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助力成都发展多元化夜间经济
红星新闻网 2019-06-17 07:56
成都正在逐步构建、完善城市夜间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本报资料图片
新一线城市研究所最新发布的各大城市“知城·夜生活指数”数据显示,成都仅次于深圳、上海、广州、北京,占据了新一线城市的夜生活指数首位。多元化的城市生活决定了城市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也决定了夜间经济的丰富性。从锦江夜游的全业态支撑,到博物馆夜游的全方位体验……除了商业和服务业作载体,成都正在逐步构建、完善城市夜间消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助力城市建立起多元化的夜间经济,最终形成成都自己的特色与品牌。
全业态支撑
绿道商业模式构建夜游生态圈
今年春节期间,“夜游锦江”成为成都当仁不让的网红景点,接待游客约20万人次。合江亭上,《伎乐·24》夜游版上演,蜀宫夜宴的场景让永陵24伎乐和城市传统地标合江亭融为一体,让人们穿越时空,感受历史的底蕴。如今“夜游锦江”依然热度不减,仅“夜游锦江”游船项目自4月试运营以来,近2个月时间,就有2000多人登船赏景,成为成都夜间休闲消费的新宠。针对这一现象,中国旅游研究院产业所专家曾表示,发展夜间旅游经济,既能让传统旅游资源焕发新的活力,更能创造新的旅游资源、新的体验产品,还能整合并提升非传统旅游资源和产品。旨在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秀、夜节、夜宿”六大主题场景的“夜游锦江”正在通过全业态的经济模式,打造体验环境的同时,引入专业运营团队,依托沿线广告、驿站、商业用房以及行船等,实施市场化运营,实现共建、共享,不仅让绿道商业模式形成良性“造血功能”,更同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提升,构建独具特色的消费圈,构建完整的夜游生态圈。
值得关注的是,作为“夜游锦江”这一连续、流动“锦江故事卷轴”的重要章节,6月2日,全国首条以原创画廊为核心的艺术街区——大川巷·派叁画廊艺术街区正式开街。白天,这里是原创画廊艺术街区,夜晚则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夜市。街区每周将按照不同主题举办好物夜市,带来买卖原创、社群交流、以物易物的新鲜体验,让成都的夜生活从此与众不同。
文商旅融合
文博夜游提供全方位体验
前天晚上在武侯祠博物馆,来自广州的黄先生一家向记者感慨道:“博物馆的晚上是非常特别的,除了看文物,还能有展览讲座这样的活动。真的很不错。”2006年,成都武侯祠博物馆就已经推出了夜游武侯祠项目。如今,夜游武侯祠项目还推出了升级版——“三国季”。武侯祠“三国季”正在举行。“武侯夜话”“武侯夜赏”“诸葛集市”等主题活动,与观众分享丰富的文化大餐。金沙遗址博物馆连续11年举行的“金沙太阳节”,于每年春节期间陪伴游客过年,入夜以后的金沙太阳节点亮了万盏花灯,与市民共享喜庆祥和的春节。“成都诗圣文化节秋之篇——夜游草堂”系列文化活动也曾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流连忘返。自2017年起,成都各大博物馆都延时开放至晚上。在成都博物馆,还举办过有趣的夜宿博物馆活动,夜幕降临后,青少年朋友在博物馆里搭起帐篷,享受“博物馆奇妙夜”。
丰富的文化活动只是成都文博夜游异军突起的原因之一。博物馆展陈与商业服务的联动,文商旅的融合让文博夜游成为成都夜游经济一大亮点。与武侯祠博物馆一墙之隔的锦里古街是成都热门打卡地。锦里民俗区是博物馆在做实展陈工作外,拓展三国文化外延的思考和尝试。据介绍,锦里原为秦汉三国时期成都一条以织锦、售锦为主的古街。锦里并未局限于“商业街”思路,而是以秦汉三国精神塑“文态”,以清末民初四川民居风格为“形态”,聚集特色商品展销和非遗展示等多种“业态”,打造与武侯祠静谧悠远相得益彰的张扬“生态”,形成四态合一。2004年锦里开街,当年接待的游客就达到了350余万人次。2017年,锦里游客攀升至近千万人次,商品销售收入达2.7亿元。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更是达到了1695万人次。
交通购物便利
为市民夜间生活提供更多方便
成都最近发布的《成都加快建设国际消费城市行动计划》中强调,要挖掘夜间消费新动能,加强夜间经济的环境营造,加快培育锦江夜消费商圈,引入现代新兴消费业态,打造成都夜消费地标。除了商业和服务业作载体,成都更完善的配套设施为未来的大体量发展“未雨绸缪”。为了让市民在享受夜间生活的时候无后顾之忧,2018年,成都推出了12条夜间公交线路,将22∶00-1∶00运营线路比例提高至32%。成都地铁线路也会在节假日等夜间活动较多的时刻延长列车运行时间,方便市民出行。同时,据《2017中国城市便利店指数》显示,成都便利店发展指数位居前五,全市平均3122人就拥有一家便利店,其中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占比达到22.2%,这为市民的夜间生活提供了更多方便。本报记者 王嘉
原标题: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助力成都发展多元化夜间经济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