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搜索首页 新闻 视频 图片网 更多» 专题 评房网
新闻首页  »  新闻资讯  »  正文

从美丽城乡 看成都40年巨变

2018-12-19 08:08   来源: 成都全搜索新闻网   编辑: 邓思璐   责任编辑: 马兰

1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大有可为

222

在成都“开门见绿”成为现实

333

锦江区大力提升区域生态

444

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村民居住方式、就业方式和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转变

关键词16

国家级田园综合体

都江堰精华灌区一路流淌,国家级天府源田园综合体成为精华灌区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

田园综合体是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背景下,探索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试验平台。在此背景下,通过财政部竞争立项、批复的全国首批15个、四川省首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项目——天府源田园综合体,位于成都“西控”战略区域、都江堰精华灌区核心区,经大力打造,目前该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探索了诸多首创的经验。

综合体以农为本,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综合发展模式。综合体还注重发挥各方力量,共同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由原来的政府、农民、企业三方各干各的,转变为三方形成合力,探索出了多种农民参与模式并受益。

项目今年全面推开实施后,在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下,随着水电气讯路渠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全面完善与提升,入驻企业越来越多,洽谈项目越来越多。为避免同质竞争,实现错位发展,都江堰市统筹考量都江堰精华灌区范围内农业产业化项目的总体布局,按照“各美其美”的发展思路,采取“六个一”(有一个主导产业、有一类特色建筑、有一种发展路径、有一条绿道系统、有一套保障措施、有一组统筹办法)的建设原则,择优先期打造5个特质互补、带动显著的引擎项目(“天府原乡”“灌区映像”“国家农业公园”“玫瑰花溪谷”“CEP星创天地”),分别形成绿色蔬菜供应基地、优质水稻/油菜生产基地、智慧农业体验基地、多彩玫瑰双创基地和有机农产品产销基地,并通过绿道体系建设,串珠成线,初步形成“多点开花、繁花争妍”的产业发展局面。

在今年11月12日的“天府源”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评选活动决赛暨颁奖晚会上,天府源田园综合体项目以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成都市首届乡村振兴“十大案例”奖。

关键词17

国家级生态区

锦江区成为中西部地区首个获国家级生态区验收的大城市主城区,这是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成果之一。

城东锦江区三圣乡,户外休闲,踏青、赏花、亲水的不二目的地。

白鹭湾碧波荡漾,白鹭纷飞,芦苇飘荡,穿行于木栈道中,享受自然生态湿地的气息。白鹭湾湿地位于锦江环城生态区内,一期占地就高达3260亩,其中规划水域面积近1000亩。满眼尽是花、木、林、湖、水、草的世界。作为锦江区“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存”理念的生动实践,获“绿色中国·杰出环境治理工程奖”。

今年三圣乡片区又有一处新增景点——锦城绿道上的江家艺苑。在这里,漫步在阳光洒照的绿地上,绿道花树、时令花卉遍布周围,各种休闲、农业体验设施等待你的体验……目前江家艺苑景区已经打造完毕,将在本月底正式开放!

最新数据,截至12月8日,今年锦江区已累计收获优良天数243天,超过去年全年优良天数6天,提前完成市政府下达的优良天数年度目标,这也意味着锦江提前29天完成了今年的“蓝天小目标”。据介绍,今年1月1日至12月8日,锦江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43天,同比增加8天,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71.1%……

锦江区大力提升区域生态资源价值,全面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助力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生态锦江形象正全面展现。

关键词18

天府绿道

成都与世界对话的又一张国际名片和史诗级诗篇。

规划建设总长16930公里,截至11月已建成2299公里——正在成都织线成网的天府绿道,仿若穿行城市间的翡翠“诗行”,串联起珍珠般散落城市的绿色开敞空间,续写城市之美的史诗级新诗篇。在国外,提到成都,熊猫是大家共同的语言。不久的未来,绿道将成为成都与世界对话的又一张国际名片。为什么?因为天府绿道不仅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绿道系统,而且也是内涵最丰富的绿道系统。

