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身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她用专业社会工作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成都商报 2019-06-25 09:25
爱有戏“一个人的剧场”项目
“社会工作是社会维稳的第一道防线,它是专业化、人文化的社会服务,核心是让人感到温暖。”20日下午,47岁的刘飞坐在锦江区市民中心办公室对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说。
刘飞是锦江区爱有戏社区文化发展中心(简称“爱有戏”)主任。2009年,刘飞成立志愿者组织爱有戏,2011年正式在锦江区民政局注册转向社会服务。从最开始的一名血液中心普通员工到志愿者再到专业社工,刘飞已投身公益事业20年。
今年3月8日,四川省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09周年暨表彰大会上,刘飞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这是刘飞继成都最美社工、四川三八红旗手、全国首批社会工作领军人物等众多荣誉之后的又一殊荣。此外,她还是成都市人大代表、西南民族大学社工专业客座教师。
谈社区治理
建立义仓义集模式
动员居民参与社区治理
爱有戏现在有260名专职社工,从最初只在锦江区水井坊街道试点,到现在进驻成都各街道社区;从最初只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拓展到关注困境儿童、青少年发展、社区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爱有戏完成了从志愿者组织到社会工作机构的转变。刘飞坦言,一开始面对千头万绪的社区工作时,她也是一头雾水。
2011年2月底,爱有戏走进第一个社区——水井坊社区。刘飞带领志愿者走访了水井坊2712户家庭调查情况,发现100余户贫困家庭。起初刘飞不知道怎么做,捐钱捐物只能治标不治本。彼时,她刚好接触到一个叫义仓的项目,在原有基础上,她针对社区治理做了很多研发迭代。
义仓利用社区自有资源去募集,募集到的物资再流入贫困家庭手中,所有物资的来龙去脉可通过软件查清。后来刘飞建立“邻里互助中心”,发动社区居民参与进来。从敲开邻居的门募集一勺米的1.0版本,到义坊合作社的5.0版本,目前义仓已变成一个五阶项目同时存在的系统。刘飞介绍,现在成都有十几个社会组织在做义仓,涉及20多个街道,其模式被全国78个城市复制。
义仓开设后,很多人愿意捐献旧物资尤其是旧衣物,但旧衣物因尺寸颜色等不合适很难派送。这时候,义集诞生了。
自2011年10月起,义集在每月第二周的周六下午举行,风雨无阻。每期义集设置一个主题,主舞台有庆祝活动,下边是社区居民买卖旧物资的摊位,卖出的钱可购买新物资捐给义仓,以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义集还设置了爱心摊位,贫困家庭可在那里摆摊。“义仓相对封闭,但义集就像一个广告,有很强的动员力,会吸引很多人。”刘飞提到,义集目前已举办了好几百期,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在肖家河步行街,“有好几千人参与”。
“社区治理需要多种力量参与,我们的核心是动员居民可持续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方法就是做志愿者精神教育。每个人都有利他的一面,只要制造一个氛围,让他展现利他主义的一面,这时有人赞扬他,获得精神满足后就会巩固利他主义行为。”刘飞用社工的专业语言总结了她的社区治理经验。
谈经历
从血液中心普通员工到专业社工
“投身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你为什么要投身公益?”这是很多人问过刘飞的问题。对刘飞而言,投身公益“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
在做公益前,刘飞是血液中心的一名财务。转折点在1998年,为保证血液安全,国家开始实施《献血法》。从有偿献血到义务献血后,由于很多人不懂义务献血,导致献血的人骤减血液紧张。为发动更多人义务献血,从1999年开始,刘飞先后在血液中心发起一系列无偿献血的志愿活动,并到全国各地做宣讲,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了十来年。
