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居蓉城 碧水为邻 坐城观山快捷赏花

红星新闻网 2019-04-22 08:42

题记

治霾、治水、治堵是成都守好一方碧水蓝天,维系千万成都人生态福祉的全力以赴,更是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一年来,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三治”充分彰显的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正是成都在一系列探索中的一个注脚。

龙泉山美丽的桃花

龙泉山美丽的桃花

微风和煦,草长莺飞。家住百花大桥附近的市民孙襄沿着锦江南河段漫步,看着波光粼粼的清澈河面,悠闲惬意,“治理后,家附近再也看不到黑臭水沟了,现在我们与碧水清流做邻居,很安逸。”

“很安逸”的南河正是成都“治水十条”发挥成效的一个有力证明。现在,水润天府的大美画卷正逐步展现在市民眼前。

与此同时,“治霾十条”让城市的美丽越发凸显。成都已接连收获雪山惊喜。一幅幅坐城观山的照片频频刷爆朋友圈,照片上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山峰,甚至“蜀山之王”贡嘎山都清晰可见。

而随着“治堵十条”的深入实施,成都智慧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轨道交通加速加密成网,绿色出行激励机制不断创新,在“花重锦官”的当下,市民的踏青赏花之路,已更加畅通快捷。

治霾、治水、治堵,“三治”的背后,是成都守好一方碧水蓝天,维系千万成都人生态福祉的全力以赴,更是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生动实践。

“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新时代机遇,一年来,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公园城市作为生态价值向人文价值、经济价值、生活价值转化的重要载体、场景和媒介,积极探索城市建设新模式的价值实现机制,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三治”充分彰显的绿水青山生态价值,正是成都在一系列探索中的一个注脚。

治霾

保卫蓝天 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最近,有一个名字叫“在成都遥望雪山”的微信群特别火。“注意幺妹方向!”3月28日上午6点52分,网友“水星人”在“在成都遥望雪山”微信群上的一声吆喝炸开了花,不一会儿,群上同仁纷纷晒出他们与雪山再次“邂逅”的照片。

成都的天更蓝了,用数据能证明这一点:优良天数达251天,全年优良天数增幅位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一,提前24天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目标,摘得联合国2018年度全球绿色低碳领域先锋城市蓝天奖。

数据显示,今年1月1日至3月31日,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69天,优良天数比例76.7%;与去年同期相比,优良天数增加20天,优良天数比例上升19.7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减少3天,重污染天数比例下降3.5个百分点;PM10和PM2.5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2.4%和14.3%……开年抢跑,我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成绩显著。

据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继续深化“三治一增”,打好污染防治“十大攻坚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持续实施“治霾十条”和大气污染防治“650”工程。“而其中臭氧防控是重点。”该负责人表示,随着PM2.5浓度的快速下降,臭氧污染问题渐渐凸显,已成为影响成都空气质量的第二大因素。

近3年,成都通过持续开展臭氧形成机制和本地化防控策略研究,实施夏季臭氧专项防控行动,臭氧污染趋势总体放缓,污染天持续减少,浓度呈下降趋势。

“很早以前,成都就开始着手臭氧污染防控工作,2017年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行动决策,近几年,行动速度一年比一年提前,措施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大。”该负责人透露,今年的臭氧对策已基本形成:“2019年,我市臭氧污染防治行动仍在继续,3月份已基本完成方案编制,同时配套非道路移动机械监督管理、在用柴油车监督抽检、加油站油气回收专项检测等系列污染防治手段严控臭氧污染。预计四五月份方案通过,就将实施。”

治水

三水共治 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

一条5米宽的清澈河渠从金牛区迎宾大道一号居民小区前缓缓流过,仿佛一根泛着柔和光泽的碧绿绸带。“走,一起去河边走哈,消消食。”

夏日傍晚,伴着凉爽的河风,市民郭广兴与妻子梁沁携手沿着金牛区四斗渠迎宾大道段,开始了一天中最惬意的散步时光,“通过黑臭水体治理,家门口常伴清清河水,河畔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沿岸居民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我们确实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治水‘红利’。”

