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类大使”传递城市生态价值
红星新闻网 2019-04-21 07:55
人在画中游 图博成都摄影师 白桂斌 摄
春日晴好,锦城绿道锦城湖区迎来了一批特殊的游客,他们手持望远镜,观察着空中飞过的鸟儿,并不时在记录卡上写下鸟儿的名字、特点。这是我市举办的第六届限时观鸟比赛现场。最终这次观鸟比赛共记录到了56种鸟类,为限时观鸟赛举办以来记录鸟种最多的一次。
“鸟类是生态环境的‘形象大使’,哪儿的环境好,哪儿就有鸟儿成群栖居。”成都观鸟协会会长沈尤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城市生态空间的规划建设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成都以绿道为脉络,着力构建美丽宜居公园城市。“鸟类大使”传递出的绿道生态价值,正是成都在一系列探索中的一个注脚。
天府绿道建设的战略目标,就是要紧扣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战略定位,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带”的“三级绿道布局”,构建“五大绿色体系”,打造生态保障、慢行交通、城乡统筹、休闲游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景观农业、应急避难“八大绿道功能”,再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蜀川画卷,努力建设美丽城市、创造美好生活。
锦城湖畔 图博成都摄影师 巴西铁 摄
绿化体系
公园形态
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
到绿道观鸟,对成都师范学院附属实验学校何敏同学来说,这还是第一次体验这样的自然课。她说,走在绿道观鸟有一种特别的感觉,看到了很多平时没看到的鸟儿。“这里风景很好,心情也好。”
当然,除了观鸟,说起绿道,何敏平时还喜欢和朋友到江滩公园游玩,她喜欢这里的智能体育设施,可以和小伙伴们进行一场独特的体育竞技。皮划艇、竞速单车……这些丰富的活动与业态,与天府绿道的生态空间叠加,发生化学反应,激活城市空间,创造丰富场景,给市民和游客带来崭新的多元体验。
一年来,成都在公园城市建设中积极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新模式,将公园形态和城市空间有机融合,以大尺度生态廊道区隔城市组群,以高标准生态绿道串联城市公园,科学布局可进入可参与的休闲游憩和绿色开敞空间,推动公共空间与城市环境相融合、休闲体验与审美感知相统一,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为成都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样本,天府绿道在坚持生态绿色发展、彰显城市美学、体现时代价值的公园城市建设实践中,已成为推动城市发展之变、生活之变、治理之变的驱动性工程,成为推动成都走向绿色、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引领性项目,成为公园城市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文化名城最时尚的创意表达、造福后代最宝贵的绿色产品。
城在园中,园在城中。绿道在其间不断延伸、铺陈、穿插、连缀。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天府绿道2607公里,“一轴两环”中,建成102公里熊猫绿道并向市民开放,锦城绿道建成180公里,锦江绿道开工建设101公里;三级绿道体系正加快串联成网。
“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画卷也随着绿道网格的铺就徐徐展开。按照“可进入、可参与、景观化、景区化”的理念,天府绿道将构建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五级城市绿化体系。根据《天府绿道文化建设策划方案》,天府绿道将连接起区域内的主要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居民区等。
每一条绿道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态价值。“以锦城绿道为例,建成后,不仅将实现人均增绿10平方米,还将形成133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的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8条一级通风廊道,同时保护35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而整个绿道体系构成的巨大绿色网格将使成都成为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成都平原之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介绍。
北湖暮色 图博成都摄影师 宋加乐 摄
多元场景
文商体旅项目
植入各类业态
一到周末,李琴便喜欢带着6岁的儿子到江家艺苑游玩。“这里离城区近,儿子很喜欢这里的儿童艺术乐园。”李琴说。
以美丽环境为依托,江家艺苑聚焦高端文旅创意产业,植入儿童艺术乐园、精致农田等主题业态,打造“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示范区。在这里,市民和游客除了亲近大自然外,还可享受到各式娱乐和餐饮等服务。
同样是绿道,高新区·月牙湖—吉泰路绿道又是另外一番特色。绿道全长2.7公里,面积192亩,分为月牙湖与吉泰路两部分。月牙湖以“缤纷浪漫的休闲活力水岸,现代时尚的都市商业绿廊”为主题,打造丰富的滨水空间形态,设置便捷的服务设施与商业外摆,强调商业界面与景观交流渗透。绿道中修建的儿童乐园、晨练广场、休闲茶座等服务设施,串联生活区、公服配套、产业区、商业区,让景观中又多了民生温度,充分发挥绿道生态、经济、人文效益。
郫都区清水河创客绿道则充分考虑了“双创”元素的植入,围绕“双创”文化进行景观打造和设施配套。植入咖啡书屋、手工体验中心、FISE极限运动、国家健美健身基地、房车展示体验等产业项目,配套完善了二代智能健身体育设施、无人超市、应急救援系统等服务设施。
天府绿道将不同特色的公园像珍珠一样串在一起,创造出全新的消费场景。“绿道建设不仅要将生态价值考虑进去,更要把经济价值转换出来,通过‘绿道+’,实现绿道资源的转换。”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说。
根据统计,2018年,全市绿道植入了2191个文商旅体设施,其中文化设施577个,旅游设施506个,体育设施1108个,还开工建设了1080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
今年年初,第三方机构戴德梁行发布的天府绿道项目已建成区域综合评估报告认为,天府绿道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引领性,已在生态保障方面发挥较大作用,在推动成都文体旅商农融合、区域协调发展、引领城市新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上已初见成效。
生活方式
绿道引领城市新生活
“在引领城市新的生活和发展方式上也已初见成效。”——随着绿道的铺陈,这样的变化正融入于市民生活的点点滴滴。
白天,周杰是坐在办公室编写代码的程序员;晚上,则是奔跑在天府绿道上的跑步爱好者。从两年前开始接触跑步以来,周杰渐渐爱上了这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并且尝试挑战了多场马拉松比赛,足迹遍布成都、宜宾等川内多个城市,里程数超过1500公里。
和周杰一样,陈霆也是一名在天府软件园工作的程序员,写程序、打游戏、宅曾是他日复一日、毫无波澜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他偶然一次经过桂溪生态公园绿道,被立体的绿色生态环境所吸引,他决定进去逛一逛,恰好看到一群人正在为跑步热身,热闹的氛围吸引了他:“我感谢当时自己的冲动,改变了一直以来单调枯燥的生活,爱上跑步,进入了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力的世界。”
绿道改变的不仅是年轻人的生活方式。50岁的陆婆婆,是江滩公园的新客。她和老伴都是骑行爱好者,还专门购置了两台价格不菲的捷安特牌自行车。在此之前,他们曾一起骑过天府公园、兴隆湖、青龙湖等十余个点位。这个周末,他们特地骑车“打卡”了江滩公园,并对这里的生态环境赞不绝口。“年纪大了,更喜欢健康、亲近自然的运动方式,天府绿道给我们带来了健康的生活方式,丰富了娱乐生活。”
本报记者 王琳黎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