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石磬 天籁之音穿越3000年

红星新闻网 2019-06-03 06:58

金沙遗址出土石磬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金沙遗址出土石磬 图片由金沙遗址博物馆提供

2006年,金沙遗址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石磬,丰富了今人对古蜀文明“礼乐”方面的认知。然而,金沙人并未给后人留下线索,这两件石磬到底属于哪位蜀王?哪位工匠才有资格铸造这神圣的乐器?金沙人不曾给后人留下答案。

从某种程度上说,上古时期的乐器史,就是一部磬的历史。在古史的传说时代,石磬往往与三皇五帝联系在一起,地位极其尊贵,这件神奇的乐器奏响的,往往是一个部落或国度的颂歌;在商朝人追思祖先的祭祀仪式上,他们擂鼓、吹管,然而,似乎只有磬的出现,才能令他们满足与平和。早在1929年,三星堆遗址就出土过一块石磬,2006年,一块商周时期的“石磬王”穿越3000年的古老荣光“降临”成都平原,石磬在考古发掘中并不多见,三星堆、金沙遗址的石磬便弥足珍贵。在它们背后,我们看到了两个曾经盛极一时的国度和一群陶醉在礼乐中的古蜀人。

商周石磬

神秘“弦文”究竟代表什么?

在金沙遗址博物馆天地不绝展厅里,中间的展台上打磨光滑的弧形石器引人注目,石器上还有穿孔。它是什么,为何能占据展厅中央的位置?当你疑惑时,不妨按一下展台边设置的播放按钮,此时传来清澈饱满的磬音,将带你穿越回3000年前的金沙礼乐之境。

这段磬音就源自金沙遗址出土的两件商周石磬,大石磬长109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另一件则略小,石磬有孔,大石磬上并无图案,小石磬上则隐约能看到两组“弦文”,显然这个符号出自金沙人之手,它代表什么?是为了装饰?还是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信息?为何大石磬上反而没有任何纹饰金沙人没有留下答案,甚至无暇给后人任何暗示。考古学家发现,金沙石磬达到了惊人的109厘米,是迄今为止商周时期的“磬王”。

如今,敲击石磬,尚能听到饱满、清脆的响声,金沙古国的工匠无疑是一些好手,他们的作品在今天仍能奏响奇妙的乐章。在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官方微博上,一段简单清越的磬音曾获得了15万次的播放,网友大赞“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

尊贵礼器

叩开一段失传历史的大门

上古时期的磬往往与三皇五帝、夏启联系在一起。商周时期,乐器往往也是礼器,由于磬在古代只有王者之尊才有资格享用,因此在考古发掘中极少出土,或许,一件磬背后,就隐藏着一个失传的古国与一位曾经显赫的君主。距今3000年的金沙遗址是商周时期成都的缩影,也是后人开启一个古老国度与一段失传历史的大门。迄今为止,金沙共出土金器、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近10000件,庞大的数目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祭祀活动。

甲骨文中,“磬”字的写法,是一人站立,作敲击悬石状,郭沫若认为“其意若曰以手击磬,耳得之而成声”。“磬”字的由来与它的演奏方式不无联系,磬演奏时需悬挂起来,因此上方都有悬孔,金沙石磬自然也不例外。数千年前,它们经由古蜀国的能工巧匠制造后,便悬挂在古蜀国某处神秘的场所。

终于,到了巫师占卜出的黄道吉日。在神圣的祭祀活动中,巫师敲击着石磬,口中念念有词,听到敲击声的金沙人仿佛戴上了魔咒一般,歌唱、跳跃、舞蹈、祷告,在一片圣土上,石块在石磬上来回撞击,一望无际的象牙,玄妙的青铜人头,耀眼的玉壁,散发着璀璨光芒的太阳神鸟,与疯狂的金沙人一起上演着一段原始而沧桑的舞蹈。或许,当战争抑或是洪水等不幸降临之时,金沙人便去敲击这只磬,悲鸣的响声便迅速传遍了整个成都平原。

谜团背后

若隐若现的神秘古国影子

此前,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铜铃、小石磬等乐器,2006年金沙出土了一大一小两件石磬。它们的出土使得蜀地“未有礼乐”的历史成为了过去。考古学家认为,古人在田间劳作,石犁、石铲偶尔撞击石头,发出悦耳的响声,长此以往,便把一些犁、铲单独悬挂起来敲击,这才发明了磬。然而,当考古学家将金沙石磬与三星堆石磬对比时,却又发现了另一些谜团。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件小石磬,磬为绿灰色,表面经过三星堆人的精心雕凿,光滑细腻。敲击时,声音虽不大,却有余音绕梁之感。令后人费解的是,它竟与中原石磬的形制如出一辙,这便给了后人一些暗示:难道3000多年前的三星堆工匠洞悉中原的礼乐制度,据此造出了这件石磬,还是这件石磬本出自中原人之手,辗转流落到了三星堆人手中?显然,三星堆石磬更像一个舶来品,金沙石磬则散发着强烈的古蜀气息,它庞大的体积,便彰显着金沙人的特立独行。

三星堆与金沙这两处史前遗址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礼器、乐器背后,两个古国的影子若隐若现,历史仿佛定格在一些片断:祭祀山川,歌颂太阳,用音乐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在石磬悠扬的敲击声中,一群古蜀人就这样陶醉在成都平原上。

本报记者 李雪艳

原标题:金沙石磬 天籁之音穿越3000年

编辑:段琪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