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部新城:未来之城 正崛起已成势

红星新闻网 2019-07-17 07:03

1

成都努力把东部新城塑造成为“山水呼应、蓝绿相映、河湖环绕、清晰明亮”的公园城市空间。图为美丽的三岔湖 本报摄影部供图 记者 张全能

本月初,东西城市轴线(东段)工程正式开工。如同一条东西向的“天府大道”,城市轴线串联“一心两翼”,将支撑成都市域空间结构从“两山夹一城”到“一山连两翼”的“千年之变”。

这是一个体现“东进”战略决心、缩小“东进”心理距离的关键性工程。两年前,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优化城市空间布局、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其中,“东进”让3000年城名未变、城址未改的成都,改变千年格局。瞄准“世界城市”的成都,在突破“大城市病”瓶颈的同时,打开了面向未来的永续发展新空间。

两年过去,放眼“东进”区域,一批批体现“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开发思路的重点项目,正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物量”,“东进”区域已成为成都正在崛起的“第二主战场”。今年1—5月,“东进”区域773个开工项目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2.4亿元,增幅超全市9.0个百分点。天府国际机场、地铁18号线、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天府奥体城等一批重大项目正在加快实施。

东部新城成型成势。

坚守“千年立城”静气,保持“留白增绿”定力,科学确定规划建设时序,以公园城市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好东部新城

从“规划图”到“施工图”“实物量”

高端产业生态圈如何建设?医疗、卫生基础民生如何保障?“东进”区域如何保留生态本底?……7月11日,2019年“东进”区域规划建设工作专题协商座谈会召开,成都市级各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代表等围坐在一起,围绕“东进”区域规划建设提出建议。

为做好东部新城建设的“筑基工程”,这样大大小小的研讨已记不清是第几次。自“东进”战略的号角吹响,这场面向全市、全国、全球借智的规划行动便同步启动——“东进”区域地质勘测、总体战略研究和总体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编制一一展开。

在这张白纸上,要画出一幅怎样的图景?从一开始,成都就确立原则:学习借鉴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经验,坚守“千年立城”静气,保持“留白增绿”定力,科学确定规划建设时序,以公园城市的理念规划和建设好东部新城。

随后,一轮又一轮咨询,一场又一场研讨,从国内经济学家到国际规划大师,一次次来成都踏勘、调研,深度探讨如何避免“千城一面”,建设好独一无二的东部新城。

在7月3日召开的东部新城建设办公会上,来自“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的设计团队主要成员——新加坡墨睿设计事务所董事欧克男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开宗明义阐述了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并从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规划范围和周期等8个方面汇报了《东部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2019-2070)》提升方案。

她认为,“空港新城、简州新城、淮州新城在规划上需要统一结合起来。规划是一个千年大计,如果没有长远、近期目标,东部新城最后只能成为三只‘火鸡’,很难长成一只‘大鹏鸟’。”

这与成都市委决策不谋而合。如何加强规划设计的统筹深化?市委提出,要对标国际标准、国内一流,细化和完善各类局部规划,尽快形成“东进”区域整体性、结构性规划,继续加强区域整体谋划,完善区域功能布局和城市设计,努力把东部新城塑造成为“山水呼应、蓝绿相映、河湖环绕、清晰明亮”的公园城市空间。

向“四城一园”基层一线“问需”,向河北雄安、上海浦东、深圳前海等先进地区对标“问计”,向市级部门“问策”。按照把东部新城作为改革创新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要求,市东部新城办会同26个市级部门形成了29项支持东部新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初稿。在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指引下,同步开展了重大基础设施、重大公服设施和重大标志性建筑三项专项规划编制并已形成初步成果。

在法规治理体系建设方面,确定了7部地方性法规构成的法规治理体系。其中《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已正式施行,《成都市三岔湖水环境保护条例》《成都市天府奥体城建设管理条例》已进入人大审查程序。

特别要保持静气和定力,宁可慢一点,绝不走过去的老路

“精准招商” 引导产业在不同区域专业化集聚

5月24日,吉利铭泰集团投资的纳斯卡亚洲运营总部项目、江苏一德集团投资的简州新城龙马湖长岛天地项目等21个重大项目与简州新城管委会集中签约,协议总投资328亿元,涉及总部及功能配套项目8个、新经济项目6个、高端智造项目7个。

在代表签约企业发言时,吉利铭泰集团总裁王兴贵说,参与“东进”、助力“东进”,吉利控股集团将最优质的前瞻性项目布局简州新城,投资150亿元打造由高等教育、科技娱乐、成都天府国际赛道等板块组成的大型文商旅体综合性项目。“‘东进’战略引起了全球瞩目,也给企业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机遇,吉利铭泰集团倍感振奋。”

