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上海、波士顿……这些城市为何都盯住医药健康?
成都商报 2019-07-03 07:28
世界生物医药产业路线图
上世纪90年代 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
2010年 进入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2020年 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2030年 健康服务业和大健康平台经济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将达到16万亿元,十年内增长四倍。
波士顿经验
1、顶级医院和大学的科研优势
2、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3、资本支持
4、成立行业协会,上承政府政策、下启市场资源
5、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包括:
A 校企对接机制 大学成立技术转化中心,协助师生对接企业的研发需求,延伸基础研发。同时,大学教授可以将科技成果授权给企业,并可为企业提供不超过5年的科学顾问服务
B 校企合作研究补助机制 大学和企业可分享最高单笔5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
C 大学设立校办风投基金,强化对高风险研发环节的追加投资
▼2019 成都创交会。图为医养家健康生命馆的智能导诊屏
去年7月,一部电影《我不是药神》,让普通人的目光关注到生物医药产业。一年过去,这个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逐步成为众多城市高质量的“角力场”。
去年12月,上海发布“生物医药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全力打造全球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2020年产业规模计划达4000亿。
近日,成都连续推出《促进成都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促进成都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同样面向全球,打造世界级医药健康产业高地。
东上海、西成都,为何都盯住了医药健康和生物医药产业?
1
产业窗口期
人口特征、科技创新、医改三大因素驱动
去年12月,上海提出全力打造全球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此次,成都提出目标,面向全球、面向未来,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世界级、万亿级现代化医药健康产业体系。
为什么都盯上了医药健康产业?
“从宏观层面看,大健康产业进入窗口期。”上海浦东新区张江平台经济研究院院长陈炜表示,“健康中国”战略、生物技术和智能技术的融合、“互联网+医疗”平台经济的发展、老龄化社会的健康需求、物质富裕带动健康消费升级、健康产业政策壁垒和行业壁垒的放松,为健康产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带来了天时、地利、人和。
陈炜分析,健康服务业和大健康平台经济进入创新发展的新时期,2030年将达到16万亿元,十年内增长四倍。中国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转折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生物医药产业技术不断突破,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制度创新不断深化,政策不断出台,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呈现出集中化、数字化、集群化和全程化发展趋势。
“大健康产业既是覆盖人类的全生命周期的产业,也是创新驱动时代背景下的代表高新技术的产业,其内涵不断丰富,因此受关注度一直很高。”波士顿咨询全球合伙人兼董事总经理周园介绍,从产业门类上看,医药健康产业主要包括医学、医药与器械、医疗服务、康养和医疗等,“近年来人口特征变化、科技创新与医改三大因素进一步驱动该产业持续、高速发展。”
“世界老龄人口规模和亚健康状态人群增长。”周园介绍,科技创新方面,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成为研发战略重点;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移动互联网等技术为健康产业带来新的发展可能性。同时,各国积极推进医改进程,医保覆盖面增加,药品安全和医疗体系逐步完善,“我们看到的各国、各城市对健康产业关注越来越具有针对性,在产业链环节中寻找符合自身优势和未来增长趋势的细分环节,着力突破。”
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兼泰康健投首席执行官刘挺军则分析,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深和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对中国的健康服务体系提出了新的需求,健康产业的发展驶上了快车道。
2
快速发展期
生物药产业龙头是破题关键
数据显示,21世纪世界医药的产业化正逐步进入投资收获期,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生物药品销售额以年均30%以上的速度增长。生物医药产业正快速由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技术产业向高技术支柱产业发展。
从世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来看,目前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
中国医药健康产业有哪些瓶颈?城市如何破题?
