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咕音乐:我们为成都创造价值的同时 成都也输送了灵感
成都商报 2019-05-10 07:32
咪咕音乐CEO廖宇
你愿意付费下载一首好听的歌吗?大多数年轻人的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国际唱片业协会(IFPI)发布的《全球音乐报告2019》显示,全球录制音乐市场在2018年增长9.7%,其中流媒体占全球收入的近47%。音乐消费的兴起也开启了文创产业新业态的发展,它们催生了新的消费场景和人群,被行业人士称为“最接地气的文化消费”。
围绕这一赛道,不少城市早已布局。例如,深圳拥有腾讯音乐,旗下酷狗音乐、QQ音乐、酷我音乐均是知名APP;杭州有网易云音乐,是移动音乐领域不可忽视的后起之秀;位于西部成都的咪咕音乐,则是当前市场里衍生产业开发最多的企业之一。
尽管音乐产业仍有巨大市场仍待开发,但企业竞争,也被认为是城市间产业的博弈,从它们身上也许能找到不同城市的文创产业机遇点。昨日,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对话咪咕音乐CEO廖宇,试图寻找“音符”经济的成都机遇。
首批“吃螃蟹的人”
超3000万首正版歌曲
创造行业价值达66亿
与大多数同类企业相比,咪咕音乐算是中国首批音乐产业“吃螃蟹的人”。很少有人知道,当年红极一时的手机彩铃曾是咪咕音乐的主营业务。
2006年,中国移动在成都设立了无线音乐基地,为中国移动用户提供了专业的音乐产品和服务,这是咪咕音乐的前身。彼时,咪咕音乐主要以彩铃业务运营为主,将片段化的音乐附加至运营商用户体验上来。这类新业态不仅让企业实现创收,也“火”了一批流行音乐人。歌手蔡依林就因《花蝴蝶》在彩铃上“红”了,数据显示,上述曲目仅彩铃下载量就超过了2800万次。
这是音乐产业近年来的第一场革命。廖宇认为这源于其属性和其他文创产业的不同:音乐的“载体性”很强——尤其是互联网的兴起,不仅覆盖了以往电话通讯的市场,在唱片领域也引起了一场波动。当MP3、手机等移动设备兴起,磁带、随身听这些传统方式逐渐被取代,听歌有了新的方式,也开辟了又一片蓝海:网络下载。这也是移动音乐的启幕。
下载从免费到付费只用了数年时间,廖宇说,版权意识的苏醒让市场发掘了又一个经济增长点。此时的咪咕已经发展了数字音乐和线下音乐,以咪咕白金会员为重点,开始向数字音乐转型和拓展。据悉,咪咕音乐目前是国内最大的正版音乐曲库之一,拥有超过3000万首正版歌曲,创造行业价值达66亿。
除了线上音乐,廖宇认为音乐产业发展的下一个蓝海是延展“声”态,创造更多产业形态。这从咪咕音乐目前的生态布局可以发现:以演艺和原创的音乐为切入点,完成了融合生态的构建,并且逐渐渗入到内容生产和演艺经济的领域,全面拓展整个音乐价值链的各个环节。
城市发展附加机遇
“我们为城市创造价值的同时
城市也输送了灵感”
企业快速发展背后,很难忽视其所在城市带来的附加价值。观察咪咕音乐,其实也在观察整座城市文创产业的发展。
这不难理解。在廖宇看来,成都和咪咕音乐的结合曾创造了巨大价值。例如,立足本地蓬勃发展的手游产业和漫画产业,咪咕音乐根据其现有的活动艺人资源,与城市优势产业合作进行二次元音乐的创作。
与成都另一优势产业——电子信息的融合则更加有效而直接。据悉,咪咕首创视频彩铃业务,目前还作为5G试商用唯一可向个人用户市场规模推广业务,用户规模突破2000万。廖宇说,此前咪咕音乐曾通过《小猪佩奇》无缝植入与宣发,进行了上亿次的传播量;而在2018年世界杯,咪咕音乐的精彩视频覆盖超2.5亿人次。
“当我们在为城市创造价值的同时,城市也输送了灵感。”廖宇说,例如咪咕音乐2018年同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打造的成都国际熊猫音乐节。四川的“IP”富矿为文创企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以咪咕音乐为例,下一步将加强在四川本地的驻地化演出运营,跨界与更多四川本土的优质文化旅游IP合作,为四川演出市场注入活力。
基于本地,音乐产业也将为成都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廖宇说,如果文创企业将“触角”伸向具有活力的独立音乐人,为四川更多的优秀原创音乐人、民族音乐人提供一个线上数字音乐发行+线下现场音乐演艺+线上演出直播的新型互联网音乐平台则将为城市打造“文化磁极”。“文创企业的吸引力在于,本地音乐院校的毕业生留住了,来自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的人才也将源源而来。”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邹悦
原标题:深圳有腾讯音乐,杭州有网易云音乐 成都呢? 咪咕音乐!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