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栖居 绿道资源 转化为生态价值
红星新闻网 2019-04-22 08:37
题记
把绿色作为城市发展的底色,公园城市崛起,绿色发展落地。天府绿道,犹如城市中的绿色诗行,串联起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态之美,构筑起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
然而,这仅仅是解读这条城市绿链的维度之一。在这条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将人的需求放在首位的城市绿链之中,天府绿道的生态价值正在潜移默化间发生着转变。“绿道+”的背后,赋予了“绿”更深邃的层次。这里讲述着人与自然之美,同时也正成为人们生活新方式的开启之地;这里传递着自然之美,也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腾飞之域。
学生们在沙河城市公园写生
4月18日上午,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拔尖创新实验班(高一)的42名同学,在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上了一堂特别的户外体育课。
天府绿道抖音挑战赛、绿道博物馆、天府绿道市集……4月19日,2019首届天府绿道文化旅游节在温江区北林绿道鲁家滩示范段启动,举行了主题摄影大赛、绿道周边文旅产业发展沙龙、超时空艺术节等一系列活动。
成都大力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高起点规划建设天府绿道,实现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构筑起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出了一个在公园城市里诗意栖居的生活场景。
这些“绿道+”的背后,赋予了“绿”更深邃的层次。这里讲述着人与自然之美,同时也正成为人们生活新方式的开启之地;这里传递着自然之美,也是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的腾飞之域。
天府绿道 穿行城市的“绿色诗行”
“草树云山如锦绣,秦川得及此间无。”1000多年前,唐代诗人李白曾用这样的诗句描绘自己眼中的成都。无论是“锦水东流绕锦城”的秀美,又或是“水绿天青不起尘”的清新,自古以来,成都的美丽似乎从不缺少自然的点缀。如今,一条织线成网的天府绿道宛如穿行在城市的“绿色诗行”,串联起了珍珠般散落在成都的绿色空间。
每一条绿道都具有巨大的潜在生态价值。“以锦城绿道为例,建成后,不仅将实现人均增绿10平方米,还将形成133平方公里的生态公园、20平方公里的生态水系、24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8条一级通风廊道,同时保护35平方公里的基本农田。绿道体系构成的巨大绿色网格将使成都成为一块巨大的翡翠镶嵌在成都平原之上。”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汪小琦向记者介绍。
2018年,成都建成各级绿道1914公里,天府绿道总体达到2607公里。其中,锦江绿道63公里、熊猫绿道102公里、锦城绿道180公里,城区级绿道928.5公里,社区级绿道1333.5公里(含乡村社区级绿道1057.5公里、城市社区级绿道276公里)。
除此之外,沿天府绿道,成都还建成生态绿地49.79平方公里,串联生态区44个、总面积1000平方公里,串联绿带123个、总面积79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了生态区、绿道、公园、小游园、微绿地的五级城市绿化体系。金牛区毗河木龙湾绿道、双流区农业创意博览园绿道、青白江凤凰绿道、大邑县安仁锦绣田园绿道、金堂龙泉山登山健身绿道等依托自身生态本底,统筹开展了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农业景观等生态建设,构建完整绿色空间。
戴德梁行发布的天府绿道项目已建成区域综合评估报告显示,成都天府绿道正改变着成都城乡发展的传统圈层结构,在绿化廊道的密度方面,现成都中心城区绿化廊道密度为0.41,规划廊道密度达1.18,远超北京、上海。
新兴场景 绿道串联文商体旅生活场景
一步一景转换,绿道清风徐来。
自然。宜人。
4月18日上午,来自成都市石室天府中学拔尖创新实验班(高一)的42名同学,在天府绿道桂溪生态公园,上了一堂特别的户外体育课。跑步时,可以边欣赏美景边感受微风习习;做瑜伽时,身边盛开的鲜花沁人心脾……从老师到同学,到家长,纷纷说出了一样的话:“到绿道上体育课太巴适了!以后还想来!”