同样倍感振奋的,还有江苏一德集团董事长陈俊。“成都‘东进’战略引领城市格局千年之变,这样的机遇很难得,这也吸引着我们来投资,我们看好这里的未来。”

集中签约的背后折射出成都“东进”兴产业趋势。两年来,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地实施,为“东进”区域加快发展储备了动能,截至2018年底,“东进”区域已签约重大产业项目115个,协议投资额达3860.3亿元;包括吉利BMA乘用车、铭泰方程时空港、中国电信西部创新基地、中科院智能制造和机器人研究院等59个项目相继开工,总投资851.4亿元。今年1—5月,“三城”共签约项目35个,协议总投资达1541亿元。

目前,“东进”一批产业发展规划、功能区总体规划等已经编制完成,包括航空航天、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重点产业,形成了产业招商目录和引导政策。

东部新城成型成势,产业支撑尤为关键。市委明确,“特别要保持静气和定力,坚持国际视野、长远眼光,紧紧围绕确定的产业定位,深化学习思考,大力培育和引进专业化团队,宁可慢一点,绝不走过去的老路。”

如何对标落实好市委要求?市东部新城办产业功能区建设处相关负责人刘俊江提到了四个字:“战略留白”。“树立‘有所为、有所不为’和‘精准招商’的招引导向,引导产业在不同区域专业化集聚,改变传统招商引资工作‘只见项目不见产业’的局面。” 刘俊江说,产业的引进将经过多番考量,企业参与其中不能只看“风口”,更要充分了解东部新城各产业功能区的主导产业发展方向,找准自身发展定位,选准投资区域。“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包装策划一批投资强度大、占用土地资源少、产出效益高的投资项目。”

当前,市东部新城办正在加快重大项目“一张图”管理系统建设,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升项目管理水平,实现重大项目管理“全域覆盖、全程跟踪、全面评价”。

“今后,根据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将策划实施一批引领性、功能性、标志性项目,加强招商推介,推动项目加快布局落地。”市东部新城办相关负责人说,同时,将以投资完成情况和形象进度为重要标准,对重大项目建设推进情况开展定期督查和拉练,尽快将“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变成“实物量”。

以公园城市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永续发展开辟新空间

让东部新城每一处建筑成为公园城市的表达载体

今年5月,简州新城无边界公园城市示范区规划出炉。这也是我国发布的首个无边界公园城市规划。依照这一规划,简州新城无边界公园城市示范区位于龙马湖中央活力区,这里将规划打造一座“无车岛”,实现机动车入地、人车分层。

同济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简州新城城市规划设计首席专家唐子来表示,在设计理念上有一个最大的转变,将以前的CBD(中央商务区)转变为现在的CAZ(中央活力区),“在这里,除了产业,还有生活,我们希望通过做全功能,建设成美好生活宜居城。”

这一理念,得到了高级城市规划师吴耀华的认同。他指出,在公园与城市的无界融合方面,将实现“公园中的城市”,让城市在公园的本底上有机生长。

实现“公园中的城市”,这也是成都东部新城规划建设的努力方向。市委明确,要保持“留白增绿”静气和定力,以公园城市理念不断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为永续发展开辟新空间。

践行公园城市生态理念,东部新城将以龙泉山东侧沱江为发展轴,依托沱江和绛溪河,形成“依山筑城、拥江发展、组团布局、蓝绿相融”的核心功能轴,为城市提供生态服务、交通连接、文化生成、社会平衡和活力创造。以高标准建设全球最大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在龙泉山上、沱江畔、绿廊中建设3860公里绿道,建立由城市公园、小游园、微绿地形成的全民共享城市公园群。

市东部新城办副主任张弛说,目标就是要让东部新城每一处建筑、每一条道路、每一条河流、每一个湖泊都成为公园城市的表达载体,呈现一幅“满城绿色半城水”的生态画卷。

其中,规划面积1275平方公里的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是中央公园和海德公园面积的数百倍,相当于两个新加坡大小。国际著名规划师和建筑师菲利普·考克斯将其称为“一个令人激动的、雄心勃勃的项目”。

曾经的龙泉山,是阻碍城市向东发展的天然屏障;“东进”的实施,让屏障变绿心。根据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管委会的数据,近两年完成“增绿增景”约10万亩,经测算,新增造林成林后,将产生生态效益货币价值约1.5亿元/年。为更好保护这颗“城市绿心”,全国首部针对城市森林公园的行政法规《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保护条例》已于6月1日正式施行。

“这就是城市发展的方向。”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在谈到公园城市建设时说,随着这种新发展理念的深入,未来的城市,不再是高楼林立的水泥森林,而应该成为生态友好型的公园城市。

精筑城、广聚人、强功能、兴产业,一座推动成都走向世界的未来之城正在崛起。

本报记者 王琳黎

原标题:未来之城 正崛起已成势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