刘挺军表示,在日本、法国、德国等国家,健康产业占GDP的10%到12%,美国则将近18%,“在我国,包括四川成都在内的多省市都已经开始在健康产业上积极进行布局,健康产业已毫无疑问地成为了方兴未艾的巨大产业。”
周园表示,下一代健康产业成为覆盖人类全生命周期的跨领域、多元化产业集合,所以每一个产业的特性、关键环节和破题点都不尽相同,必须针对不同产业甚至不同细分领域明确环节,才能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他以医药产业为例,“医药创新常以一波又一波潮流的形式涌现,因此需重点布局未来潮流,而生物药是未来潮流中的关键领域。生物药产业龙头企业带动效应显著,龙头企业的生物药CRO/CMO基地及临床研究能力等对整个产业链的其他环节有显著带动,因此引进龙头、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是驱动医药产业升级和增长的最佳选择。”
如何带动?周园分析,比如龙头企业的医药创新平台、地区总部等对于上游的药物发现、工艺设计等创新型企业有吸引作用;龙头企业的临床试验外包服务等对下游药品生产和商业化企业有带动作用。
3
先进的模式
市场+产学研+软硬件保障
世界城市发展医药健康,有哪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刘挺军提到,从波士顿、硅谷等比较成熟的经验来看,一个城市要发展健康产业必须有顶级医院和大学的科研优势,同时要有很好的创业创新环境,还必须有资本的加持,这三者缺一不可。四川成都正是这样一个有着非常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的城市。
波士顿是美国东北部高等教育和医疗保健的中心,被誉为东海岸生物医药的“硅谷”。众多全球知名学府坐落于此,其中包括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等。周园同样提及波士顿经验,“波士顿的大健康产业集群是我们认为很值得借鉴的。”在周园看来,波士顿最值得成都借鉴的地方,在于其对于完整的产业生态圈的打造,“充分调动市场资源参与,采取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并对前沿产业提供充足的软硬件保障。”
周园分析波士顿模式,市场主体深度参与方面,波士顿成立MassBio行业协会,上承政府政策、下启市场资源;同时促进政企沟通,定期召开产业咨询会,向政府反馈企业诉求;此外,市场主体还参与政策制定,辅助政府及立法组织制定针对医药行业的优惠政策。
灵活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方面,波士顿有校企对接机制,大学成立技术转化中心,协助师生对接企业的研发需求,延伸基础研发。同时,大学教授可以将科技成果授权给企业,并可为企业提供不超过5年的科学顾问服务。资源保障方面,麻省政府设立校企合作研究补助机制,大学和企业可分享最高单笔5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大学设立校办风投基金,强化对高风险研发环节的追加投资。
4
成都的机遇
政策升级背后的角色转变
对比波士顿模式,可以看到成都影子。这一次,成都生物医药再出新政,涉及研发创新、市场活力、金融支持方方面面。
在周园看来,成都面临机遇,“成都一直很关注生物医药产业,政策是跟随着产业的升级发展需求而不断升级的,我们注意到这次的政策内容当中更关注企业的痛点、人才的痛点和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更具针对性、更符合未来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
周园表示,政府在健康产业发展过程中更多的是扮演“服务者”和“推动者”的角色,在成都政策制定和升级的过程当中,看到了政府从“规则制定者”向“创新服务者”角色的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激发市场各主体的主动性和形成有内生创新能力的产业生态体系。”
“放眼未来,成都自身有望以核心优势对接全球趋势,塑造健康新经济的融合应用高地。”周园分析,成都拥有外部机遇和内部机遇,因此,成都在地位升级的同时,融合应用优势将进一步强化,可在价值医疗、生物技术、全程健康、医疗人工智能和医药4.0等方面重点发力。
周园建议成都,要锁定新动力,布局一流要素,围绕全球健康产业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强化成都在“应用”方面的优势,寻求产业发展的新动力。针对要素不协同的根本问题,充分促进全区范围内的要素集聚、流通与互动,以云状协同和链状 协同共同促进产业发展。
同时,周园建议,要以各产业功能区的自身优势强化成都优势,以空间载体实现功能的合理分配与要素的充分融合,从而引领成都的产业发展。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原标题:成都、上海、波士顿…这些城市为何都盯住医药健康?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