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女生累积几十万的债务 只因追求“精致生活”

成都商报 2019-07-18 07:23

前段时间,成都商报-红星新闻报道了一名女护士李玫(化名)欠下几十万网贷,母亲为其偿还23.8万元,但该女仍然继续偷偷借贷。万念俱灰之下,这位母亲拿出领养证并说出一个残酷的真相:李玫是领养的。之后,母亲把她赶出了家门。

很多人都以为,李玫可能是掉入网贷骗局了,但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她的借贷对象基本都是正规的贷款机构,她的债务基本也都是她自己的消费。

经李玫同意,记者看了她的账单,发现她每月的消费,少的近两万元,多的三四万元,但是她的月收入,也就在8000元左右。几年下来,她便累积了几十万的债务。

那么,每月数万元的花销,李玫都用在什么地方了呢?说来有些让人不敢相信:李玫既没沾上赌博、毒品等东西;也没有热爱购买奢侈品。她追求的生活,不过是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向往的生活:精致生活!

账单上面,皆是豪爽

“潇洒”

即便两天的假期

也要买一张机票说走就走

再次与李玫见面,她穿了一件高领衣服,头发随意扎起来,没有像前几次那样化妆,手表、项链都没有戴。与记者交谈时始终低着头。

她的心情不好是有原因的:欠下的贷款天天被催债;跟母亲哥哥生活了28年,突然被告之自己是领养的,然后又被母亲赶出了家门;因为不想被同事议论最终辞去了工作……

在母亲帮忙还掉了所有信用卡、小贷平台共计60多万元的贷款本息之后,李玫的生活也彻底改变了。她开始到银行取现金支付消费,每天记账,甚至删掉了以前和自己一起玩耍的朋友的微信,休息日闭门不出。

这样的生活,对在此之前的李玫来说,是不可想象的。

此前,只要有休息时间,李玫习惯和同事、朋友一起外出。“大家一起出去逛街,看到喜欢的东西,都会买。”她认为自己没有和朋友攀比的心态,但看到朋友拥有一些漂亮的首饰、包包,心里其实很羡慕,于是也为自己添加各种装备。

只要有空,李玫就会约上朋友到外面吃饭,到酒吧喝酒,她自称有时候请一次客费用接近千元。即便是周末两天的休息时间,她也会与同事和朋友一起外出旅游,“两天时间,买一张机票飞过去,玩一天再飞回来。”在她看来,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很轻松,过去几年,她先后多次和同事利用两天的假日到过云南、重庆、青岛等地仓促打卡。

尽管和父母一起居住,没有住房和吃饭的压力,但每月几千元的工资,并不能支撑她平日的潇洒。

“豪气”

最多一个月花费4万

翻看账单都是“细水长流”

李玫的贷款,始于2014年。最初是信用卡,再到金融机构的分期贷款,再后来是小额网贷,“那个时候觉得钱不够用,但又不好向家里伸手要,于是就想到了贷款。”

李玫说,2014年信用卡一度欠款4万元, 那段时间暂停了贷款,后来母亲帮她还上了,然而,感觉无债一身轻的她又开始继续贷款,“2017年后还款变得艰难,加奖金绩效,我一个月工资有七八千,有时还完手中只剩几百元,只能继续贷款,或者找朋友借钱。”

翻阅着过去几年的银行流水记录,李玫一头雾水,钱像流水一样通过微信、支付宝、银行卡往外淌,如今回想起来大多数不知去了哪里。

李玫在向记者细数过去几年自己的生活状态时说,每天上下班,只坐网约车,二三十元的车费是固定支出,中午吃饭叫外卖,只要路过星巴克都会买一杯三四十元的饮品,每天轻轻松松上百元固定开资。“只要是休息日,一般都和朋友一起到外面吃饭、唱歌、泡酒吧。”

李玫总是说,“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就想买下来。”而母亲叶双说,近几年,女儿爱往家里买东西,烤箱、平衡车以及各式各样的摆件,都不是生活必需品,买回来放在家里,很快就无人问津。叶双坦言,她没见过女儿买什么奢侈品,只是感觉有些大手大脚,现在想来,应该是积少成多。

账单证实了叶双的判断。虽然每次支出的钱并不多,但频率很高,大多数时候,一天都是几百上千元。以2018年6月1日至7月3日33天账单为例,除去还贷款支出,她仍旧花费了4万多元,其中较大的三笔为网购7091元,微信支付宝转账2.79万,微信零钱充值3580元。

“精致”

代购各种化妆品、手表

心仪的东西必须买回家

其实,李玫很早前就感受到,每天在手机上付款,根本不会感觉心疼,也不会有任何犹豫和计划,但偶然看到自己一周或一个月的消费记录,才会猛然发现,竟然用了这么多。

综合算下来,其实代购占据了李玫绝大部分的消费,她把记不清楚的每天上千的转账记录,几乎都算作是代购开支。今年5月,母亲帮她还完了23.8万元的贷款,但当月她的网购消费仍然有4079元,同样用于代购,其中一套化妆品就3000多元。

