务,避免了群众多部门跑腿、长时间折腾。

关键词07

全国首批试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

2017年7月1日,成都在全国首批试点长期照护保险制度,截至今年6月30日,超过1.6万长期失能人员受益。

2016年7月,成都市被人社部确定为国家首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城市。2017年7月1日,成都市开始启动长照险试点,首先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员纳入参保范围。截至今年6月30日,运行一年以来,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共受理失能评估申请22959人,享受待遇16013人。

什么是长期照护保险?顾名思义,长期照护保险就是为长期失能人员(主要是失能老人)基本生活照料和与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日常护理等服务提供基本保障的一个全新社会保险制度。长期失能人员主要是指因残疾、疾病、年老的重度失能人员,长期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值得一提的是,11月1日起,我市失智导致重度失能人员也纳入了长期照护保险,待遇标准与躯体失能人员相同。

长期照护保险失能待遇支付标准与评定的失能等级相关。失能评定等级分为重度失能、中度失能和轻度失能。其中重度失能分为重度一级、重度二级与重度三级3个等级,分别对应照护三级、二级、一级3个照护等级。

失能等级最重的重度失能三级人员,机构照护和居家照护每月定额标准额度分别为1676元和1796元;重度失能二级人员,机构照护、居家照护每月定额标准额度分别为1341元和1437元;重度失能一级人员,机构照护、居家照护每月定额标准额度分别为1006元和1077元。

据市老龄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市60岁以上老人299.5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1.4%,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创建中国特色长照险制度具有现实紧迫感。成都的探索定位准确,设计科学,可操作性强,富有成效,具有很好的借鉴推广意义。”中国医疗保险研究会会长王东进表示。

本报记者 侯初初 程怡欣 杨甦 李旻 徐璨

原标题:从创新举措 看成都40年巨变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