一直以来,成都狠抓流域治理,全面开展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编制锦江、沱江、金马河水生态治理总体规划和工作方案,开展河湖水生态治理技术导则制定工作,推动截污、清淤、补水同向发力,共截污治理排水口1122个、规范整治污染点源2761处,清淤337.27万立方米,启动九道堰河水生态治理示范段及沱江流域第一批公益性项目建设。

同时,成都深入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43段整治,并通过国家专项督查和专项巡查。组织开展清河行动,全市清理打捞漂浮物7.8万吨、岸存垃圾16.56万吨。提升滨水景观,完成西郊河、浣花溪、摸底河等河道宜居水岸示范段建设,完成天府绿道滨水“七带”示范段建设52.3公里,重点打造猛追湾、东门码头、合江公园等节点,整治街景,提升夜景,营造高品质场所,塑造“夜游锦江”休闲旅游新名片。

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正着力三水共治,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目前,成都深入实施城镇污水治理,全面落实《四川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推进方案》,新改建污水管网874公里,新增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12万吨/日,新增污泥处置能力60吨/日,新增再生水利用能力25万吨/日,累计完成11座污水处理厂129万吨/日提标改造。

此外,成都加快推进工业污染防治。完成73家工业企业水污染清洁技术改造,开展五大重点行业企业自建污水处理设施提标改造,24个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实现全覆盖。成都大力开展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科学划定畜禽禁养区域达6943.3平方公里,规范整治适度养殖区畜禽养殖场280家(户),有序实施规模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加快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25座。

治堵

工程治堵 打通“毛细血管”保城市畅通

当你打开手机导航时,百度地图总会优先为你推荐中小街道,这样的“底气”从何而来?因为地铁施工,我市多条道路打围,如何将对通行的影响降到最低?家门口的“断头路”影响通行,如何在最短时间内打通……这些问题都涉及科学治堵的重要途径——工程治堵。

据了解,我市全力推进工程治堵,不断改善交通供给水平。加大交通硬件建设投入,大力推进轨道交通建设、保障公交优先发展,改善慢行交通环境,促进了城市交通供给侧改善。加快加密轨道交通和公交线网。成都地铁线路基本形成“井+环”轨道交通基础网络;结合地铁时代的市民出行需求变化,持续开展公交线网优化加密,不断完善“快+干+支+微”四级全覆盖的公交服务体系。目前,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加强。提高道路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建立公安交管部门牵头、相关职能部门联动的道路硬件改善提升工作机制,打通 “断头路”,建设绿道和慢行交通示范区,基本形成“五环二十射”高快速路网。

城市道路按照交通功能定位可分为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以及支路。4种类型的道路互为依存,不可偏废,共同构成中心城区路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同人的血管,“一点不通,周身不畅”。我们的每一次出行往往都始于中小街道,终止于中小街道,它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出行效率。

交管部门通过“天网严查,警协严管”的方式严查严处机动车乱停放的违法行为,打通中小街道“毛细血管网”,有效承担片区和主要干道的交通流量,从路网上均衡交通流,从整体上缓解中心城区交通压力以及道路交通拥堵。

我市在建轨道总里程长,施工点位多,给交通带来巨大压力,在此情况下,交管部门规范市政工程占道施工。改进重大施工期间的道路交通组织和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项目施工设计、施工工艺设计、交通组织设计”三同步机制,强化重大工程施工周期评估和公示,深化“5+”占道施工保障,即深度研判+科学预警,主干诱导+支线绕行,局部改造+单向通行,严格管理+人性执法,宣传诱导+上门服务,同时改进占道打围工艺技法,严厉查处违法占道施工,最大限度降低施工对道路交通的影响。

本报记者 胡清 摄影 雷良金 胡大田 张青青 巴西铁

原标题:宜居蓉城 碧水为邻 坐城观山快捷赏花

编辑:孙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