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342.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2018年,成都经济发展交出亮眼“成绩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在去年这份“成绩单”中,一组关于“创新”的数据格外令人瞩目——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净增超5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首破千亿;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020件,同比增长17.43%;获得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
数据背后,是成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助推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不懈努力。在过去的一年里,科技创新具体是如何驱动着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对此,市科技局进行了详细解读。
科技成果转化加速推进
技术合同成交额首破千亿
达到1355亿元
要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必然要强化创新主体的培育。在这一方面,成都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去年全市有效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3000家,净增超50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3543家,在副省级城市排名第3位。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071亿元,同比增长14.5%;其中规上高技术工业实现产值4595.8亿元,同比增长21.6%。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5%;完成主营业务收入8913亿元,同比增长19.0%。
另一方面,通过制度创新、政策激励,技术市场体系逐步完善,去年,成都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交易更趋活跃,效率显著提升。该负责人透露,去年,全市输出技术和吸纳技术合同总成交22547项,同比增长15.72%;技术合同成交额大幅度增长,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355.08亿元,同比增长122.21%,在全国副省级城市排第三;其中技术合同输出额946.66亿元,同比增长160.97%,在副省级城市排第二。
而成都在全国率先开展的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范围已扩大到全省20家高校院所,作价入股创办企业60余家,并已纳入全国第二批全面创新改革经验,推广到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在推动校院企地深度融合方面,去年,200家高校院所和企业与我市产业功能区签订374个合作项目。
科技创新产出量、质齐升
万人有效发明专利
拥有量22件
去年起,成都开始着力打造双创“升级版”,制定实施了《成都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双创”升级版若干政策措施》,这也让成都的双创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了提档升级。
该负责人透露,去年,成都新建市级创新创业载体36家,累计建成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200家、59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及团体11236家、同比增长16.9%。举办“菁蓉汇”品牌系列活动168场,同比增长12%,带动社会创新创业活动1789场。
不仅如此,去年,成都还不断优化科技金融服务。例如,设立13只总规模近14亿元的天使投资基金,投资科技企业82家;组建50亿元科技企业债权融资风险资金池,新增贷款13.8亿元,累计支持1692家企业获得贷款37.25亿元。升级“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服务创业企业和团队27000余家(个)。
当然,打造双创“升级版”,是希望实现更高质量的双创。该负责人介绍,去年,成都的科技创新产出的量、质齐升。
全市专利授权量57604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36020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22件,同比分别增长39.25%、17.43%和16.45%。
而成都更获得了201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29项,获奖数量超过了全国获奖总数的1/10,占四川省总获奖数量的90%以上,“这说明成都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正不断增强”。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王垚
原标题:如何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