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文化为魂 打造更多深度文创旅游产品

红星新闻网 2019-05-22 07:54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验旅游新场景市文旅局供图

越来越多的游客在乡村旅游中体验旅游新场景市文旅局供图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中,成都再次展现强大的旅游“吸粉”能力。据统计,成都市共接待游客1335.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2.02亿元。除了在武侯祠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感受深厚的历史文化,宽窄巷子、太古里品味都市休闲的日常,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天府绿道、乡村旅游中体验旅游新场景,“夜游锦江”项目更成为游客们留下来的重要原因。

在成都以“三城三都”为抓手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背景下,多种“文创+”的模式做出了文商旅体融合发展的新探索。成都旅游产业发展正从“游客数量”的增加转化为“文化品质”的提升。未来成都的文商旅体融合之路将通往何处?昨日,天府文化研究院的专家学者纷纷建言献策。

深厚根基

打造“诗和远方”目的地

4月29日举行的四川文化与旅游发展大会上,备受关注的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在大会上正式公布并授牌,成都市青羊区、都江堰市位列其中。成都有着世界文化遗产青城山-都江堰、金沙遗址、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众多历史文化遗迹,二江环抱城市格局一直保持至今,充分显示出成都这座城市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长谭平表示,古往今来,成都这座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城市,积累沉淀了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只有这些资源和财富,能够广泛进入成都市民的记忆和内心深处,其优秀禀赋与个性,能够得到认知和传承,成都市的建设世界文化名城之路,才能有深厚的根基和持续的动力。今年亮相的“夜游锦江”项目,汇集了文创、美食、音乐等元素,构建出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夜消费主题场景得以呈现。“夜游锦江”项目,仅春节期间就吸引市民和游客20余万人次。

跳出传统

文旅融合展开多种实践

“以前说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拍照’,成都正在跳出传统的‘景区观光游’,上升到‘休闲+度假游’。”成都大学旅游与文化产业学院院长、成都市旅游研究院院长、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委员诸丹表示。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里,成都周边的崇州竹艺村、邛崃邛窑遗址公园等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特色的乡村游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5月18日,“中国旅游日·看成都的美”之“慢游新天府 感受新成都——百万市民游成都”大型系列活动在锦江区江家艺苑拉开序幕。同时,由天府绿道串联的五大主题、共100条成都全新旅游线路也在活动上正式亮相。正是这样的功能叠加,让绿道超越了其作为城市慢行系统的使命,逐渐演变为绿色经济带,不仅带动文商旅体农融合发展,更为新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应用场景、为新兴消费市场的培育提供了载体支撑。

擦亮品牌

让“看一看”成为“留下来”

“对于当下的文商旅体融合,不仅仅是硬环境的要求,游客的需求已经上升到对城市美学生活体验。‘书香之城’‘诗歌之都’等等,成都有很多闪亮的城市名片,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转化成符合现代审美又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彻底改变传统旅游模式,以旅游营销打响城市品牌,真正让人来到这座城市就想留下来。”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天府文化研究院学术研究委员会主任谭继和说。

今年“五一”期间,成都过夜旅游者达398.9万人次,比去年增长55.9%,来自过夜旅游者的旅游收入达125.48亿元,比去年增长81.7%。“过夜游”成了成都新的旅游热词,成都越发多元的夜间旅游消费场景为城市的夜晚注入了全新的活力,在丰富本地市民夜间生活的同时,更拉动了旅游消费市场。

诸丹介绍,“要让更多人到成都不止‘看一看’,还要‘留下来’。我们要坚持全域旅游发展理念,打造更多的深度旅游产品,丰富消费供给,增加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旅游的经济效应,让传统游变为都市游,让多种消费业态融合变成吸引游客的旅游产品。”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原标题:文化为魂 打造更多深度文创旅游产品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