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刘飞意识到可以拍公益短片扩大宣传,她找到一帮志同道合的人拍了宣传无偿献血的公益短片,随后成立了志愿者组织——爱有戏公益戏剧社。
起初,爱有戏只是一个拍摄公益短片的志愿者组织,促使刘飞将爱有戏转向实务型工作的,是一个留守儿童项目。
2010年,刘飞关注到留守儿童问题,她希望拍摄一部由留守儿童自己出演的公益短片来唤起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刘飞没想到的是,短片并未在社会上引起大的反响。但在两个月的拍摄过程中,她发现对于留守儿童而言,陪伴才是最有价值的事情。
她提起一个细节:一个八九岁的小男孩,父母都在西藏打工,只见过父母两三面,每次只要刘飞摸他,小男孩的脸就会顺着她的手凑过来。“他非常渴望被抚摸被拥抱。”刘飞右手做出抚摸脸庞的动作说,“那时候我就觉得应该从单纯的拍片倡导中走出来,转型做实务型工作。”
也是在这一年,成都市锦江区开始培育孵化社会组织,刘飞的爱有戏被引入锦江区市民中心,之后进入社区工作。后来,刘飞从全国其他社会组织和社工机构中了解到社工是一个专业的工作,她逐渐将爱有戏从业余的志愿者组织转变为专业的社会服务机构。
2012年,刘飞参加了西南财大举办的社会工作督导班。一年后,她正式成为一名专业社工。“大多数人知道社工都是通过香港TVB,但人们不知道社工是社会非常需要的、绝对专业的职业。”
3年前,刘飞辞去血液中心工作,全职参与到社会工作中来。
谈行业
公益让普通人闪现人性的光芒
社区引进社会组织是必然趋势
“财务让我性格更加细致谨慎,但我觉得社会工作更符合我的价值取向。”采访中,聊到一些数据时刘飞可以快速反应并精确到个位数,如提及志愿者人数时,她很快答道“去年统计爱有戏在成都社区的志愿者有1791名”。刘飞把这些归结为财务工作所积累的能力,但在谈及社会工作时,她眼中亮起激动的光芒,脸上也现出兴奋的表情。
刘飞提起一件让她印象深刻的事:社区有位90余岁的老人,他有个60多岁智力障碍的女儿,老人每天都坚持锻炼,因为“怕死在女儿前面”。刚开始老人对志愿者的关注很反感,因为觉得“他们在作秀”。后来老人对一个居民说,就算自己先走了也没问题,他相信除了政府,还有很多志愿者会去管自己的女儿。
除了服务对象,刘飞还常被组织里的人感动。爱有戏有一个快80岁的老党员,从2011年加入义仓做志愿者开始,每次他去派发物资回来都会写一篇日志,日志上面没有一个涂改,因为他觉得“这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有涂改就会重新抄一遍”。
“搭建这个平台,让这些普通人有机会展现人性的光芒,这也是激励我投身公益20年的原因。”刘飞说。除了精神回馈,她还看到了很多从未看过的东西。
2010年,刘飞在成都特殊教育学校做了一个“金喇叭盲童广播剧团”,让孩子自己写剧本自己来演。当时他们让盲童用摸的方式,拿丙烯材料在墙上画壁画,想通过这种方式让孩子们知道一切皆有可能。当时一个全盲的孩子画了一棵树,那棵树有庞大的根系,这让刘飞触动很大。“普通人画树不会画那么庞大的根系,因为我们所看见、所认知的东西,都是我们的局限。”
“在成都,社会工作是一个新兴行业,虽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横向比较,成都的社会工作在全国来说处于第一梯队。”刘飞提及,成都有丰厚的人文底蕴,助人为乐是成都的城市精神,加上成都对社区发展治理高度重视,所以社会工作非常活跃。
“社区引进或者培育社会组织是必然趋势。以前很多居民问题主要依托居委会解决,但居委会工作人员和专业化都有限,有了社会组织、社工的加入,可以为社区带来更多的资源和帮助。”刘飞表示,接下来将营造更好的氛围让科班出身的人才可以安心从事社工工作,让组织的专业性更强。此外,除了政府的支持,刘飞还将努力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让社工的资金来源更加稳定。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实习记者 彭祥萍
原标题:“投身公益是一种生活方式” 她用专业社会工作解决社区治理问题
编辑:孙仲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