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城产”彰显城市价值变迁
红星新闻网 2019-04-21 07:58
外国友人在绿道上滑轮滑 图博成都摄影师 宋加乐 摄
在成都参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项目国际咨询成果评审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教授王建国对这座城市有了更深的认识,“从竞选方案便能看出,成都打造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已不再单单强调突出生态优先,而是进一步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品牌、项目、活动构想,这对今后城市森林公园在功能活动的提升、活力的再生、社区的营造、旅游观光目的地重新打造、城市品牌的重新塑造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正如王建国所言,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已不单单满足于拥有充足的绿色动能,同时还坚持以人为核心推进城市建设,在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上发力,引导城市发展从工业逻辑回归人本逻辑、从生产导向转向生活导向,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高品质生活,让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从“绿色低碳的经济价值”到“简约健康的生活价值”。
樱花树下画春天 图博成都摄影师 白桂斌 摄
业态功能
天府绿道更新
千万市民生活方式
街头音乐节、文创市集、极限运动表演、cosplay巡游……今年年初,锦城绿道桂溪生态公园的首届绿道生活节一时间刷爆了成都人的朋友圈。在为市民“解锁”新玩法的同时,这个庞大的绿色生态系统还向市民展示出它“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的本质——绿道的天然跑道给越野跑提供了一个绝佳场所,成片的草地成了音乐节、亲子活动及搭建拍照装置的重要载体,优美的环境也成为绝佳的房车营地。
对于绿道成为成都的新“网红”,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早已预料到。“就拿桂溪生态公园来说,虽然它坐落在繁华城区被高楼大厦环抱,但在这里市民可以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还有天府绿道规划展示中心、灯光主题的荧光绿道等网红景点可供市民‘打卡’。”康瑛还表示,随着未来绿道的进一步建设,还将打造多功能叠加的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
提起天府绿道,家住青羊区百花潭公园附近的李敏慧笑称,自己还真有“发言权”。“在以前,河道不贯通、水面被遮盖,经常飘散出臭味,大家有时候都不愿意去百花潭公园耍。”自从去年8月,全长14公里的锦江绿道西郊河综合改造工程全面建成开放,李敏慧欣喜地发现,沿河的人行步道更宽了,步道一侧的紫薇、盆景、老树展现出勃勃生机;即使天气炎热,行走在河边也丝毫感受不到酷暑的气息。
康瑛表示,天府绿道作为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标志与抓手,更多业态功能将在这里“落地开花”,在为城市增加“绿肺”的同时,提升城市档次。在她看来,公园城市是“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形态,具有生态、美学、人文、经济、生活等极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这些价值不仅体现在绿道内,还将无限向绿道以外延展。”
漫步熊猫绿道 图博成都摄影师 巴西铁 摄
发展路径
实现“产城人”
向“人城产”转变
大大小小的挖掘机伸长了机械臂推坡挖土,这些天来,简州新城成龙简快速路简州新城段、阳安大道改扩建项目1标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已驶入“快车道”。
摊开简州新城总体规划图,可见新城左邻龙泉湖,右边沱江蜿蜒而过,一个规划展示中心、一个人才服务中心和一个商业中心,以及简州新城养马湖中央公园有序分布。遵循“一个产业类别就是一个主题城市社区”原则,简州新城根据特定人群的偏好,合理配置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功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
城南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也有异曲同工之妙。一年破土,两年聚产,三年立新城,短短的时间,这里便吸引到了4个诺奖团队、3个两院院士团队和32个海外归国高层次人才团队,背后原因何在?
“这里有10分钟范围内的工作、办公、生活、文化、休闲、生态的活动圈,集智慧城市、环保城市、科技城市的设计理念于一体,非常具有国际化和时代感,很人性化。”成都海创药业董事长陈元伟认为,正是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打动了不少团队。
“以人的需求为基石,‘筑巢引凤’;完善城市功能、完善公共服务,以城聚人;汇聚产业资源,带动产业提升,以城促产。”在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师高梦薇看来,公园城市语境下城市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为人营城”,产业功能区的构建更应突出人的主体性。因此,“人城产”的发展思路与公园城市语境下产业功能区的构建思路高度契合。
“人的集聚是城市的活力系统,亦是产业发展的动力系统,发展路径从‘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是在公园城市语境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更进一步地响应,也是实现人、城市、产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梦薇说。
幸福指数
公园城市将更好满足
市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蓝天白云,春光明媚,成都人怎么能辜负这样的好日子。位于三圣乡片区,北邻锦江大道,毗邻湿地路的江家艺苑迎来了众多的市民前来踏青。
沙坑区、攀爬区里孩子们各自玩乐、家长们坐一旁满眼含笑;绕湖的绿道上,有年轻人轻快慢跑的身影;美景中,手持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们正在捕捉光影流转下的灵动之美;不远处的房车“微营地”里,则提供了许多产品供市民游客体验,在这些“可移动的家”中,煮饭、淋浴、休憩、娱乐等设施一应俱全,亲子拓展、户外探索等配套的娱乐、游玩产品也是样样周到。
住在附近的胡思雨也趁着好天气带一大家人来玩,“已经来过这里多次,不仅修得漂亮,定期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亲子活动,非常有效果。”她感叹道,以前基本上就带孩子上上培训班,或是到楼下公园散散步,如今,到江家艺苑“打卡”,已逐渐成为自己生活的新方式。
成都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路径清晰:到2020年,公园城市特点初步显现;到2035年,基本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开创生态文明引领城市发展的新模式;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并创新性地提出,营造绿色舒适的公园式社区。
“3月底,市公园城市局就在天府绿道建设推进过程中,把优化提升天府绿道品质作为重点,启动建设100条连接轨道交通站点、公交站点与居住小区之间的城市社区绿道‘回家的路’。”成都市公园城市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回家的路”结合两拆一增、公园社区建设,规划打造沿线景观风貌,建成一批拍照胜地、网红点位。同时,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和行道树增量提质行动,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建设美丽林荫路,营造舒适人行空间。“我们还注重体现温度,提升沿线商业空间和形态,将书店、花店、商店及咖啡馆等‘三店一馆’作为生活场景基本配置,让绿道嵌入市民生活,让市民感受到公园城市所带来的美好生活。”
本报记者 张家华
编辑:申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