一说到代购,立马就进入了李玫所熟知的领域,她热衷于韩国相对便宜的各种化妆品、项链和手表。“只要看到喜欢的东西,无论如何都要把它买下来,这几年大概买了十几块手表,平时就换着戴。”

她承认,这种消费已经成了一种习惯,耍手机时不知道干什么,就逛淘宝、小红书,看到推荐的美食就去吃,看到心仪的东西就去买。

“没有想过贷款多了以后还不上吗?”“没想过这些,等到时候再说吧。”李玫说。

过去几年,李玫唯一省钱的一段时期,是在谈恋爱期间。她承认,男朋友会给她买一些东西,不用自己花费,也遇到过正在接触的男性朋友请自己吃饭,送礼物,但每次都会回请和回赠,“可能是因为好面子,我不想欠谁的。” 李玫说,自己没偷没抢,也不愿意为了钱走上歪道,而是用了自己真实的信息,办理了合法的贷款。这一切,让她心安理得。直到催债的人找上门来……

账单背后,满是空虚

假精致背后 是虚荣以及对物质过分的崇尚

根据360消费调查显示,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占比高达49.31%,位居亚洲同龄人首位,其中有28.57%的人使用消费贷款,是为了偿还其他贷款。《2017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显示,在中国近1.7亿90后群体中,开通花呗的人数超过4500万。即平均每4个90后就有1个使用花呗,而在购买手机时,76%的年轻用户会选择分期付款。

很多年轻人热衷这样的生活:出门,非汽车不坐;包包,非奢侈品牌不背;手机,非苹果不用;家电,非戴森不买……但自身并没有达到这样的消费水平。

心理学家刘树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伪装的精致背后,实质是人的虚荣以及社会对物质过分的崇尚。在普通人狭义的理解中,精致是有身份、层次和财富的人的特权,因此很多人将物质和消费作为了精致生活的标准和寄托,但其实自身的能力并不能满足这一点,因此只能选择最容易的贷款的方式去实现。

刘树林说,从贷款消费的角度讲,当想要满足某种欲望时,很多人选择了即时满足,哪怕是贷款欠债,而贷款往往又不用马上偿还,这种即时满足和延时偿还,并不会带来现实的压力,因此加剧了他们选择借贷,从而养成这样的习惯。

自律和充实 可以填补这种可怕的空虚

今年6月,人民日报官微就一篇名为《被假精致掏空的年轻人》的文章说,“精致,不全是物质堆砌出来的。年轻人偶尔超越自身能力高消费,无需杞忧。然而活得精致,往往不是体现在消费高端,而是体现在精神高贵;不是体现在锦衣玉食,而是体现在心灵丰盈。与其奔波于物质搭配的圈子里,徜徉于别人的阳光之中,不如使人生更有价值。

有网友在评论中说道,有时候除了自身对物质的欲望,商家、网络传达的各种“物质至上”概念,向年轻人疯狂“种草”,扰乱了他们的消费观念和习惯。“现在的很多借贷广告,通过触碰年轻人的痛点,让他们觉得提前消费才是常理,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而这种负债的精致背后,实质是自己内在的一种空虚,自律和充实可以填补这种可怕的空虚。”

在母亲帮忙还完了60多万元的贷款本息之后,李玫开始到银行取现金进行消费,并且每天在Ipad上记录当天的开支。她卸载了之前手机上所有的贷款软件,她不想生活在同事的议论中,于是从原来的单位辞职,“现在每天的消费不超过60元钱。”

她说,与过去用贷款来维持的“精致生活”比起,她更喜欢现在。“最近可能工作太忙,休息时间都没怎么出门,除了吃饭几乎没有多余的开支,虽然没有再像以前那样消费,但感觉现在更平静和自由。”

视角

感官上少了刺激

线上支付让消费更容易

绝大多数的开支,李玫不知用在了哪里,有时甚至连一件东西的价格都回想不起来。“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花钱的速度确实更快了,而且花钱时不心痛。”

手机支付时代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消费方式和习惯。有心理学者认为,在经济行为中,人们会受到心理账户的影响,现金和电子货币在人心里是两个账户,现金账户会把它作为来之不易的“血汗钱”而倍加珍惜,现金支付会去真实感受失去钱的这一过程,对于电子货币来说,具有虚拟性,使人们对于它的价值相对于现金的价值看得更低,会人为降低门槛给它放行。

对此,刘树林谈到,过去在消费付款的过程中,我们心里知道要付多少钱,并且需要用手数着一摞钱给人家,才能换来商品,是理性和感性的双重刺激,如今钱变成了数字,感官上少了一样刺激,因此消费变得更容易。同时,如今的小额网贷层出不穷,门槛很低,所有流程均在线上完成,也降低了年轻人贷款的心理防线。“不过,这并不能成为过渡消费甚至铺张浪费的理由,是可以通过自律和计划做到理性消费的。”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 逯望一 钟美兰 实习生 程琦果 摄影报道

原标题:她被假精致压垮之后:改变消费习惯“现在更平静和自由”

编辑:邓思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