天府绿道是我市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亦是推动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这样一个开全国先河,也是目前全世界规划最长的绿道系统,从规划开始着笔,逐渐变成现实;其间内涵不断丰富完善,阶段性成果愈加丰硕喜人。

万里绿道,相续,相连,相通间,以精致的构筑之美,丰盈的内涵之美,演绎着动人、诗意的城市之美。而“公园城市”,也伴随着绿道的诞生、编织、成网,让市民有了更加鲜活而具体的感知。

随着天府绿道的密织,绿意正在以一种全新的形式,在成都大地上挥毫泼墨,铺陈开来,并以坚韧而磅礴的伟力,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格局。而《蜀川胜概图》所描绘的蜀江两岸山川名胜、厅堂楼馆……美不胜收的画中胜景,正逐渐呈现,次第铺展,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这样的力量,长远、持久,而不可逆转。纵横分布成都全域的“翡翠长廊”——天府绿道,注定将成为城市中不可磨灭的“绿色诗行”,被书写,被铭记。

关键词19

十大中国最美乡村明月村

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是全国文明村、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省级“文明村”、省级“四好村”,2017年11月,明月村获评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2018年12月获评2018十大中国最美乡村,明月村发展文创旅游产业已成为成都文创的标杆。

明月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注重挖掘历史文化资源,以文化艺术创新为核心,实现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塑造了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形态。依托6000亩雷竹、2000亩茶园和散落马尾松林的良好产业和生态环境,明月村挖掘4口古窑历史文化底蕴,大力发展文创旅游产业,打造“茶山·竹海·明月窑”乡村名片。吸引北京、上海、台湾等地100余位艺术家、创客入村创作、创业和生活。引进蜀山窑、草木染工坊等文创项目45个,引导村民发展创业项目23个,培育2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参与文创、旅游、生态农业等产业的发展建设,村民自主创业项目23个。

坚持做优生态本底,明月村大力在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实施川西林盘修护项目,进一步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新家园,投入6000万元,建成占地77亩明月新村,保留了原生态川西林盘韵味,体现了传统的川西民居风格。

搭建明月讲堂、明月夜校等培训载体,开展乡村文化、垃圾分类、社区营造、陶艺制作等培训240余期1.5万人次,进一步促进城市文明和农耕文化交汇融合,不断提升村民道德素质、卫生习惯和文化素养,增强村民文化自信,让天府文化根植乡村。

2017年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文创及乡村旅游总收入超9000万元。200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4772元,2017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327元,增长326%。2018年上半年已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86元。明月村已然成为新老村民安居乐业、城里人向往的最美乡村。

关键词20

两拆一增

在全国率先提出“两拆一增”,“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百米见绿”成为现实。

两拆一增,简单点说就是拆违建、拆围墙、增开敞空间,具体来说就是拆除公共区域的违法建筑、拆除有碍空间开放的围墙、增加城市公共开敞空间。

以前围起来的闲置用地,如今绿草茵茵,繁花似锦;以前脏乱差的拐角,变身生机盎然的小花园……截至12月,今年已完成1936个整治点位的“两拆一增”,拆除公共区域违法建筑136万平方米,增加植绿面积470万平方米。拆违增绿、拆违透绿、城市宽敞了,老百姓的心里也敞亮了,“开门见绿,推窗见景、百米见绿”成为现实,处处城市美景应运而生。“两拆一增”是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抓手,是实施“中优”战略的重点工作,也是城乡社区发展治理“五大行动”的重要内容。今年在武侯区开展示范建设,还打造了金牛区花照壁、成华区沙河城市公园等示范项目,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示范标杆。

如何把“中优”区域拓展延伸至全域各区(市)县?按照“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面”的思路,聚焦“天府锦城”“交子公园社区”等重要区域,以及城市主干道、主要出入城通道、公园、广场等人口密集区域,实施连片式打造、集成化推进,形成规模效应,让群众看到新成效、感受新变化。

关键词21

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

温江区3个案例入选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

2018年8月30日至31日,首届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高层论坛在山东省平度市举行。会上,国家发改委发布了27个《全国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温江区入选3个,分别为温江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和花木仓单质押融资,是全国61个试点城市入选案例最多的单位。