一泓璀璨光影,锦江盛景徐展。
灵动。震撼。
这就是今年春节引爆全国的锦江绿道“夜游锦江”项目。央视CCTV13《东方时空》节目对“夜游锦江”进行了长达4分多钟的直播报道。镜头中,锦江畔“光影走廊”“熊猫爬塔”酷炫光影秀,带出极具“天府文化”元素的新年味儿;“东门码头”“花重锦官城”《伎乐·24》等利用高科技手段创作的全息影像,在灯影流转与袅娜古乐间,营造出如诗似画的全新意境与叹为观止的新兴场景……惊艳亮相的“夜游锦江”,展示了成都随着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推进、天府绿道的打造,而呈现出的城市之美与群众获得感。“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绿满蓉城”的美好,随一泓锦江悠悠绿水,徐徐铺展……
“现在绿道已经成为各类丰富活动的空间载体。”在仲量联行成都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看来,绿道设施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个内涵丰富的“综合体”,将旅游、体育健身、康养、农业休闲观光等产业紧密结合,极大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生活、消费新场景。邹丽娟认为,绿道被成都市民接纳喜爱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功能完备,其二是体量庞大。“市民能在绿道中体验各类生活场景,这是我们在前期功能设计中着重考虑的方面,同时也得益于绿道庞大体量带来的不同城市空间串联的效果。”
数据显示,2018年沿天府绿道建成文体旅商农设施1764个、总面积399万平方米,有机串联了文化、教育、医疗、体育等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加速打造了“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建成了370处各类基本公共服务设施,补足了城市公服配套短板。天府新区智谷绿道、郫都区清水河城市公园绿道等有机植入房车体验、高端民宿酒店、潮玩文化空间等时尚商业元素,打造宜居宜业生活场景和消费场景。
推行绿道+ 促进绿道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
根据规划,我市全域规划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绿道,计划2020年完成“一轴两环”主干绿道,2025年初步构建绿道体系,在2035年建成总长16930公里的天府绿道体系,实现生态保障、慢行交通、休闲旅游、城乡融合、文化创意、体育运动、农业景观、应急避难等多种功能,构筑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厚植城市自然人文环境,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优美生态环境需求,提升市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2019年,我们将按照‘三步走’战略,紧扣‘做精品、出效果’的阶段目标,按照‘建一条成一片’的原则,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进全市天府绿道建设。从‘创意设计推陈出新、功能复合筑景成势、形态呈现结网成链、价值实现宜人兴城’4个维度加快破题,推动生态价值加速转化,实现‘城市有变化、市民有感受、社会有认同’,为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和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有力支撑。”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市将高品质建设各级绿道,联网成线,初步体现天府绿道的规模特色。2019年开工建设1200公里、建成800公里。
强调提升品质,加强场景营造,促进绿道资源转化为生态价值。我市大力推行“绿道+”战略(绿道+生态保育+场景营造+慢行服务+产业发展+“学校社会实践、生态教育、户外活动”),结合区位特点,策划主题化、常态化的文(博物馆)体(体育活动)旅(旅游策划)商(商业业态创意设置)农(林盘、特色小镇、田园风光、大地景观)等系列品牌活动,营造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新经济消费场景,带动文体旅商农融合发展,促进周边片区转型升级,提高绿道利用率。
在强化市场化运作,加强招商引资方面,我市将从规划建设为主向建管并重转变,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全面参与绿道管理,建立政府监管、公司化管理、专业化运营的体制机制。创新探索各类投资建设运营模式,广开社会融资渠道,研究制定引导性政策,优化配置资源,用市场化模式吸引企业参与,在确保基本公共服务基础上,植入商业功能,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平衡运营成本,确保建设运营可持续。
在加快生态价值转化,创新建管模式方面,我市将着重推进天府绿道生态价值转化,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经济,深度挖掘绿道价值潜能,持续放大绿道增值效应,把绿道经济打造成成都独有的商业模式。
本报记者 袁弘 摄影 吕甲 夏乐光 刘晓冀 巴西铁
原标题:诗意栖居 绿道资源 转化为生态价值
编辑:孙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