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年 成都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城市论道可持续发展

成都商报 2019-07-17 07:36

res01_attpic_brief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和联合国人居署发布成都可持续发展导则 摄影 刘海韵

城市可持续发展方向是什么?途径在哪里?全球经济如何更具活力、创新力?

连续三年,世界目光聚焦成都,在成都找答案。

今年7月15-17日,第三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以下简称论坛)在成都举办,这是成都第三次举办该论坛。

在参会嘉宾看来,三年论坛,从规格到话题,从嘉宾分量到举办成效,都在迈向更高更宽更国际化。尤其是今年,“一带一路”成为最大亮点,“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第一次圆桌会议的召开,意味着,成都搭建起视野更广阔的国际合作平台,成都在新一轮开放机遇里,逐步向新门户迈进。

升级的不仅仅是论坛,还有成都城市能级。可持续发展让成都经济更具活力,城市更宜居。

这三年,成都经济持续向好,2018年成都GDP突破1.5万亿元。经济提升的同时,成都坚持绿色发展,前两届论坛期间,成都获得了联合国机构和“一带一路”沿线城市的认可,也被遴选为首批联合国人居署“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

1

三年趋势之变 成都平台更高、更宽、更国际化

2017年7月20-21日,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在成都举办 ,论坛主题为“‘一带一路’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来自50余个中外城市的代表汇聚成都,分享中外城市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及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与做法,交流未来合作的理念与方向。

2018年8月1-3日,第二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首届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博览会和2018亚太经合组织城镇化专家论坛顺利举行,这一年的主题是“城市变革与发展”,22个国家相关政府、机构、企业嘉宾出席城市论坛,15个APEC成员经济体的专家学者、智库、企业及城市代表出席APEC城镇化论坛。

“从论坛规格到话题宽泛性,从嘉宾分量到举办成效,都向着更高更宽更国际化的方向在迈进。”宜可城-地方可持续发展协会(ICLEI)东亚秘书处主任兼中国首席代表朱澍关注成都论坛已久,今年是他连续参与的第二年。

“成都本身是一个非常宜居的城市,生活、工作节奏都非常舒适。”朱澍回忆,去年,他与德国波恩市市长同行,会后两人一起去锦江边散步聊天,到美食街吃宵夜,“宜居城市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就是生活节奏慢一点,让人舒适。我们感受到成都的生活氛围非常放松。”

“成都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也是非常好的契机。”朱澍说,从话题覆盖面来看,论坛涉及到可持续城市的政策、技术领域方方面面,包括城市化与工业化转型,城市的韧性和适应性、低碳城市、宜居城市等,“这些议题分布在不同分论坛、不同环节,不同国内外专家、企业从不同侧面和视角来分享观点。所以,这是一个重要的国际化平台。”

在朱澍看来,成都作为东道主城市,吸引众多国际机构、协会参与,凝聚共识交流国际经验,让不同机构展开合作,也体现了成都的开放水平和国际化影响力。

联合国人居署中国项目主任张振山是第一届和第三届论坛参与者。在他看来,“成都论坛以其高规格、国际化的参会人员,和讨论话题的深度和广度,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知,影响力在不断扩大,成为交流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2

从《成都宣言》到《成都导则》 城市与嘉宾收获满满

今年论坛举办前,张振山提出希望,“希望会议起到交流经验的作用,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新城市议程的贯彻落实,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

随着一场又一场议题结束,张振山的希望变成实效。

在朱澍看来,成都搭建起国际合作平台,每一次都让他收获满满。“每一次都能通过成都认识新朋友。”去年,一场分论坛中,朱澍与尼泊尔一位官员聊了起来,“了解了更多尼泊尔城市的科技发展、规划经验和发展需求,对我们来说,这些是新鲜理念,也拓展我们的合作渠道。”

今年,朱澍是“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第一次圆桌会议的分享嘉宾,这场会议,让他看到了机遇,“我们也借机看到成都‘一带一路’的城市机遇,我介绍了我们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把我们的国际平台和知识资源带进来,支持共建‘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

收获满满的不仅是参与嘉宾。国内国际城市,也在三年的论坛里思想碰撞,用朱澍的话说,“大家带着问题来,然后带着满满的收获回去,对各自城市的下一步可持续发展提供非常好的借鉴和参考。”

2017年的论坛上,成都为中外各方提供“一带一路”倡议下城市合作示范。联合国副秘书长、人居署执行主任华安·克洛斯在发言中表示,中国在城市化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应该分析宣传中国的成功案例, “一带一路”倡议正是展示中国经验的重要机遇。

那一年,论坛还发布《成都宣言》,为“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提出了建议。

今年论坛期间,联合国人居署和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发布了《成都市可持续发展导则》和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社区、《次级城市体系之互联互通》中文译本,带来可持续发展新思路。

3

成都带来的启示 除了经济活力,还有公园城市

在首届论坛上,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合作发布了首批5个国际可持续发展试点城市,成都位列其中。

成都提出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美好愿景,谋划公园城市建设路径、举措,引起与会嘉宾及社会各界的关注和热议。“我的理解是,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涉及若干层面,不仅仅是眼睛看得见的绿,还包括骨子气质也是绿。”朱澍说,在很多方面,成都都向着绿色可持续,并且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模式。

“成都一直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成都市无论在旧城改造和生态建设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都未来的发展潜力巨大。”在张振山看来,成都文化底蕴深厚,在享受慢生活的同时,又充满经济活力,具有现代气息的城市。“在城市建设方面,特别是在公园城市发展方面有独到之处,呈现出城在园中,景在城中,绿带绕城的格局。”

成都处处可见低碳举措。去年论坛中,成都举办“成都市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碳中和基地”启动仪式,通过植树造林增加碳汇的方式来抵消本届论坛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

在朱澍看来,成都一直着力推进低碳城市发展,在国内低碳城市试点中一直走在前列,“在低碳城市建设这个层面,我觉得成都取得了非常多的成绩和进展,比如建立非常完善的碳核算体系;在碳排放量比较高的领域采取有效手段和措施;在交通领域成都也做了大量工作,一方面新能源公交车,另一方面又大力推动绿色出行,推行共享单车。这些都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

4

“一带一路”的成都实效 搭建视野更广阔的平台

今年4月,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人居署签订了行动计划,将“国际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作为双方合作的唯一国际论坛列入行动规划项目清单。

本次论坛期间同期“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第一次圆桌会议,探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倡导先进理念、分享最佳实践,搭建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

这让许多企业看到机遇。在朱澍看来,“一带一路”带来的基础设施、经贸往来互联互通,将对沿线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直接影响,对当地居民生活也将带来直接影响,“我们有必要扮演一个重要角色,搭建平台促进城市间分享交流可持续发展经验,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同时减少不必要的风险。”

AIpark(爱泊车)董事长闫军则表示,“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需要高质量、高级的互联互通。”闫军表示,在“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开花结果的当下,成都是创新经济企业最好的试验场,比如成都正在打造的“项目清单+城市合伙人”对接机制对企业就非常有吸引力,“搭建政府、城市、企业之间的交流对接平台,会尽力帮助我们解决发展中的难题,甚至主动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这场论坛,释放出更多信号,“一带一路”让成都在新一轮开放机遇里,逐渐变身为新门户,建起视野更广阔的国际平台。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叶燕

原标题:连续三年 成都搭建国际合作平台国际城市论道可持续发展

编辑:韩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