为推进农民变居民“人的城镇化”、产村相融“有质量的城镇化”、四态融合“有品质的城镇化”,温江区万春镇幸福村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让村民居住方式、就业方式和产业结构得到根本性转变,2017年,全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6000元。

为解决“三农”融资难问题,温江区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核心,以农村产权对接金融市场为纽带,通过建立“一平台四机制”,积极探索农村要素对接金融市场的有效路径,有效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17年,辖区内13家银行累计发放农地贷款313笔10.42亿元,贷款余额3.78亿元,农地贷款加权利率仅为6.49%。

在盘活农村在地资产上,温江区创新开展花木类在地资产动产质押担保贷款试点,基本形成“权责明确、流程清晰、多方共赢、风险可控”的运行模式,有效盘活农村在地资产,着力破解种植户“需求急、贷款难”等问题,是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典型创新实践。

关键词22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空间尺度绝无仅有,是全世界最大的位于城市内部的森林公园。

千年之变“城市绿心” 推动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着眼延续千年立城的历史格局、治理“大城市病”的现实需要和面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夯实空间基础,成都提出构建“一心两翼三轴多中心”网络化空间结构——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为中央绿心,推动城市形态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转型。由此,作为“一心”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也成了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北绵延90公里,东西跨度10—12公里,总面积约1275平方公里,空间尺度绝无仅有,是全世界最大的位于城市内部的森林公园。加快建设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使其尽快融入城市,将有力推动龙泉山从“生态屏障”向“城市绿心”“市民游憩乐园”转变,推动城市布局从“两山夹一城”向“一山连两翼”转变,推动城市实现永续发展。

这个全国首创的城市森林公园,在建设之初便确立了“世界品质的城市绿心”“国际化的城市会客厅”“高品质的市民游憩乐园”的总体定位。以两大功能分区、十个游憩单元、三段特色景观,三环交通串连,全域绿道支撑为总体结构,涵盖生态保育、休闲旅游、体育健身、文化展示、高端服务、对外交往六大功能。

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全面建成以后,将对城市的生态和市民的生活带来颇多益处。在生态方面,森林覆盖率将达到70.5%,全市人均将增加10平方米净森林,每年将提升8.4亿立方米蓄水能力(相当于3.6个三岔湖的容量)、固碳31万吨、释放23万吨氧气(可供84万人一年呼吸),同时将新增近千种动植物,形成多样化生态系统。

生活方面,将与周边城区形成产业互动,提供高端产业服务,支撑成都的对外交往中心职能,大力提升现代化新天府的国际影响力,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城市休闲服务,有效提升市民生活品质,同时将创造新的就业岗位。

关键词23

农业共营制

崇州经验解决现代农业发展“三大难题”。

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中,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崇州市在基层探索的过程中,形成了享誉全国的以“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为基本构架的农业“共营制”,有效破解农业谁来经营、农村谁来种地、生产谁来服务三大难题。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成都乡村大有可为。崇州市形成的“农业共营制”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了农户为主体自愿自主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以培养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推进农业专业化生产,以强化现代农业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专业化服务。

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经营,破解农业谁来经营难题。引导农户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折资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按经营纯收入1:2:7(即10%作为公积金、20%作为农业职业经理人佣金、70%作为社员土地入股分红),辅以超产分成或二次分红等方式,保障入社社员收益。

推进职业经理人种田,破解农村谁来种地难题。搭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和服务体系,选择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农机农技能手等为培育对象,通过建立专家学者、农技推广人员互为补充的教学师资队伍,整合培训资源,建立职业农民“双培训”机制。

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破解生产谁来服务难题。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参与、多元合作方式,构建农业科技、品牌、金融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农业综合服务体系。

本报记者 李萌 王琳黎 袁弘 杨华春 陈泳 白洋 赵荣昌 李霞 陈方耀 实习记者 祝箫

本报摄影部供图 

网友跟帖仅表达其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全搜索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请理性评论、文明发言,勿发布违法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我们将不予发表或删除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损害公序良俗的信息。


本日 本周 本月
关注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