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力促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红星新闻网 2019-05-08 07:02

充满活力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 本报资料图片

充满活力的春熙路太古里商圈 本报资料图片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成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主线和“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主题,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及成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主动有效应对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全市一季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好于预期、开局良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550.1亿元,增长8%,高于全国、全省1.6和0.2个百分点,连续9个季度稳定在8%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1909.2亿元,增长10%,连续14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5.1亿元,增长8.7%;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4.5亿元,增长8.2%;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4%和9.2%。这一系列“开门红”数据是对成都经济呈现总体平稳、好于预期最直观的表达,更揭示出新时代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坚定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是根本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城市方向、塑造时代价值、培育战略优势,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

虑善以动,动惟厥时,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引领城市方向、塑造时代价值、培育战略优势,在新经济发展、产业功能区建设、公园城市探索、生态价值转化、社区发展治理等理论创新和发展实践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落实到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各方面和全过程。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持续做强“五中心一枢纽”功能,不断提升城市全球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强化“主干”担当,全面助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整体成势,积极推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更好地服务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带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全方位变革发展方式,坚决破除一切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探索试行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政策体系、标准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和政绩考核,着力推动经济工作组织方式由以发展速度为中心转变为以构建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为中心。全方位完善治理体系,深入实施高效能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和美丽宜居公园城市建设,让城市更安全、社会更安定、市民更安宁。全方位提升生活品质,深入实施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改革攻坚计划,下更大功夫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让广大市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基础

全市新经济总量连续3个月位居全国第8,新经济活力位居全国第3,新增新经济企业3840家,总数达到4.2万家

产业兴,城市强。产业功能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和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载体。坚持错位协同发展,优化调整66个产业功能区,打造形成“16+1”产业生态圈战略布局,加快构建“5+5+1”现代开放型产业体系,推动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产业生态。新经济加速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发布2019年度新经济“双百工程”,在全国范围内首发“城市机会清单”,主动构建应用场景,国内首个新经济基金加速器落地,激发城市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全市新经济总量连续3个月位居全国第8,新经济活力位居全国第3,新增新经济企业3840家,总数达到4.2万家。工业经济稳中有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较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7.7%,拉动经济增长3个百分点。服务经济稳定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4.9%,较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7.8%。农业生产基本平稳。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全市乡村振兴项目开工345个,开工率71.2%,完成投资109.1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实现收入86.6亿元,增长15.3%。

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强支撑

重点区域投资增速较快,“东进”战略深入推进,投资步伐持续加快,完成投资增长23.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2个百分点

越是经济困难、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升级。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09.2亿元,增长10%,增速连续14个月保持10%以上。新增项目拉动作用明显,一季度新增投资项目715个,完成投资340.2亿元,增长42.7%,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快速增长,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1.6%,高于工业投资6.4个百分点,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达10.8%,同比提高1.1个百分点。重点区域投资增速较快,“东进”战略深入推进,投资步伐持续加快,完成投资增长23.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2个百分点;天府新区成都片区完成投资增长21.2%,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1.2个百分点。消费转型升级力度增强。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15.1亿元,增长8.7%。国际消费城市建设有力,大力发展“两店”经济,招引国际品牌首店,积极引导消费升级,新增落户60家首店。旅游会展不断升温,“夜游锦江”等夜间旅游新业态蓬勃发展,全市接待游客总人数5759.7万人次,增长13.8%。实现旅游总收入981.5亿元,增长26.4%。会展业总收入231.2亿元,增长23.5%。服务消费较快增长,在会展经济和旅游经济的有力带动下,全市限额以上企业(单位)餐饮收入增长24.5%。

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添活力

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

把开放优势加速转化为发展动力,把宏伟蓝图加快转变为美好现实,必须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更加彻底地改革开放。对外贸易稳定增长。加快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1238.2亿元,增长21%,占全省规模比重为84.8%。其中,出口总额680.1亿元,增长37.9%;进口总额558.1亿元,增长5.2%。开放大通道加速成型。成自宜高铁全线开工、宜昌至郑万高铁联络线项目获正式批复、成南达万高铁顺利开工,南向、东向、北上再添高铁通道。全社会总周转量为122.4亿吨公里,增长7.1%。铁路通道提质增效,全社会铁路客运量、货运量分别增长20.7%、17.7%。开行国际班列586列,综合重箱率93.9%,班列境外站点数增至25个。其中,中欧班列232列。空中通道不断拓展,开通总航线344条、国际(地区)航线116条。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1384.9万人次,增长4.6%。开放平台加快打造。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908.2亿元,在全国综保区中名列第一。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成都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分别增长1.9倍和593.2倍。截至3月底,成都自贸试验区新增注册资本6322亿元。其中,新增外商投资企业资本819亿元,新增注册外资资本122亿元。

打造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保障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季度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实现率分别达到93.9%、25.6%和55.5%

水深则鱼跃,城强则贾兴。当前,营商环境正成为新一轮城市竞争的核心和焦点,是一座城市走向世界的名片,是城市参与全球竞争合作的核心竞争力。春节后首个开工日,市委就召开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动员大会,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鲜明提出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先进城市。“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一季度市本级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马上办”“网上办”实现率分别达到93.9%、25.6%和55.5%。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实现抵押注销登记“零跑路”、抵押登记“仅跑一次”。试点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19项,减少审批要件112个,缩减全流程平均用时99个工作日。要素供给不断创新。集中出台加快建设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四项配套政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功能增强。截至3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95万亿元,增长6.7%;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43万亿元,增长13%。“交子之星”上市企业倍增计划深入实施,新增上市公司6家,累计突破100家。人才招引成效显著,人才新政实施累计吸引27.3万名本科及以上学历青年人才落户。市场活力持续激发。新增市场主体9.1万户,新增注册资本2521.7亿元。内外资利用稳步推进,实际到位内资1639.4亿元,增长12.5%。新批外商投资项目101个,利用外资实际到位35.5亿美元,增长2.8%。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民间投资稳步回升,完成民间投资921.7亿元。减税降费成效明显,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增速分别为2.3%、-24.5%,分别低于上年同期14.2和51.9个百分点。

原标题:多措并举力促成都经济高质量发展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