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钻 水上漂 河边跑 “人机合一”高效精准守护锦江健康

红星新闻网 2019-07-19 07:07

夏日成都,在烟火人间三千年的城市之下,钻进地下的管道检测机器人正在潮湿寂静的排水管道中“匍匐前行”,为这座繁华城市的地下排水管网做着精密的全身体检。

沿着机器人的路径,抵达排水管道末端的锦江,“漂”在水上的市河道管理处职工张仲秋在水面预警系统的指引下,驾着船,弯着腰,拿着手中的打捞网,在水中精准打捞河面的垃圾。

沿锦江顺流而下,在河边奔跑的成都基层河长张小军打开“成都e河长”手机APP,上传了巡河发现的问题。接收问题的相关部门立即行动,在当天就将问题进行了妥善解决,高效又务实。

地下钻、水上漂 、河边跑,“人机合一”高效精准守护锦江健康,这是市水务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水务局结合工作实际,盯住锦江水生态治理这项重点任务,在创新方式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努力达到服务群众、改善生态的最佳效果。当前,一套立足实际的水务管理体制新计划已开始酝酿,这将推动锦江从景观河向生态河的全面转变。

地下钻

高科技全面检测排水管网

有方案有组织治病害

“锦江水生态治理是成都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重要一环,而城市排水系统的畅通是守护锦江健康的重要基础。在排水管网检查疏淘工作中,我们正一项一项找差距,一件一件整改抓落实。” 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坚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防汛重点工作相结合,用行动抓落实、促整改,务求实效。

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地面操控地下机器人的市排水设施管理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机器人对管道进行实时视频采集,直观地判断管道内部的“健康”情况。同时,除了机器人帮忙给城市地下管网做体检,工作人员还可以在排水管网检查中采用便携式潜望镜等高科技设备,“有了这些高科技设备,我们就可以实时检查管网的清疏、运行状况,不仅提高了给城市排水管网‘清肠’的效率,还可以针对易积水点进行深层次原因分析,进而有针对性地对锦江水生态治理的截污清淤提出对策。”

“我们当前正在全面检测排水管网,摸清家底,组织实施病害整治工作。”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在编制并组织实施《成都市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方案(2019-2021年)》和《锦江公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方案(2019-2021年)》,大力实施城镇污水处理设施扩能提标改造,持续推进城镇污水管道新建改造和病害整治。

同时,成都将持续推进再生水综合利用,深入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确保到2019年底新建污水管道625公里、改建污水管道400公里、20户以上农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30%,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40%以上。

水上漂

“互联网+智慧河管”

极大提高河道管理效率

锦江水面一出现垃圾,河道水面漂浮物及船只智能监测预警系统就会自动预警。这是市水务局依托“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打造精细化、智慧化河道管理体系的创新举措之一。

“我们充分运用智慧河管APP,多渠道整合数据资源,发挥移动端河道管理系统作用,实现资源集约化管理和利用,打造‘互联网+智慧河管’体系。”据市河道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视频监控实时查看河道情况,实现了及时接收下派任务,处理流程实时跟踪的问题处置闭环机制。

创新不止于此。市河道管理处在沙河、摸底河部分水闸设置了机械打渣机,该拦漂打渣设施设备是集拦污栅和拦漂打渣设施设备于一体,不仅实现拦污及打渣的目的,而且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我们还在锦江多处设置拦漂网,在成华公园桥、送仙桥、西郊河出水口等8处重要点位试点安装了围油栏,在重点河段安排了10余艘打漂船只进行水面保洁,有力保障了良好的水环境。”该负责人表示,传统与创新相结合,取长补短,将更精准地守护锦江。

河边跑

“数字河长”“数字城管”

推动河长制工作“有实有力”

定期巡河、发现问题、上报问题、督促整改……常在锦江河边跑的基层河长张小军是成都上万名河长中的一员,“担任成华区猛追湾街道办事处新兴社区河长以来,我们坚持定期巡河,持续不断地巩固锦江水生态治理的成果,并及时处理了一些发现的问题,全力让锦江长治久清。”

而让张小军工作更高效的,正是成都“数据河长”——“成都e河长”手机APP。这套河长制信息系统方便了河长了解河道基本信息,及时交办问题、督促整改、验收销号。

进一步落细河长制工作是当前锦江水生态治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成都将持续督促各级河长提高政治站位,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问题导向,强化日常巡查,主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同时,加快提升完善河长制工作体系、智慧管理体系,有机结合“数字河长”和“数字城管”,努力实现河长制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和智慧化,不断推动全市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再到“有力”。

进一步凝聚社会力量是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落实的重要保障。据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将组织开展“最美河湖”“最美护河人”评比等河长制工作宣传活动,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管护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发动群众担任民间河长、河长监督员,广泛动员社会公众监督保护水生态环境,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生态环境治理,加快形成党政主导、部门联动、企业参加、社会支持的河湖水生态环境管理保护新格局。

本报记者 胡清

编辑:申海娟