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首个果蔬垃圾处置站上岗 垃圾就地“变身”花肥

红星新闻网 2019-07-11 09:27

工作人员正在操作垃圾智能处理机

成都生活垃圾分类正式进入倒计时阶段,如何全面推进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锦江区以街道为单位打造了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在商业楼宇内试点建设了生活垃圾分类中心,建设我市首个果蔬垃圾处置站,运用科技手段探索餐厨垃圾、果蔬垃圾就地分类减量,目前已初步形成了环境保护与绿色发展并举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油、水、渣分类减量

餐厨垃圾智能化处理

“以前餐馆吃剩的食物残渣,放在桶里会发臭,还会流出污水,把环境弄脏,经常堵塞下水道。自从在全区广泛推出这个设备以后,这些问题都被一一消灭了。”记者随机走进了位于群光广场的某烤鱼店后厨,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一眼便看见了摆放在洗碗池旁的餐厨垃圾处理设备。

据了解,锦江区与行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在春熙路街道试点推广实施餐厨垃圾智慧分类减量创新模式。除了有专门的餐厨垃圾收运车收运餐厨垃圾至餐厨垃圾处理厂外,餐厨垃圾智能分类机也逐渐在各宾馆饭店、餐饮企业推广,通过油、水、渣分离的科技手段,实现餐厨垃圾就地预处理,智慧分类减量。

只见服务员把一盆顾客吃剩下的烤鱼骨头和油水,倒入了这台机器内,通过机器过滤网的作用,液体类的污水流了下去,固体残渣被滤网分离出来。机器内,液体类污水继续分离,油脂被分装到桶里,沉淀之后成为了固体油脂,而剩下的水,便流至下水道排走,实现了餐厨垃圾中水、油、渣的分离。机器的显示屏上还实时显示着里面的容量,工作人员以此判断机器是否需要清理。

“除了在前端对餐厨垃圾进行分类,该机器还运用了一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废弃油脂的收集、运输、处理的数据化监管。通过后台数据,管理部门不仅能追溯废油回收的去向,也能监督商家垃圾分类开展情况。”锦江区线管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21户餐饮企业安装了餐厨垃圾智能分类机,平均每天处理餐厨垃圾3.5吨。

垃圾变肥料

建设果蔬垃圾分类处置站

“经过处置站的‘历练’,垃圾就变肥料了。”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在锦江区东光街道翡翠城农贸市场见到了全市首个果蔬垃圾分类处置站。

在处置站的“流水线”上,记者看到,身穿深蓝色工作服的操作人员,娴熟地将分类好的果蔬垃圾“再分拣”,剔除塑料、大型骨头等无法分解的垃圾,将果蔬垃圾输送至资源化集成系统中。有机果蔬垃圾通过进行粉碎、压榨等“破碎”处理后,产生的残渣自动输入至生化处理机。而在生化处理机中,高温好氧菌成为了“魔术师”。这种菌种适应能力极强,在60摄氏度以上便快速生长、繁殖,能对果蔬垃圾有效降解,24小时以内,产出15%的产出物,可用来作为有机肥的重要原料,也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

据悉,果蔬垃圾降解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气都将经过过滤系统,废水将达到雨水排放标准,废气也符合标准要求,且垃圾不堆积,即来即处理,真正实现了垃圾就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处理目标。目前东光街道果蔬垃圾处置站日处理量达5吨,翡翠城农贸市场内产生的蔬菜叶、水果、杂物等得到了有效的处置。

陈玉婷本报记者李萌文/图

编辑:董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